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165篇
基础理论   77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41.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叶绿素a、b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同时测定叶绿素a、b 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该法不进行预分离,直接测定,操作简便,结果与先分离、再以强氧化剂消解后分别测定镁离子浓度进而推算叶绿素a、b 浓度的原子吸收法有一定可比性,本法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2.
基于2013-2021年渤海遥感反射率和叶绿素a浓度等实测数据,开展了该海域MODIS影像的叶绿素a浓度遥感反演模型研究。选择OC3经典模型形式,采用渤海的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分析,获取了适用于渤海的模型局地化参数,通过真实性检验得到叶绿素a浓度的遥感反演结果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为0.84,平均相对误差为24.77%,均方根误差为5.56 μg/L,反演精度较佳。利用该算法反演获取了渤海2002-2021年叶绿素a的月度、季度和年度平均浓度,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2001-2021年渤海非优良水质比例开展了环境响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01-2021年,渤海非优良水质比例与同时期叶绿素a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先变差后变好的倒V形趋势;5年平均的非优良水质比例与叶绿素a浓度变化趋势更直观地反映了2001-2021年渤海整体的水环境变化趋势,与非优良水质比例相比,叶绿素a浓度对渤海水环境的改善响应更快。  相似文献   
143.
高等植物对甲醇的释放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月琴  易现峰 《生态环境》2006,15(6):1258-1263
植物可向大气中释放一种挥发性的有机气体——甲醇,同时对这种气体可加以利用。在详细阐述甲醇的产生、释放和可能的代谢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浓度的甲醇溶液喷施牡丹叶片,测定其对光合作用过程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作用有较大改善:光合速率明显提高,气孔导度增加,叶内CO2浓度也有一定幅度改善。叶绿素荧光参数(qN和NPQ)以及电子传递速率(ETR)发生较大改变;Fm/Fo,Fv/Fo和ΦPSII的下降可能与甲醇对牡丹叶片的双向效应(促进性和毒性)有关,这取决于喷施的浓度、次数和时间。初步的结果显示:甲醇提高光合作用速率的同时,并没有伴随光合效率和机能的改善和提高。期间的气孔导度和胞内CO2浓度的提高以及非辐射能耗散(qN和NPQ)和光呼吸的降低可能是牡丹叶片光合作用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4.
采用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共培养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东方香蒲对铜绿微囊藻多糖及亚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20 g/L和40 g/L的东方香蒲化感胁迫下,铜绿微囊藻总糖(TSP)、胞内多糖(IPS)及固着性胞外多糖(bEPS)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溶解性胞外多糖(sEPS)含量在培养过程中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东方香蒲化感胁迫在前期促进了铜绿微囊藻的多糖合成和分泌,但在培养后期抑制多糖合成,并进一步促进多糖分泌和溶解;在培养后期,藻细胞叶绿素荧光参数包括YⅡ(光系统Ⅱ有效量子产量)、ETR_(max)(线性最大电子传递速率)显著降低,表明东方香蒲对铜绿微囊藻的光合系统产生了明显的化感抑制,光合活性及光合效率明显下降;藻细胞亚显微结构显示,在培养后期,藻细胞类囊体片层分解断裂,表明经过持续地化感胁迫,东方香蒲诱导铜绿微囊藻产生氧化胁迫,藻的光合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东方香蒲使用量越高,藻细胞结构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145.
褚润  陈年来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8):3375-3382
叶绿素荧光是光合作用的探针,可反映光合机构内一系列重要的调节过程.本文在露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UV-B辐照强度(对照:168μW·cm~2,低强度:210μW·cm~2,高强度:252μW·cm~2)对芦苇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探讨了芦苇光合生理对UV-B辐射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相比,UV-B辐射增强对芦苇叶片表观造成一定的损伤,且随辐射梯度增大,损伤加剧.与自然光照相比,低辐射初期可促进芦苇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大,但随辐射时间延长抑制作用显现;高辐射下,芦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降低.与自然光照相比,低辐射前期,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显著变化,随辐照时间延长,Fo、NPQ增高,Fm、Fv/Fm与Fv/Fo显著降低,ΦPSII值、q P降低.高辐射可显著增大Fo、NPQ,显著降低Fm、Fv/Fm、Fv/Fo、ΦPSII,降低q P.试验结束时,处理组NPQ均低于对照,且随辐射梯度增大,下降幅度加剧.UV-B辐射对PSII的破坏作用随辐射强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6.
风浪扰动在湖泊和水库中频繁发生,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太湖风浪扰动对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机理,利用室内摇床试验,设置不同的扰动强度(0、50、100、200、400 r/min)来模拟太湖风浪扰动,扰动时间为24 h,并测定不同扰动强度下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组中,100 r/min组的ρ(Chla)、微囊藻数量、Fv/Fm(潜在最大光合效率)、ETRmax(潜在最大光合速率)、Ik(半饱和光强)和α(光能利用效率)增加最快,试验结束时分别为扰动前的3.29、10.75、1.20、2.30、2.21和1.21倍;并且扰动结束后,100 r/min组中3~10细胞群体细胞数量占比由25.80%降至20.70%,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而>10细胞群体细胞数量占比由0增至25.55%,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方差分析表明,试验第7~11天,100 r/min组的ρ(Chla)、水华微囊藻数量、Fv/Fm、ETRmax和α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第1~5天,400 r/min组的ρ(Chla)、ETRmax和Ik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研究显示,适宜的扰动强度(100 r/min)促进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和光合活性,过高的扰动强度(400 r/min)则抑制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和光合活性.   相似文献   
147.
欧明明  蔡伟民 《环境化学》2005,24(6):651-653
通过研究铁限制时铜绿微囊藻光系统活性的变化,了解铁限制控制铜绿微囊藻水华过程的机制.结果表明,铁限制使光合效率Fv/Fm明显降低,光系统Ⅱ接受的能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超低温荧光发射光谱显示,铁缺乏限制了藻细胞光系统Ⅰ的活性,而相对促进了光系统Ⅱ荧光叶绿素复合物的产生,说明铁限制使铜绿微囊藻细胞的光能分配更趋向于光系统Ⅱ,其中的CP47蛋白荧光几乎完全消失,CP43蛋白荧光则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148.
Abstract

Trace amounts of 2,4‐D ‐ which does not cause visible damage in plant ‐ are detectable in plant leaves by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regeneration in two ways. (I) In illuminated leaves the level of first and second fluorescence peak differ in treated and untreated leaves. (2) By taking buffer solution (pH=8.6) in dark‐adapted leaves under vacuum, the first, second and the other fluorescence decrease levels differ in untreated and 2,4‐D or MCPA treated leaves.  相似文献   
149.
藻类的三维荧光光谱辨别及算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维荧光技术分析了栅藻,微囊藻和小环藻的色素组成.通过对3种藻的特殊激发谱线的分析,采用435,485,525,630nm作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与藻蓝胆素的特征激发波长,采用684nm作为发射波长,建立了3种藻叶绿素浓度与藻密度的荧光强度矩阵方程.根据水样的标准荧光光谱和4个激发波长可以计算出每种藻类的叶绿素浓度与藻密度.  相似文献   
150.
Abstract

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 during the wet seasons of 1989, 1991, 1994 and 1995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re‐emergence and post‐emergence applications of four rates of imazaquin (0.00; 0.15; 0.30 and 0.45kg a.i/ha) on the growth, leaf chlorophyll types and grain yield of soybean c.v. SAMSOY 2. Imazaquin application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soybean roots on most of the sampling dates, but pre‐and post‐emergence applications of imazaquin at 0.30 and 0.45kg a.i/ha reduced soybean root nodules at 5 and 7 weeks after planting (WAP). Soybean shoot growth was generally reduced at 5WAP by the pre‐emergence and at 7WAP by the higher rates (0.30 & 0.45kg a.i/ha) of post‐emergence application of imazaquin. Pre‐and post‐emergence applications of imazaquin showed a strong tendency to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chlorophyll a and total chlorophyll at at 3 and 5WAP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chlorophyll types in soybean leaves at 9WAP was generally comparable among most treatments especially in 1991. Whole plant fresh weight of soybean at 7WAP was reduced by all rates of post‐emergence application of imazaquin.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hole plant dry weight of soybean at 3 to 7 WAP in 1989 and at 3, 5 and 9WAP in 1991. In each trial, pre‐and post‐emergence applications of soybe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grain yield of soybea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reatment. This study showed that, inhibition of soybean shoot growth and leaf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was transient and that soybean plants require about 6 weeks for complete recovery from imazaquin phytotoxi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