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2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41篇
基础理论   2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通过对大气二氧化硫采样平行双样相对偏差变化规律的分析,证明了用平行双样控制大气二氧化硫采样样品的质量是可行的,并确定了平行双样相对偏差的控制指标,为大气二氧化硫采样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2.
为有效遏制大型水电工程中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探索并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以白鹤滩水电站为例,系统介绍双重预防机制构建流程,在大量工程项目风险控制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以安全设计减少风险源头、以本质安全强化风险管控、以安全隐患微信系统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作为重要途径和手段。结果表明:以建设单位为主导,在参建单位主动参与的管理模式下,使用反馈分析并持续改进的方法,可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双重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23.
层状双氢氧化物去除水中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层状双氢氧化物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的可行性,考察了pH值、温度、吸附时间、振荡速度等因素对磷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7、反应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60min、LDH投加量为0.1g/50ml、磷初始浓度为500mg/L、震荡速度为150r/min时,磷的去除率高达94.82%,层状双氢氧化物对水中磷的吸附作用符合Langmiur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124.
综合管廊作为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管线埋设或架立引起的挖掘道路、影响交通、破坏景观等问题。提高道路和公用管线的管理水平,有效利用地下空间,提高防灾能力,是现代化都市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管廊的构造、抗火设计要求、管线布置、消防系统等方面出发,对地下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5.
研究了复合金属氧化物(LDO)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氮的可行性,并与传统吸附剂粉末活性炭(PAC)进行了比较,考察了投加量、振荡速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垃圾渗滤液中总氮浓度为561mg/L、LDO投加量为6g/L、振荡速度为170r/min、吸附时间为60min、温度为25℃、pH值为11时,LDO对总氮的吸附量最高,达到41mg/g。在相同条件下,LDO对总氮的吸附量是PAC的2.5—3.5倍。  相似文献   
126.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出一系列镁铝摩尔比不同的碳酸根型水滑石(LDHs),经500℃高温煅烧制备出镁铝复合氧化物CLDH,并用X-射线、红外光谱对它们进行表征。考查了吸附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值等因素对LDHs和CLDH处理阴离子染料活性艳红X-3B模拟废水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以镁铝摩尔比为3:1时制得的水滑石对活性艳红X-3B溶液的脱色效果最好。水滑石LDHs及其焙烧产物CLDH对活性艳红X-3B染料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最佳反应时间分别为60min和30min;在较宽的pH范围内二者的脱色性能稳定,且CLDH对该染料的吸附效果要优于LDHs。LDHs及CLDH对活性艳红X-3B的吸附结果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25℃下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63.77mg/g和875.23mg/g。LDHs及CLDH的吸附机理分别为离子交换和层状结构重建。饱和吸附后的CLDH用高温热解法再生,吸附性能良好,随再生次数增多,脱色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7.
NOx是燃煤电厂烟气排放三大有害物(SO2、NOx及悬浮颗粒物TSP)之一。从污染角度考虑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统称为NOx。介绍了NOx的生成机理,即热力型NOx和燃料型NOx,前者由参与燃烧的空气中所含的N2生成,后者由燃料本身的氮元素生成。分析了低氮燃烧技术、SCR烟气脱硝技术、SNCR烟气脱硝技术及SCR+SNCR组合式等NOx控制技术。其中,在燃烧过程中降低NOx生成的主要手段是采用分级燃烧,降低燃烧区域的氧浓度和降低火焰温度;在燃烧后可采用烟气处理技术降低烟气中的NOx含量。  相似文献   
128.
Indonesia i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tuna producing countries, yet regulatory oversight remains weak and management is poor. Incentive-based approaches are a way to improve state-based resource management, but they often require strong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 this paper, we use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the notion of the ‘incentive gap’ to explore how incentives could be brought to bear in Indonesia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private and public actors. With a shared fish stock like tuna, we argue that a doubl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emerges, where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between various players complicate management. We focus on the problems of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 in three different tuna fisheries in Indonesia to identify the nature of the incentive gap, and comment on the mix of public and private actors currently engaged in tuna fishery governance towards reducing the gap. The doubl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is a useful yet underutilized framework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of shared stocks management. In this first application to a developing country fishery, we conclude that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cannot be overcome without the involvement of private actors, who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important in aligning regional and global objectives with those of fishers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129.
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探究日益恶化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成为学术界激烈争论的议题,从人口规模与技术水平的单因素争论拓展到文化背景、政府类型和消费观念等多因素论的讨论,在横向上从宏观社会到微观个体层次的解释,最终形成经典的环境影响的IPAT模型,试图解释环境问题产生的复杂社会动力机制。本文通过国内外学者对IPAT模型的实证研究以及理论探讨梳理发现:模型中的因变量环境影响I以及自变量人口数量P、富裕程度A和技术水平T的内涵、完备性以及分析单位的适用性等方面备受争议。为了克服变量的局限,首先通过分解IPAT模型中T变量,进一步拓展模型中可能被忽略的对环境影响的多重因素;同时为了避免模型中不同因素对环境影响的同比例线性变化的局限性,将IPAT模型转化为非线性的STIRPAT随机模型,使各变量值随观察值的变化而变化;其次为了克服研究中忽视个体对环境影响差异性的不足,以"双重转换"理论为基础分析少数特权群体对环境造成不成比例的影响;最后面对分析单位以及分析情景的差异性与复杂性,基于"世界体系论"视角突破特定区域时空以国家间互动关系为分析单位对全球环境退化展开讨论。研究表明,IPAT模型的发展演变表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逐渐从悲观的"零和"冲突走向协调发展的路径,有利于探索更加有效的举措应对全球复杂而严峻的环境问题,同时对新常态下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0.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叶绿素a、b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同时测定叶绿素a、b 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该法不进行预分离,直接测定,操作简便,结果与先分离、再以强氧化剂消解后分别测定镁离子浓度进而推算叶绿素a、b 浓度的原子吸收法有一定可比性,本法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