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6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安全科学   257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340篇
综合类   588篇
基础理论   173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58篇
社会与环境   89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6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从总量环境准入、空间环境准入和项目环境准入三个方面对绍兴市环境准入实施进行了初步评价,基于污染源普查数据和GIS工具,识别绍兴环境准入实施面临的问题,并针对纺织印染业、造纸业和化工业,提出未来绍兴市在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实施环境准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12.
凹印制版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该行业涉及机加工、电镀、电子雕刻、印刷四个生产领域,国家对于该类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没有统一、规范的理论指导。利用已有的清洁生产知识,借鉴其它行业清洁生产审核的工作经验,对某凹印制版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利用权重总和计分排序法确定清洁生产审核重点,设置清洁生产目标。编制审核重点流程图、单元操作流程图判明废弃物的产生情况;对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水进行衡算,并做重要物质的单元素平衡图,得出审核结论,发现清洁生产机会。该清洁生产审核实践,对凹印制版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13.
文章对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在数据上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影响数据上传率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14.
对海洋工程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EIS),可以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海洋工程EIS现状资料在归档工作中存在不完整和不及时的问题。受限于我国海洋数据交流渠道不畅,信息共享十分困难,EIS现状资料没有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急需利用的部门很难及时获取到有效数据,因此现状资料的归档和信息化管理尤为重要。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文章程实例来说明资料完整归档情况,并提出了确保及时完整归档的建议。同时建议开发相关的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资料及时共享等,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5.
通过分析排污权交易试点省的业务工作,对省级排污权交易管理进行研究阐述,从整体的角度提出排污权交易管理工作的总体框架,从细节的角度对排污权交易的数据逻辑框架进行研究,为排污权交易由试点转向全国推广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16.
目前,风暴潮灾害的数值模拟给出的海量数据结果往往使得研究者难以理解,阻碍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同时从应用角度也不能满足对灾害进行实时可视化的需求.因此,本文针对风暴潮灾害数值模拟的计算格式和结果数据特点,探讨了Web Service技术和可视化处理技术基础上为研究人员提供实时的风暴潮灾害数值模拟以及水位、流场的时空分布可...  相似文献   
917.
利用日均及14时气象数据进行霾日判定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汇总京津冀区域内多个地面站1980-2008年气象资料,根据目前霾天气判别的主要方法,结合气象资料的具体特点,确定具体判别指标,利用日均值和14时实测值分别统计区域内各站点逐年各月的霾日数,分析两种方法进行霾日统计的具体特点.发现两种方法都不可能准确统计出霾天气的出现,但在分析单个站点或者一个区域长时间跨度的霾日变化时...  相似文献   
918.
江西省2001-2005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及 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利用"十五"期间(2001-2005年)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根据优势树种生物量扩展方程,估算江西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江西省森林植被的总碳储量为263.87 Tg C(1 Tg C=106 t),其中林分碳储量为214.70 Tg C。在11个地市中,赣州市的森林植被碳储量最大,为70.11 Tg C,其次是吉安市、上饶市和宜春市。江西省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为26.27 t/hm2,林分平均碳密度为27.20 t/hm2,各地市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景德镇市最大,为31.65 t/hm2,其次为宜春市、吉安市和鹰潭市。各森林类型中,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的碳储量最大,为73.77 Tg C,占江西省林分碳储量的34.36%;硬阔林的碳密度大于其他类型森林,为42.64 t/hm2,是江西省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的1.5倍多。幼、中龄林的碳储量占全省林分碳储量的81.95%,碳密度随着龄级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919.
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是掌握和获取国家和区域资源环境本底数据的重要手段。综合科学考察数据来之不易、非常宝贵,但是由于其所具有的多来源、多类型、多学科等综合性特点,这不仅影响到大量已有考察活动积累数据的集成,而且给当前正在开展的许多科学考察研究活动的数据集成管理带来困难。针对这一需求,论文分析认为缺少"一致性的数据模型"是综合科学考察数据集成的核心问题,提出了综合科学考察多维数据管理的理念,对综合科学考察数据的多维特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维数据管理的共性维度概念模型。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跨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的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实践,建立了综合科学考察数据集成与管理的三个共性维度基准。具体包括与考察任务内容对应的数据要素维基准、按照考察数据采集和更新周期的数据时间维基准、按照地理空间格网体系建立的数据空间维基准。这一模式初步应用于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的数据集成与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20.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varying the seat belt load limiter (SBL) according to crash and occupant characteristics could have real-world injury reduction benefits in frontal impacts and, if so, to quantify those benefits.

Methods: Real-world UK accident data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target population of vehicle occupants and frontal crash scenarios where improved chest protection could be most beneficial. Generic baseline driver and front passenger numerical models using a 50th percentile dummy were developed with MADYMO software.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where the load limiter threshold was varied in selected frontal impact scenarios. For each SBL setting, restraint performance, dummy kinematics, and injury outcome were studied in 5 different frontal impact types. Thoracic injury predictions were converted into injury probability values using Abbreviated Injury Scale (AIS) 2+ age-dependent thoracic risk curve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based on a methodology proposed by Laituri et al. (2005). Real-world benefit was quantified using the predicted AIS 2+ risk and assuming that an appropriate adaptive system was fitted to all the cars in a real-world sample of recent frontal crashes involving European passenger cars.

Results: From the accident data sample the chest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injured body region at an AIS 2+ level in frontal impacts (7% of front seat occupants). The proportion of older vehicle front seat occupants (>64 years) with AIS 2+ injury was also greater than the proportion of younger occupants. Additionally, older occupants were more likely to sustain seat belt–induced serious chest injury in low- and moderate-speed frontal crashes. In both front seating positions, the low SBL provided the best chest injury protection, without increasing the risk to other body regions. In severe impacts, the low SBL allowed the driver to move dangerously close to the steering wheel. Compared to the driver side, greater ride-down space on the passenger side gave a higher potential for using the low SBLs. When applying the AIS 2+ risk reduction findings to the weighted accident data sample, the risk of sustaining an AIS 2+ seat belt injury changed to 0.9, 4.9, and 8.1% for young, mid, and older occupants, respectively, from their actual injury risk of 1.3, 7.6, and 13.1%.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the safety of older occupa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er restraint systems. This is an important finding because the number of older users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rapidly over the next 20 years. The greatest benefits were seen at lower crash severities. This is also important because most real-world crashes occur at lower spee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