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19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71篇
综合类   372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81.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其定义、分类及载体选择。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主要是菌类和藻类)技术近年来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认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于处理含各种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均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82.
去除淡水浮游藻类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边归国 《四川环境》2004,23(6):66-70
在春至秋季,由于环境污染的影响,我国许多湖泊和水库中经常发生水华现象。由于浮游藻类的存在以及在生长繁殖和死亡过程中所释放出的各种藻类毒素,对水生生物和人畜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浮游藻类予以去除。去除浮游藻类主要有物理除藻、化学除藻、生物除藻等方法。  相似文献   
583.
ABSTRACT: Dam removal has been propos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river restoration, but few integrative studies have examined ecological responses to the removal of dams. In 1999, we initiated an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to determine ecological responses to the removal of a 2 m high dam on lower Manatawny Creek in southeastern Pennsylvania. We used an integrative monitoring program to assess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responses to dam removal. Following removal in 2000, increased sediment transport has led to major changes in channel form in the former impoundment and downstream reaches. Water quality did not change markedly following removal, probably because of the impoundment's short hydraulic residence time (less than two hours at base flow) and infrequent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When the impoundment was converted to a free flowing reach, the composition of the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and fish assemblages in this portion of Manatawny Creek shifted dramatically from lentic to lotic taxa. Some fish species inhabiting the free flowing reach downstream from the dam were negatively affected by large scale sediment transport and habitat alteration following dam removal, but this appears to be a short term response. Based on our observations and experiences in this study, we provide a list of issues to evaluate when considering future dam removals.  相似文献   
584.
我国有害赤潮的灾害分级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根据从文献获得的赤潮灾害基本信息的规范处理和分析,将我国的赤潮灾害划分为特大、重大、大型、中型和小型五个级别。结果表明,1933—2001年间我国赤潮灾害的发现次数为460次,赤潮灾害以小型为主,小于50km^2的占40.2%。赤潮灾害的发生范围已遍及我国沿海各省,其中辽东湾、长江口和杭州湾外侧的嵊泗列岛和花鸟山附近海域以及珠江口东侧及粤东近岸为我国三大赤潮多发区。近20a来,赤潮灾害的发现次数呈现上升趋势,为波动式增长,波动周期为3a左右,高峰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每次赤潮的平均面积即赤潮的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平均面积已上升到500km^2左右。我国赤潮的高发期由南向北依次出现。南海的赤潮高发期为3—5月,东海的赤潮高发期为4—8月,渤海和黄海的赤潮高发期为5—9月。  相似文献   
585.
测定生产力中"叶绿泰a"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大英  魏蓓  杨馗 《环境工程》2000,18(3):52-53
对测定生产力中"叶绿素a"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与改进,并进行了方法的验证.本方法的精密度范围为6.1%~8,4%,实验证明,本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586.
研究了轻质漂浮型除藻材料对滇池水样的净化效果,实验数据表明,加入除藻材料后,水样的pH值、TN、TP、CODMn、叶绿素a均有明显下降;初步探讨了该材料的除藻机理。结果表明,该材料是一种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新型污染水体除藻材料。  相似文献   
587.
两种无机盐形成的盐度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方法研究了2种无机盐所形成的盐度对淡水藻类生长和种类变化的影响.以景观鱼池水为试验水体,通过分别添加不同数量的NaCl和Na2SO4,各自设定4个盐度梯度,分别为3、6、9 g·L-1和12 g·L-1,考察藻类生长的变化情况.2种无机盐的试验结果均表明,在一定时期内较低盐度(不高于3 g·L-1)对藻类的生长略有促进,而过高的盐度(不低于6 g·L-1)对藻类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比两种盐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发现Na2SO4形成的盐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大于NaCl.盐度升高对试验水体中藻类的优势种影响不明显,高盐度胁迫使优势种端尖月牙藻(Selenastrum westii)的集群状态和生长发育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88.
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评价河流污染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2年三年间对辽河盘锦段进行了浮游藻类的监测,对整个河段浮游藻类的种类、分布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并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进行了污染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589.
本文对国内学者利用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水生生物评价水质的工作进行了综述,并就某些生物指数的应用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590.
星云湖隔河湖湾飘浮植物除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星云湖隔河口湖湾围养20万m^2水葫芦去除蓝藻,经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蓝藻去除率在80%以上,透明度提高到1.5—2m,河道沉水植物恢复良好,水质从劣Ⅴ类恢复到Ⅲ-Ⅳ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