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9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安全科学   302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433篇
综合类   687篇
基础理论   20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97篇
社会与环境   95篇
灾害及防治   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6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浑太河流域水质达标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浑太河流域水资源网络节点图,根据污染物来源、种类及其产生机理,针对计算单元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数据、降雨径流值,分点源、非点源进行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的预测。根据浑太河流域地形特征、入河污染物降解特性,以水功能区水体纳污能力为计算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条件,给出基于规划水平年入河污染物变动特性的水质达标控制方法。运用该方法进行浑太河流域水质达标控制:2030年,流域总需水7.4亿立方米,缺水深度在1%以下,COD、NH3-N、TP、TN的入河量分别为28.5×104、2.8×104、3.1×104、4.6×104t,对应的入河控制量分别为9.3×104、0.6×104、0.8×104、0.9×104t,经控制后水功能区目标水质达标率100%。证实了该水质达标控制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02.
简述了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了大数据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环境监测信息化中的优势。提出,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建设环境监测大数据中心,突破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局限性,运用大数据的核心技术,实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的新突破,提升环境状况综合预警能力;应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高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能力;建立环保舆情分析云平台,提升公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03.
数据统计是编制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告的基础与支撑,其优劣程度关系到整个报告的质量。目前报告所需数据涉及领域广泛,统计分析过程影响因素复杂。文章就报告编制过程中进行数据处理工作时存在的问题予以初步探讨,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04.
美国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质量核查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控网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的监测事权上收后,对监测数据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定量化评价已成为考核运维公司工作成果、评估国控网数据质量、编制数据质量报告的迫切需求。为加强中国环境空气数据质量核查体系的建设,总结了美国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质量核查体系及其相关的技术规范,简要介绍其包含的各类核查项目和主要特点,提出了建设中国环境空气数据质量核查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05.
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对已发布和即将发布的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特点及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标准实施中加大监督执法、掌控标准实施效果、加强标准基础性研究和健全污染排放标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06.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影响数据质量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常见的一些数据质量问题,通过实例对产生监测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如何使监测数据反映验收监测期间的排污实态。  相似文献   
807.
研究了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环境现场监测业务数据采集与管理,构建了面向现场监测业务需求的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的业务流程管理,以及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交互集成的现场监测业务管理和质量控制信息系统。以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现场监测管理系统为例,展示了多媒体及GPS信息采集、仪器数据采集、监测结果录入、原始表单填报和监测布点等环境现场监测活动在移动终端设备上数据管理的具体应用实现。  相似文献   
808.
我国现已收集整理了覆盖全国的各类生物多样性数据和信息,但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较低,信息交流的技术手段和机制尚不理想,数据管理和信息交流的整体能力建设还相当薄弱。在评述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和信息交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和信息交流的具体行动措施,即建立新型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组织机构体系,建立电子网络化的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优先协调、完善和开发一批数据库,制定基础数据管理标准。  相似文献   
809.
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是监督规划实施管理、保障规划实施成效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智慧规划转型的关键支撑。针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研究重机制、轻理论,以及缺乏一套科学可用的监测评估预警技术方法支撑的不足,在系统分析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目标与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等新型信息技术(“ABC”技术)为支撑,覆盖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业务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模型体系,并结合信息系统建设案例,介绍了基于“ABC”技术的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模型体系对实现各地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精准评估、及时预警”的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10.
Revealing source signatures in ambient BTEX concentratio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nagement of ambient concentration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low ozone levels in urban areas where its formation is under a VOC-limited regime.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raffic-induced VOC emissions in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resulted in relatively comparable shares of traffic and non-traffic VOC emissions in urban airsheds. A key step for urban air quality management is allocating ambient VOC concentrations to their pertinent sources. This study presents an approach that can aid in identifying sources that contribute to observed BTEX concentrations in areas characterized by low BTEX concentrations, where traditional source apportionment techniques are not useful. Analysis of seasonal and diurnal variations of ambient BTEX concentrations from two monitoring stations located in distinct areas reveal the possibility to identify source categories. Specifically, the varying oxidation rates of airborne BTEX compounds are used to allocate contributions of traffic emissions and evaporative sources to observed BTEX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