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1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705篇
安全科学   125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441篇
综合类   1671篇
基础理论   210篇
污染及防治   355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浅析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适用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威胁着农村的环境形势,针对农村生活污水产生、排放、处理的特点和规律,分析了国内外八种典型的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适用条件及工程实例,指出因地制宜采用相关技术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952.
污泥干化焚烧是大中城市污泥处理处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石洞口污泥干化焚烧为例,由于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细沙,在脱水污泥与流化床换热器内盘管进行热交换和干化过程中,污泥不可避免地对换热器盘管产生摩擦,如何减小污泥干化过程中对换热器的磨损,延长流化床干燥器使用寿命和提高污泥干化处理能力是国内流化床干化污泥工艺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根据长期对流化床运行工艺的理解和现场观测,从不同方面提出延长干燥器使用周期的方法和方案,有助于国内相似设备在运行中借鉴。  相似文献   
953.
针对昆明船舶公司生活区污水处理站采用KMTS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介绍了其启动、调试过程,为KMTS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4.
CASS工艺在处理生活废水过程中具有运行灵活特点,根据进出水水质及污水水量的变化灵活调整工艺运行各阶段长短,实现不同的处理目标,达到经济运行的目的。当进水COD和NH3-N浓度较高时,通过延长曝气时间,合理调整其他阶段时间,来实现达标排放,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优势。  相似文献   
955.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国内外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现状,通过对生活垃圾"三化"模式分析,并从分类收集、收费制度、资源利用、无害处置等几方面,全面比较了国内外垃圾处理状况。在分析发达国家成功之处和中国目前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56.
酸缓冲容量对污泥屏障重金属再溶出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虎元  鞠圆圆  范志明  王宝 《环境科学》2010,31(12):2956-2964
借助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活动,污泥屏障可用来固定尾矿堆场的重金属.针对尾矿风化淋滤形成的酸性采矿废水(acidmine drainage,AMD)与污泥屏障相互作用,可能会引起已固定重金属再次溶出问题,通过酸滴定实验,研究了不同厌氧培养时间的污泥悬液的酸缓冲容量及其对重金属再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悬液酸缓冲容量与悬液固液比成正比,并随着厌氧还原程度的加深而增加.碳酸盐缓冲体系和有机质缓冲体系对污泥悬液酸缓冲有重要意义.酸滴定实验发现,随着pH降至6.2以下,重金属Zn、Pb和Cu开始快速溶解释放,且释放量符合ZnCuPb.基于实验结果,建立了污泥屏障在AMD渗透条件下酸缓冲容量消耗的数学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厚度2.0 m的污泥屏障,即使在10.0 m水头的AMD渗透酸化条件下,有效酸缓冲容量经历666 a之后才能被耗尽,在此时间内污泥屏障具备对重金属的生物化学固定能力.  相似文献   
957.
污泥中一株产耐高温蛋白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酶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酶是水解蛋白质肽键的一类酶的总称,它可将蛋白质分解、转化为氨基酸,从而被动植物体直接吸收利用.基于此,以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材料,通过观察水解圈大小和蛋白酶活性测定等方法,从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蛋白酶菌株TC16.同时,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和《常见细菌鉴定手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rDNA序列的比对分析结果发现,该菌属于芽孢杆菌属菌株.对其酶学性质的研究发现,从该污泥中分离得到的菌株TC16分泌的胞外蛋白水解酶的活性最高可达621U·mL-1.研究表明,与其他芽孢杆菌属菌株相比,TC16菌株分泌的蛋白酶具有较高的酶活性,且具有较宽范围的pH和温度耐受性.  相似文献   
958.
研究城市生物沥浸污泥脱水性能与污泥静置沉降时间的关系,对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工程化应用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以城市生物沥浸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低温条件下(5℃和15℃)污泥静置0~6d过程中,污泥pH值和脱水性能(用比阻γ表征)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实验室污泥比阻与厢式压滤机中试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增加将有利于污泥沉降,在实际运行中沥浸污泥可选择静置0.5d再进行压滤脱水.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冬季(5℃)和春季(15℃)城市沥浸污泥pH值和比阻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静置6d后,pH值分别从3.93和3.87上升到5.10和5.32,比阻γ分别从1.72×1012m·kg-1和1.76×1012m·kg-1上升到3.08×1012m·kg-1和5.82×1012m·kg-1.实验室污泥比阻测定和厢式压滤机中试结果表明,不同静置时间下污泥比阻γ与压滤机压滤脱水V-t/V曲线(V:滤液体积;t:过滤时间)斜率k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用污泥比阻γ能准确地反映出生物沥浸污泥的压滤脱水性能.这对生物沥浸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9.
污泥堆肥含水率监测方法的选择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污泥的堆肥过程中,快速、准确的含水率测定方法有助于掌握堆体腐熟程度和水分脱除进程,并据此进行工艺的优化和反馈调控.本文介绍了污泥堆肥的含水率监测方法及其优缺点.由于堆肥物料性质与堆肥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缺乏可直接应用的测定仪器,应根据物料性质、工况条件等选择合适的含水率测定技术,并对相关仪器进行改进.对于污泥堆肥的工程化应用而言,实时在线监测的原位含水率测定方法更适合指导工艺的调控和优化、提高堆肥效率.  相似文献   
960.
The effect of mine tailings and sewage sludge was evaluated on sorption, desorption, availability and distribution of copper in two soils, one high (sandy soil) and one low in copper (clay soil). In both soils contaminated by mine tailings the copper sorption capacity and the affinity of the substrate for the metal decreased substantially compared to the uncontaminated soils, however, the sorption remained always high in the clay soil substrates. In the substrates with sandy soil, the high Cu content and lower clay content were determining factors in the lower magnitude of the sorption. Similarly, metal desorp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se two parameters, and it was higher in clay soil with lower pH. In general, the application of sewage sludge favored the sorption of Cu in soils contaminated and uncontaminated with mine tailings, and in all cases desorption decreased, an effect that remained for at least 30 days. Simple extraction of Cu with CaCl2 and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 gave contradictory results, so a careful choice of the procedure is required, depending on the level of metal in the soil and on the acting principle of the extracting agent. In that relation, more complete information on the changes in the metal forms was obtained by application of the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proposed by the 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