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615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166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682篇
基础理论   169篇
污染及防治   347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LaBO3钙钛矿催化剂的VOCs催化燃烧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LaBO3(B=Cr、Fe、Mn、Co、Ni)钙钛矿催化剂,并用XRD、BET、H2-TPR、O2-TPD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对苯、甲苯、乙酸乙酯和丙酮的催化燃烧性能.结果表明,Cr、Fe钙钛矿晶相中存在少量的La2CrO6和La2O3杂晶相,破坏了其活性结构.Mn、Co、Ni则能与La形成完善的钙钛矿晶相,且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其中LaMnO3为阳离子缺陷结构,存在较丰富的晶格氧,更适合催化燃烧C—H键键能较高和难以活化的有机分子(如苯);LaCoO3、LaNiO3属于阴离子缺陷钙钛矿结构,存在更丰富的表面氧,更适合催化燃烧易在低温下活化的含氧类有机分子(如乙酸乙酯、丙酮).  相似文献   
12.
章继龙 《化工环保》2021,41(1):91-97
以发电厂粉煤灰为原料,采用碱融水热法合成了HZSM-5分子筛(FHZSM-5),用浸渍法负载10%(w)CeO2制备了CeO2/FHZSM-5催化剂,用于二氯甲烷的催化燃烧.盐酸浓度为2 mol/L及粉煤灰和NaOH的质量比为1:1.2时制备的FHZSM-5纯度最高,结晶度最好,用其制备的CeO2/FHZSM-5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木质颗粒活性炭(GAC)和负载在GAC上的羟基氧化铁(FeOOH)催化水中臭氧分解的速率常数并探讨了催化臭氧分解的途径.以水中几种氧化物表面羟基密度和表面零电荷pH值(pHzpc)为表征氧化物表面性质的参数,考察了2个参数对催化臭氧氧化水中硝基苯的影响.GAC和负载在GAC上的FeOOH使水中臭氧一级分解速率常数分别提高了68%和108%,用叔丁醇捕获掉生成的羟基自由基后,前者的分解速率常数降低了9%,后者降低了20%.GAC在催化臭氧分解时主要起到吸附剂和还原剂的作用,FeOOH催化臭氧分解过程中促进了羟基自由基生成.氧化物表面羟基密度和催化臭氧氧化水中硝基苯的效果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由氧化物的pHzpc决定的表面电荷状态与催化氧化效果有关,表面接近电中性时对催化氧化硝基苯有利.高密度的表面羟基会使表面羟基之间形成较强的氢键,使催化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赤泥负载Co催化剂制备及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华楠  徐冰冰  齐飞  孙德智 《环境科学》2013,34(11):4376-4385
以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中苯扎贝特(bezafibrate,BZF)的处理效果为评价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和响应面(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法对Co/RM催化剂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浸渍质量分数和焙烧温度为催化剂制备的主要影响因素,当浸渍质量分数为4.14%、煅烧温度为389℃时BZF去除率预测值最高(71.29%).采用上述最佳制备条件制备的Co/RM催化臭氧氧化去除苯扎贝特的去除率为70.74%,与模型预测值十分接近,偏差为1%(<5%),说明响应面法实验设计和数学模型具有较好可靠性.通过比较RM和Co/RM两种催化剂对BZF的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效果,发现Co/RM催化臭氧氧化去除BZF的效果较为显著.采用BET、XRD和UV-Vis等表征手段对两种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存在相同的变化规律(RM相似文献   
15.
以TiO2/Al2O3/堇青石蜂窝陶瓷为载体,以V2O5-MoO3-WO3为活性组分,用于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中NO的新型催化剂,并对该催化剂的活性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评价和表征.同时,将该催化剂的活性性能与其它几种活性组分相同但载体、制备方法、结构不同的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新型催化剂能取得最好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催化性能BET、FT IR、XPS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其高催化活性得益于大比表面积及大孔体积,而TiO2/Al2O3/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对获得好的催化剂构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并以不同温度焙烧制备一系列CeO_2(ZrO_2)/TiO_2(CZT)催化剂,考察了CZT催化剂固相结构、酸量、比表面积等性能与催化活性的关系。采用XRD、BET、NH3-TPD、H2-TPR以及XPS等表征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450℃时CZT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其在240~400℃的温度窗口内活性均高于90%,且具有较好的抗水和抗硫中毒能力。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催化剂表面的Ce和Zr原子进入体相晶格且Ce0.5Zr0.5O2向Ce0.75Zr0.25O2转变,导致催化剂的储释氧能力和氧化还原性能降低。另外,锐钛矿和金红石型TiO_2晶粒尺寸的增加,催化剂的有效比表面积和总酸量降低,因此CZT催化活性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而有所降低。换言之,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表面Ce4+的富集以及酸性位的增多均有利于NH3-SCR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磁态厌氧流化床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厌氧流化床中投加高效脱色菌种;采用聚集—交联固定法,将脱色菌固定于活性污泥上;在反应器内投加磁粉形成稳恒弱磁场,对微生物产生正的磁生物效应来提高生化反应速率,处理人工模拟印染废水。试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3h,色度去除率90%以上CODcr去除率44%~49%。与传统生化法相比,该装置投资省,成本低,处理效果良好。启动快,耐冲击负荷,停留时间短,操作管理方便。在实际应用中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MgO催化臭氧氧化降解苯酚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兵  周鋆  任宏洋  张悦  刘璞真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1):4009-4016
对氧化镁(MgO)催化臭氧氧化降解苯酚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验证其与现有的3种催化臭氧氧化机理的吻合性.同时,研究了羟基自由基(·OH)抑制剂对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OH的产生量,以及臭氧在该体系中的存在位置及苯酚在该体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O3和MgO/O3两种反应体系中都存在·OH,MgO/O3体系中的·OH是O3体系中的2.14倍.O3和MgO/O3体系中的·OH与臭氧浓度的比值分别为1.47×10-9和3.15×10-9.苯酚在MgO催化臭氧氧化体系中起到了促进臭氧吸附在MgO表面的作用,臭氧吸附到MgO表面后,分解产生·OH,一部分释放在溶液中降解苯酚,一部分则留在其表面增加表面羟基密度.  相似文献   
19.
张驰  汪家权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283-2292
利用高压塑片法制备掺杂镧和活性炭以及聚四氟乙烯(PTFE)的新型二氧化铅电极,采用X衍射(XRD),循环伏安曲线(CV),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电极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其电催化处理有机染料废水(亚甲基蓝)的降解效果,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表明,该电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通过与普通二氧化铅电极比较,该电极在染料脱色和去除COD方面都有较明显优势,显示出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以苯胺为目标污染物,通过苯胺的降解实验从3类6种过氧化氢催化剂中筛选出催化效果较好的杂多酸催化剂磷钼酸(PMA)。利用氧化还原电位测定法、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化学发光法以及拉曼光谱法分析了H2O2/PMA催化体系的催化机制,初步推测PMA催化H2O2生成高活性的[Mo(OO)2]*和[Mo(OOH)2]*中间体。同时,考察了PMA用量、pH以及苯胺与活性氧的摩尔比对苯胺降解效果的影响,获得了H2O2/PMA体系最佳反应条件。当H2O2和PMA质量分数分别为1%和0.365‰、溶液pH为4,在1 min内对4 mg·mL−1苯胺的降解率可达98%以上。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和离子色谱(IC)等仪器分析方法检测确定苯胺的降解产物,推测其在H2O2/PMA催化体系的降解途径主要以N、C原子的氧化和聚合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