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5篇
  免费   580篇
  国内免费   2672篇
安全科学   353篇
废物处理   870篇
环保管理   666篇
综合类   5245篇
基础理论   617篇
污染及防治   1712篇
评价与监测   160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432篇
  2013年   495篇
  2012年   628篇
  2011年   605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670篇
  2006年   758篇
  2005年   545篇
  2004年   426篇
  2003年   448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设施农业营养废液具有氮和磷营养元素含量高、碳元素少、病原菌多的特点,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影响生态平衡,因此排放前需经过适当净化处理。为此,采用电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设施农业营养废液进行处理,重点研究了电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营养废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考察了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大肠杆菌、总磷、总氮和总有机碳(TOC)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电流密度为1.78mA/cm2、电解时间为30min、超滤压力为0.16 MPa的条件下,其去除率分别为99.88%、99.76%、47.59%、28.72%。因此,电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设施农业营养废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62.
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与膜生物反应器(MBR)有机结合,研究了该MBBR—MBR串联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7.50、11.75h条件下的脱碳脱氮的效果以及对工业园区综合废水污染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1)MBBR—MBR串联系统脱碳脱氮的效果良好,HRT的改变对系统的去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总HRT由17.50h变为11.75h,模拟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降低,但氨氮、硝态氮和TN的去除效果基本不受影响。(2)MBBR—MBR串联系统处理印染工业园区综合废水也有较好的效果,当进水COD、氨氮分别为150~450、20~40mg/L时,出水COD、氨氮平均分别为53.1、1.8mg/L,MBBR—MBR串联系统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平均分别为80.4%、93.1%,但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763.
硫铁矿烧渣催化类Fenton法深度处理维生素C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铁矿烧渣协同Fe2+催化H2O2的类Fenton法深度处理维生素C制药废水,通过正交实验考察FeSO4投加量、H2O2投加量、搅拌反应时间、曝气时间等因素对低浓度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1)正交实验中,各因素对催化氧化反应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H2O2投加量搅拌反应时间曝气时间FeSO4投加量;(2)单因素实验中,最佳反应条件为烧渣投加量10g/L、H2O2投加量4.9mmol/L、FeSO4投加量3.9mmol/L、搅拌反应时间20min、曝气时间20min、絮凝沉淀部分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5mg/L。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最高达63.21%。  相似文献   
764.
腐殖质来源于生物残体的降解,可参与多种污染物迁移转化,具有重要环境生态效应.本研究以常见的水平潜流和垂直流2种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以无机基质为主构建的常规人工湿地中腐殖质的积累与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水处理运行,水平潜流和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大部分基质中腐殖质全碳量均有增加,水平潜流系统含量在1.7~ 18 g/kg,垂直流系统在1.9 ~7.5 g/kg;胡敏素是各系统腐殖质的主体组成,含量最高,水平潜流系统含量在1.55~17.22g/kg,垂直流系统在1.43 ~7.21 g/kg.腐殖质另外2种组分,富里酸和胡敏酸碳含量都比较低,水平潜流系统富里酸碳含量在0 ~0.68 g/kg,胡敏酸碳含量0.008 ~0.26g/kg;垂直流系统富里酸碳含量在0.015 ~0.38 g/kg,胡敏酸碳含量在0.05~0.15 g/kg,各系统中富里酸碳含量均高于胡敏酸碳含量;各系统中,根系基质腐殖质全碳及3种组分含量都显著高于非根际基质;不管是水平潜流还是垂直流,低水力负荷系统的比高水力负荷系统更高.  相似文献   
765.
采用负载经驯化后微生物的活性炭深度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研究生物活性炭系统中存在的生物相及其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并表征了处理后印染废水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生物相中含有草履虫、轮虫及钟虫等原生动物.随着运行次数的增加,活性炭反应器在运行5次后出水的COD、NH3-N及色度去除率骤降,但是生物活性炭处理后出水的COD、NH3-N及色度去除率缓慢下降.生物活性炭能很好地降解印染废水中的苯酚类和稠环芳烃污染物.本研究中生物活性炭反应器对氨氮和COD的去除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去除动力学常数分别为1.02和0.96.经过生物活性炭的处理可以将印染废水的生物毒性降到适于小球藻生长的水平.  相似文献   
766.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粪产碱杆菌的脱氮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 No.4)的脱氮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了不同环境因子对菌株脱氮性能影响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菌能利用柠檬酸钠和乙酸钠作为惟一碳源,以柠檬酸钠为碳源时脱氮活性最高,硝酸铵、氯化铵、碳酸铵和硫酸铵4种铵盐均能作为惟一氮源,而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几乎不能被该菌代谢转化;当温度在30~37℃、摇床转速超过120 r/min、p H为6~8之间时,该菌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该菌对高中低浓度的氨氮都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高浓度的氨氮有很好的耐受性;该菌对0%、3%盐度的适应期较短,对6%的盐度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后,也能够快速地处理氨氮,具有良好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767.
不同浓度养殖废水对青萍生长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废水浓度对青萍(Lemna minor)净化能力、生物质和能量积累能力的影响,以猪场养殖废水为供试废水,分析了在不同废水浓度下青萍对废水中总氮(TN)、氨氮和总磷(TP)的净化能力,青萍的生长情况,以及青萍中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和热值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青萍在1%浓度的废水中表现出最高的污染物净化能力。虽然青萍的C、N、P含量和热值均随废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由于相对增长率以1%的废水中生长的青萍最高,青萍的最高生产力、C和能量的固定能力均出现在1%废水浓度培养的青萍中,其次是5%废水浓度培养的青萍。多项式回归分析表明,可以使青萍获得最大C和能量固定能力的废水浓度为3.4%,对应的氨氮浓度为26 mg/L,TP浓度为3.4 mg/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高生物质生产、高污染物去除率的养殖废水-浮萍培养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68.
将臭氧分别与超声波、H2O2、紫外光等联用,深度处理干法腈纶生产厂生化池出水,对各种联用技术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2 L/min、反应时间30 min、臭氧加入量3.5 g/(L?h)的条件下,当超声功率为300 W时,臭氧-超声联用技术的COD去除率为30.0%;当H2O2加入量为0.4 mL/L时,臭氧-H2O2联用技术的COD去除率为50.7%;当紫外灯功率为40 W时,臭氧-紫外光联用技术的COD去除率为49.9%;在各种联用技术中,臭氧-H2O2联用技术的运行成本最低(为7.5 元/t),且处理后出水COD为143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石化工业COD标准值修改单》中的一级排放标准。综合考虑,臭氧-H2O2联用技术是深度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的最优工艺。  相似文献   
769.
陈昕 《化工环保》2014,34(2):128-132
采用加入淀粉的短程硝化-反硝化一体化技术处理低碳含NH3-N催化剂废水。通过中试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并在工业化装置上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DO为0.5 mg/L左右、淀粉加入量为0.25 kg/ m3、HRT=30 h的条件下,短程硝化-反硝化一体化技术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NH3-N去除率大于97%,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出水的COD<100 mg/L,ρ(NH3-N)<10 mg/L,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标准。工业化装置的运行费用以NH3-N计为2.3 元/kg、以废水计为4.6 元/t。该法适用于中低浓度(ρ(NH3-N)<300 mg/L)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770.
针对原油及油砂洗脱废水中的环烷酸所具有的酸性、毒性、腐蚀性等特点,介绍了多种降解环烷酸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Fenton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氧化法、微波辐照法等。评述了高级氧化技术降解环烷酸的最新进展和发现,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处理效果,并总结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处理石油行业环烷酸废水的一些思路,为现阶段石油行业环烷酸废水的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