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84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ABSTRACT: Successful restoration of declining anadromous species is dependent upon effective riparian buffer zone management. Natural resource managers, policy developers and local conservation groups require science‐based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width at which a given buffer will be effective for its stated purpose. This paper summarizes a method developed in 1999 to determine effective riparian buffer widths for Atlantic salmon habitat protection as part of the Atlantic Salmon Conservation Plan for Seven Maine Rivers. A major assumption of the method is that no two buffers are alike with respect to their effectiveness and that various buffer characteristics dictate the required width for a given level of effectiveness. The method uses a predictive model that generates suggested riparian buffer widths as a function of specific, measurable buffe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lope,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ensity) that affect buffer function. The method utilizes a variable‐width, two‐zone approach and specifies land use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desired buffer function within the two zones.  相似文献   
62.
水源地生态系统在水分调节、水质净化等服务功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水源地生态保护问题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根据福建省县级水源地分布情况及环境现状,选择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敖江流域内山仔水库周边植被缓冲带进行研究,分析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泥沙、氮、磷的截留和消减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植被缓冲带的建设管理和保护措施。本研究对于保护水源地水质,保障饮水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介绍了高放核废料的主要放射性衰变以及用来实验的辐射设备,分别论述了辐射对于金属储罐近域介质(地下水、膨润土及混凝土缓冲回填材料)的影响以及对储罐材料腐蚀的影响。虽然核废料的辐射性对于缓冲回填材料影响不大,但是地下水发生辐射分解使得储罐近域环境变为氧化环境,同时储罐材料受到辐射影响电化学状态也会发生改变。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4.
微生物是土壤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力,目前库滨带植物截留和消减污染物质过程中细菌群落及其功能研究尚未清楚.本研究选取适宜丹江口库区库滨带生长的4种典型植物(草本植物香根草、芦苇、乔木植物杜梨和灌木植物假奓包叶),采用16S r D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发现其主要由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等31个门、343个属的细菌组成,表现出群落组成的丰富性.细菌群落分析表明香根草和芦苇细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但和杜梨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最大.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表明,库滨带植物根际细菌主要涉及次生产物代谢的生物合成、转录、多糖生物合成和代谢、细胞生长和死亡等38个子功能,表现出功能上的丰富性.库滨带植物根际细菌代谢能力整体趋势为假奓包叶芦苇香根草杜梨.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丹江口库区库滨带不同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和功能,为丹江口水库库滨带植被构建及其水环境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5.
在太湖竺山湾缓冲带选取两种人工草林(杨树灌木混合林和纯杨树林),对其林床地表径流、林下土壤水和林下地下水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比较了土壤反硝化作用.结果表明:①两种人工草林林下土壤生化性质、w(有机碳)以及各形态氮质量分数在1 m深度内垂向剖面上的分布大致相同;②两种人工草林内地下水中的ρ(NO3--N)在1 a之内都没有明显升高趋势,显示反硝化作用在土壤水的入渗过程中有效削减了NO3--N,并阻止了其向地下水的迁移;③在垂直剖面上,两种人工草林土壤水中ρ(NO3--N)在40 cm深度处出现峰值,同深度处的ρ(DO)(低至0.08 mg/L)、Eh(氧化还原电位,0~18 mV)也较低,说明40 cm深度附近可能发生了耦合的硝化-反硝化作用;④在垂直剖面上,两种人工草林土壤中反硝化势和反硝化菌数均在40 cm深度附近出现峰值,虽然杨树灌木混合林土壤反硝化势[2.1 mg/(kg·h)]是纯杨树林[1.1 mg/(kg·h)]的2倍,但两种人工草林土壤中实际的反硝化速率受ρ(NO3--N)的限制,没有明显的差别.研究显示,两种人工草林土壤都在40 cm深度附近存在反硝化活跃带.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飞行过载状态下的橡胶减振器动态性能。方法通过对试验件施加不同大小力来模拟过载情况,测量试验件减振前后的加速度响应。结果对加速度响应进行分析,发现橡胶减振器主减振方向上的减振效率随飞行过载增大而减小,减振器的刚度反而增大。在正交于主减振方向上,其减振器减振效率和刚度,基本不随飞行过载环境而变化。结论飞行过载影响橡胶减振器在过载方向上的动态性能,因此在橡胶减振器选型时,应考虑到飞行过载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高层建筑火灾中,随着机械加压送风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存在着一些缺陷。于是提出在走廊段设置“走廊一前室缓冲区”的方式来改善传统正压送风模式。其完整设想是在前室前设置一段无烟区,通过防烟空气幕作为柔性隔断划分缓冲段和走廊段,并且在空气幕前设置排烟口,排出多余的新鲜空气,从而避免影响火场的机械排烟效率。采用FireDynamicSimulation(FDS)场模拟软件模拟高层建筑不同走廊模型。针对条形走廊、L形走廊、环形走廊建筑是否设置缓冲区进行模拟,比较其温度场,浓度场,以及各自排烟效果。结果显示,“走廊一前室缓冲区”的设置能较好的适用于不同的走廊模型,改善传统正压送风模式,便于火灾时人员疏散,而且其机械效率都有显著提高,保证走廊内烟气的及时排出。  相似文献   
68.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for lead release from road dusts and soil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ead release from several soil and road dust samples -- obtained from various locations in the London Borough of Greenwich -- has been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acid and chloride addition. The work shows that lead retention in dust samples is primarily dependent upon buffer capacity, which in turn appears to be related to carbonate content. The continuing addition of acid eventually overcomes the buffer capacity of the system. At this point lead is rapidly released. For the soils investigated buffer capacities appear to be small and in these cases lead is readily released. The supplementary addition of chloride to the samples can have contrary effects upon release. For the dust samples chloride enhances lead release due, presumably, to the formation of chloro--lead complexes. However for one soil sample chloride hinders lead release possibly by binding anionic chloro--lead complexes to anionic exchange sites formed by the protonation of surface hydroxyl groups in the soil matrix.  相似文献   
69.
董军  赵勇胜  周睿  洪梅  张伟红  朱志国 《环境科学》2009,30(12):3724-3728
通过砂柱模拟实验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环境中氧化还原环境和主要组成物质的变化对沉积物的pH缓冲能力和氧化还原能力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对地下环境沉积物的pH缓冲和氧化还原缓冲能力有重要影响,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MGZ/SRZ)、铁还原带(IRZ)、硝酸盐还原带(NRZ)和氧还原带(ORZ)沉积物的pH缓冲容量相对于本底值分别增加了12.4%、 10.8%、 19.8%和11.1%;pH缓冲和氧化还原缓冲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它们直接影响着地下环境中污染物的自然衰减作用;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有机质、SO_4~(2-)和NH_4~+-N等的含量对pH缓冲能力和氧化还原缓冲能力均有不同的影响,整个体系的污染缓冲能力是各组分的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70.
王敏  黄宇驰  吴建强 《环境科学》2010,31(11):2607-2612
利用构建的缓冲带现场试验基地和设计的径流流量测定装置,对植被缓冲带滞缓径流和农田氮磷污染物去除能力开展定量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缓冲带有效滞缓了径流速度,并显著提高了缓冲带土壤的水力渗透能力,19m长的百慕大、高羊茅、白花三叶草缓冲带径流出水时间分别是空白对照的2.46倍、1.72倍和2.03倍,渗流水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的3.01倍、2.16倍和2.45倍;植被缓冲带能有效去除农田径流氮磷污染物,百慕大、高羊茅、白花三叶草缓冲带对NH4+-N、TN、TP的总去除率分别比空白对照提高了237%、268%和274%;植被缓冲带渗流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显著高于径流,渗流水量越大,缓冲带氮磷污染物的总去除率和单位面积去除负荷越高,试验各植被缓冲带TN、NH4+-N、TP渗流去除量与径流去除量的比值分别达到2.79、2.02和2.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