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44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研究了采用不同pH的酸、碱清洗液及阻垢剂溶液静态浸泡对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四氟乙烯(PTFE)疏水平板膜接触角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pH 2.5盐酸和pH2.0草酸浸泡PVDF膜和PTFE膜时间的延长,两种疏水膜的接触角均小幅度减小,说明酸性清洗液对两种疏水膜性能的影响较小;随pH11.5NaOH溶液浸泡膜时间...  相似文献   
222.
燃煤电厂烟气中各种污染物一般是混合在一起的,针对此实际情况将等离子体技术与传统静电除尘器相结合,改传统电除尘器电源为高压直流+高频高压交流使之达到产生等离子体要求的电源,研制一种同时脱除烟气中PM2.5~PM10和多种气体污染物的新型烟气净化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同时脱除多种污染物,且不产生二次废弃物,其改造和运行费用均在接受范围内,因此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系统。  相似文献   
223.
水生维管束植物处理污水及其综合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及国内外水生维管束植物处理污水的发展状况,深入探讨水生维管束植物处理污水的净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水生维管束植物处理污水资源化的综合利用进行了论述,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该方法是一种经济、有效、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24.
介绍了通钢120 t转炉的除尘设计方案的确定,烟气净化与回收的工艺流程,及其主要设备、自控系统、安全措施和应用效果等.  相似文献   
225.
阐述了气箱脉冲袋除尘器的原理,以及在复合肥冷却床烟气集中处理的技术方案和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226.
垃圾渗滤液处理中膜污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研萍  刘硕  李秀金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11):854-857,861
膜污染及其防治是影响膜系统运行效果的重要因素.对运行1年多的利用膜技术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进行了研究,从预处理、膜污染结构与形态、膜清洗等方面,探讨了防治膜污染的措施.研究表明,调整进水pH、过滤、添加阻垢剂等预处理措施可减缓膜污染的发生;膜面污染层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并含有Al、Si等的胶体物质以及Fe和Ca的化合物;先碱洗后酸洗的清洗效果好于先酸洗后碱洗.工程中采用先碱洗后酸洗的措施是可行的,清洗后产水量由13.8 L/(m2·h)提高至17.0 L/(m2·h),产水电导率由117 μS/cm降至45μS/cm,进水压力由4.60 MPa降至3.40 MPa.  相似文献   
227.
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反渗透膜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膜污染及其防治是影响膜系统运行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取工程中运行一年多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碟管式反渗透膜,经研究判断,污染絮体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并含有Al、Si等的胶体物质以及Fe和Ca的化合物。通过化学清洗来验证对污染层结构的判断,先碱洗后酸洗的清洗效果远远好于先酸洗后碱洗,有机物在污染层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减少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质,将会大大减轻膜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8.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wastewater, rich in macromolecule and easy to foam in aerobic biodegradation such as Glycosides, was treated by two identical bench-scale aerobic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s (SMBRs) operated in parallel under the same feed, equipped with the same electronic control backwashing device. One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SMBR (CSMBR) while the other was dosed with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PAC) (PAC-amended SMBR, PSMBR). The backwashing interval was 5 min. One suction period was about 90 min by adjusting preestablished backwashing vacuum and pump frequency. The average flux of CSMBR during a steady periodic state of 24 d (576 h) was 5.87 L/h with average hydraulic residence time (HRT) of 5.97 h and that of PSMBR during a steady periodic state of 30 d (720 h) was 5.85 L/h with average HRT of 5.99 h. The average total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emoval efficiency of CSMBR was 89.29% with average organic loading rate (OLR) at 4.16 kg COD/(m^3.d) while that of PSMBR was 89.79% with average OLR at 5.50 kg COD/(m^3.d). COD concentration in the effluent of both SMBRs achieved the second level of the general wastewater effluent standard GB8978-1996 for the raw medicine material industry (300 mg/L). Hence, SMBR with electronic control backwashing was a viable process for medium-strength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Moreover, the increasing rates of preestablished backwashing vacuum, pump frequency, and vacuum and flux loss caused by mixed liquor in PSMBR all lagged compared to those in CSMBR; thus the actual operating time of the PSMBR system without membrane cleaning was extended by up to 1.25 times in contrast with the CSMBR system, and the average total COD removal efficiency of PSMBR was enhanced with higher average OLR.  相似文献   
229.
我国汽车尾气污染现状及净化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我国汽车尾气污染的现状及危害,着重阐述了汽车尾气催化剂的研究发展,提出了我国汽车尾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30.
饮食业油烟净化工艺的新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萍  李德生  李安桂 《环境工程》2005,23(2):45-47,51
针对饮食业厨房油烟组成及污染特点 ,在比较现有净化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雾化湿法与过滤吸附相结合的油烟净化新工艺 ,且对油烟净化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试验结果表明 :雾化湿法与过滤吸附相结合的净化工艺对油烟的去除效率在 92 %以上 ,净化后的油烟排放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适合中、小型餐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