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5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486篇
安全科学   123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1072篇
基础理论   21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82篇
评价与监测   208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71.
钒具有生物活性,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天然水中钒的含量很低,浓度大约为1-10μg/L。钒作为第一类污染物,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对含钒污水的排放限值为2.0mg/L。文章探讨了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钒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快捷、使用设备和试剂简单等优点。其方法检出限为0.002mg/L,RSD为1.4%,加标回收率在94.2%-103.0%,适用于地表水中痕量钒的测定。  相似文献   
972.
高原高寒物资保障环境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象、社会环境,高原高寒地区作战的形态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从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对高原高寒地区进行了分析,通过系统全面地分析并结合现代作战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原高寒地区保障方法及其效率提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3.
辽河水体中溶解有机质的光谱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辽河流域水体中溶解有机质的吸收光谱,荧光特性及其主要来源。对比紫外可见吸收和散射2种模型,结果表明DOM对紫外可见光既有吸收也有散射。运用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llel factor analysis,PARAFAC),对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EEM)进行分析,发现3种荧光团,包括1种类蛋白荧光团和2种类腐殖质荧光团。荧光指数(FIX)为1.60~2.10,初步认为此时段辽河流域DOM的来源为多重来源,生物源比重较大。大多数SUVA_(254)在1.22~2.82L/(mg·m)之间,同文献报导的来自于土壤或者高等植物的DOM相比,值相对较小,DOM的芳构化程度较低,进一步表明DOM来源以生物源为主。  相似文献   
974.
针对目前煤矿中频频发生的透水事故与静电引发瓦斯灾害的现状,文章以聚合物水泥、阻燃剂以及导电填料制备出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能够防止煤壁渗水和封堵瓦斯气体的材料,具有防水、防火、抗静电的特点。系统考查了导电云母粉、石墨、炭黑等多种导电填料及其不同配比的混合填料对涂层干燥时间、表面电阻和吸水率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导电云母粉涂层的电阻值变化不大,无法达到国家煤安标准MT 113-1995的抗静电要求,不适合作为导电填料;添加石墨粉的涂层在质量分数为16%左右时电阻值方可达到106108Ω;添加炭黑的涂层粘度较大,且质量分数在5%时可达到要求。当石墨粉与炭黑单独添加时,随着导电填料的增加,材料的吸水率逐渐升高,防水性能逐渐下降;从涂膜的抗静电性能和防水性能两方面考虑,最佳的导电填料为石墨与炭黑的混合填料,且最佳的混合比为炭黑:石墨=2:3。  相似文献   
975.
利用湿法脱硫模拟实验装置,研究脱硫剂(CaO)、有机硫化物(TMT-15)以及不同实验因素(包括SO32-的浓度、反应温度、初始pH值、曝气条件中的O2浓度、初始Hg2+浓度以及Cl-的浓度)对溶液中Hg2+还原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CaO会抑制Hg2+向Hg0的还原转化,当CaO的加入量从0.3%增至0.7%时,Hg0的释放率会由51.6%降至19.9%;TMT-15对于Hg2+的还原具有明显的影响,TMT-15加入量从0增至0.06 mg/L时,Hg0的释放率可降低10倍左右;溶液中SO32-的浓度是Hg2+还原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SO32-浓度的增加会明显促进Hg2+的还原;此外,温度和初始Hg2+的增加对Hg2+的还原亦具有促进作用,而初始pH值、O2百分含量以及Cl-浓度则对Hg2+的还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6.
脱硫系统作为电厂的主要环保设施,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到电厂的环保指标完成情况,本文主要介绍了田集电厂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在长达6年的商业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吸收塔喷淋梁冲损,浆液循环泵入口滤网导致吸收塔搅拌器故障停运、烟道积灰坍塌、脱水系统石膏含水量高、石膏输送皮带磨损严重及废水系统达不到额定出力,氧化箱频繁溢流等影响脱硫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不断地摸索分析原因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改造,逐步提高脱硫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77.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液池成像技术对微絮凝过滤工艺过程中的微絮凝时间和搅拌强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子力显微镜液池成像技术可以对混凝过程中的微絮体进行形貌表征和数字描述,并证实微絮凝过滤工艺在处理实际印染工业尾水过程中,微絮凝时间为2 min,搅拌强度为100 s-1时可以达到优化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78.
利用热重-红外光谱连用分析技术对生活垃圾中六种典型成分的热解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垃圾中食物残渣、木屑及纸三种生物质类组份的主要热解温度区间为150℃~600℃,热解过程中的主要挥发分为H2O、CO2、CO及含-COOH等多组分气体.PP、PVC及皮革三种人造制品的主要热解温度区间为200℃~500℃,热解过程中的主要挥发分包括CH4、CO2及CO等小分子气体等.根据热解特性研究结果,设计了一套适用于中小处理规模的生活垃圾的"双解"(热解气化+富氧分解)工艺,同时基于本工艺设计出一种新型卧式"双解炉".  相似文献   
979.
陈俊  李勇  李大鹏  黄勇  朱培颖 《环境科学》2016,37(4):1413-1421
以太湖梅梁湾的沉积物和上覆水为研究材料,研究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与扰动共存下,水体中不同形态磷的数量分布以及不同藻类对水体中形态磷分布的贡献.结果表明,无论扰动与否,上覆水中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溶解性磷酸盐(DIP)、生物有效磷(BAP)均呈降低趋势.但是,在扰动和无扰动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和羊角月牙藻对DTP和DIP的吸收能力恰好相反.水体中磷的消失主要归于颗粒物质的物理化学吸附和藻类的生物利用作用,但扰动与否两者对磷消失的贡献率明显不同.无扰动状态下,铜绿微囊藻和羊角月牙藻对DTP和DIP的吸收能力均在60%左右;而扰动状态下,两者对DTP和DIP的吸收能力分别下降至40%和25%.磷在沉积物不同形态磷间的数量分布也发生明显变化.无论扰动与否,NH_4Cl-P与钙磷(Ca-P)均有所降低,Fe/Al-P则增加,但扰动下NH_4Cl-P与Ca-P下降幅度与Fe/Al-P升高幅度均更大.与铜绿微囊藻相比,羊角月牙藻更有利于Ca-P的释放和Fe/Al-P的形成.  相似文献   
980.
三峡库区内陆腹地典型水库型湖泊中DOM吸收光谱特征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江韬  卢松  王齐磊  白薇扬  张成  王定勇  梁俭 《环境科学》2016,37(6):2073-2081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和结构决定了其在污染物(例如汞)环境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选取三峡库区内陆腹地典型水库型湖泊——长寿湖,采用吸收光谱表征方法,通过1年时间对DOM地球化学变化规律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汞观测数据,讨论了DOM对不同形态汞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和1月相比,长寿湖4~11月DOC差异性低于CDOM,4~11月间差异性不显著.有色组分变化是解释DOM季节性变化的重要原因.DOM中主要生色团仍然来自于大分子量的芳香性组分.而CDOM三波长模型可较好对DOC的年际观测进行反演.同时,SUVA254和S275~295季节性变化特征较明显,1月芳香性和分子量均最小,4月上升.与其他类型湖泊相比,长寿湖水体DOM芳香性和分子量大小均低于森林湖泊,但高于高原湖泊.周边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类型对湖泊DOM差异影响明显.另外,SUVA254和DOC与各形态Hg无明显相关性,但水体生色组分和分子量大小是控制溶解态和活性汞的重要因素;而湖区甲基汞变化可能与湖泊初级生产力导致的有机质富集和迁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