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对坡面产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结皮是黄土高原地区坡面水土流失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目前生物结皮对坡面产流特征的影响仍不明确.在陕北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通过径流小区放水试验,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了浅色藻结皮、深色藻结皮、混合结皮(藻+藓)以及藓结皮4 种类型生物结皮对坡面产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浅色藻结皮、深色藻结皮和混合结皮较裸地显著降低了初始产流时间,三者的初始产流时间较裸地分别减少89.0%、96.2%和96.0%;而藓结皮则较裸地显著增加了初始产流时间.② 浅色藻结皮和混合结皮较裸地显著延长了退水持续时间,其退水持续时间分别是裸地小区的2.28和2.13倍;而深色藻结皮的退水持续时间与裸地差异不显著.③ 深色藻结皮和藓结皮的径流流速较裸地分别降低了29.1%和67.3%;藓结皮的径流流速显著低于其他生物结皮小区;各生物结皮小区的径流深与裸地均无显著差异;浅色藻结皮的径流深显著高于深色藻结皮.④ 不同类型的生物结皮较裸地明显改变了坡面产流过程和径流量;浅色藻结皮小区的径流系数显著高于裸地,深色藻结皮和混合结皮小区的径流系数较裸地差异不显著;浅色藻结皮小区的径流系数是深色藻结皮小区的2.44 倍,差异显著;放水时段内,藓结皮小区没有径流流出.以上结果表明,生物结皮是坡面产流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与生物结皮的发育阶段和生物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22.
封育草地土壤生物结皮对水分入渗与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池县柳杨堡乡从2000年开始采取封育措施,长期的无人为干扰使封育区内产生土壤生物结皮,结皮对水分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封育区植被的恢复。采用双环入渗法分析生物结皮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并通过对人工封育区内的植被调查测定去除土壤结皮前后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有生物结皮覆盖的土壤入渗曲线的最高峰比无生物结皮覆盖的低约5 cm,有生物结皮覆盖的土壤初始入渗速率为0.8 cm·min^-1,而无生物结皮覆盖的土壤初始入渗速率为2.6 cm·min^-1,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土壤生物结皮的覆盖面积及厚度逐年增加,结构也更紧密,影响土壤的水分入渗,不利于植被的生长,而通过对封育区内新翻耕土层和未翻耕的土层的植物多样性比较,新翻耕的土层中的植物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未翻耕土层。因此对封育区内采取适度翻耕,能够减少生物结皮对土壤水分入渗的负面影响,能够更有效的利用降水,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23.
华北克拉通麻粒岩的SiO2 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双峰式分布特征 ,两个峰值区间分别为 4 0 %~ 57% (峰值为 51 % )和 57%~ 78% (峰值为 67% ) ,但Mg#较集中 ,主体分布范围为 4 0 %~ 52 % ,Mg#和SiO2 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各类麻粒岩地球化学组成具有强烈的U、Th亏损和不同程度的Ba、Sr富集特征。另外 ,中、酸性麻粒岩Nb、Ta强烈亏损并发生明显的分异作用 ,Nb/Ta平均比值高达 3 1 .71~ 3 6.56,基性麻粒岩则表现出Rb亏损而Ta富集的特征 ,Nb/Ta平均比值仅为 1 7.2 0。各类麻粒岩的Eu/Eu (Tb) 与Mg#无关 ,主体大于 1。与世界范围内的同类太古宙麻粒岩相比 ,华北克拉通麻粒岩产热元素U、Th平均含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值 ,稀土元素平均含量普遍较低 ,但具有较高的Sm/Nd比值 ,而且酸性麻粒岩的SiO2 含量也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24.
根据中国地壳厚度的最新研究结果和近1600份中国岩石化学分析资料,计算了中国大陆岩石圈层中碳、硫、磷的库存量和在各岩类中的分配特征。并和国际碳循环研究计划所得的全球陆壳中碳的库存量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5.
从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到晚白垩世,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的俯冲而对亚洲大陆东部火山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弱,其大地构造环境相应地从活动大陆边缘(Ⅰ、Ⅱ旋回火山活动)而转变为类裂谷大陆边缘(Ⅲ、Ⅳ旋回火山活动),后者可能是正在演化着的中国东部新生代大陆裂谷在中生代时期的雏形。 研究表明,从早到晚,火山岩岩石的碱度,K_2O/Na_2O比值越来越大,岩浆来源越来越深。火山活动的这种规律性变化与由早期挤压为主转变为晚期拉张为主的区域应力状态变化有关,而区域应力状态变化则又是太平洋板块消减带向东迁移,本区应力松驰和地幔均衡上隆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结皮的地表水文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伟  温智  陈利顶  陈瑾  吴东平 《环境科学》2012,33(11):3901-3904
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土壤结皮对地表水文过程有重要影响.以定西黄土丘陵区安家沟小流域内的土壤结皮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采样和水文模拟实验等技术,探讨不同土壤结皮类型对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裸地相比,有结皮覆盖的地表土壤容重较小,土壤持水能力显著增强,其增加幅度为裸地的1.4~1.9倍;②土壤结皮可有效拦截降雨,以苔藓结皮的拦截能力最强,其次为混生结皮和地衣结皮,无结皮覆盖的裸地抵御降雨冲击的能力最差;③模拟实验显示,土壤结皮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分入渗速率及总入渗量.有结皮覆盖的平均地表入渗速率是裸地的近2倍,而其累计入渗总量也远远高于裸地.  相似文献   
27.
描述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前,在震中区附近上空观测到大面积的突发性增温异常带。并对该异常带的形成机理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大理地区多年来地磁场、重力场、地壳形变和地下水等地震前兆因素变化趋势的分析,指出大理地区是云南省未来10年内发生强震危险性最大的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29.
对张北6-2 级地震震中区的地壳深部构造和靠近震中区的晋北地区的重力场变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域构造运动、地壳深部物质迁移和区域应力场的积累是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晋北地区地震前后出现了明显的重力场变化,并具有异常范围大、幅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0.
生物土壤结皮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结皮是由土壤微生物、藻类、地衣和苔藓植物等孢子植物类群与土壤形成的有机复合体.它们可加速荒漠地区生态系统的演巷过程,预示荒漠亿生境的转变,对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具有重要生态意义.本文综述了生物土壤结度的种类、分布和形成机理,介绍其对干旱地区物质循环、水文状况、土壤稳定性、石漠化治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生物学功能,并对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