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285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纺织工业空调废水处理回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纺织工业空调排水占整个纺织生产过程排水量的90%。通过多种方法试验比较,发现用锅炉炉渣过滤处理,出水水质可达到印染用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东北地区低温(5~6℃)高铁、锰、氨氮(TFe:9~15mg/L,Fe2+:6~12mg/L,NH3-N:1.4~2.0mg/L,Mn2+:1.4~2.0mg/L)地下水的净化及解决同层净化中运行稳定性差、出水锰超标的问题,在水厂净化车间开展“两级曝气+两级过滤”工艺启动研究,采用差滤速和同滤速2种启动方式分别启动两级生物净化工艺.结果表明,2种启动方式分别在106,59d启动成功.同滤速启动可以有效的缩短两级生物净化的启动时间,铁、锰、氨氮去除负荷可达110.69,18.80,19.54g/(m2·h),沿程分析发现,铁在一级滤柱的60cm处即被去除至痕量;85.08%的氨氮在一级滤柱中去除,沿程各段去除均匀,14.92%的氨氮在二级滤柱中去除;锰的去除率和氧化活性去除区位受滤速及进水氨氮浓度影响较大,33.72%的锰在一级滤柱中去除,66.28%的锰在二级滤柱中去除,锰的去除仍然是滤池成熟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炼油污水回用方案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智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5,28(1):14-17,i001
针对污水处理场改造后的水质情况,结合现有闲置设备的状况,提出一套既符合现场实际又有针对性的污水回用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微污染饮用水生物过滤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试验探讨了过滤介质、空床接触时间、水温和反冲洗方式对生物过滤去除有机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活性炭、石英砂组成的双层滤料生物滤池对高锰酸盐指数、UV2 5 4的去除效果比无烟煤、石英砂组成的双层滤料滤池和单层石英砂滤料滤池好 ;在一定的范围内 ,随着接触时间或水温的增加 ,各滤柱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增加 ;加氯水反冲洗方式对生物滤池去除高锰酸盐指数、UV2 5 4的影响比未加氯水反冲洗方式大  相似文献   
15.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鸿郭  周少奇  林云琴  钟宁 《环境技术》2003,21(3):22-25,17
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及其特点,对膜分离技术进行了分类,同时阐述了渗透、电渗析、反渗透、超滤、微滤和纳滤这些常规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液膜、气态膜、双极膜、膜萃取和膜蒸馏这些新型膜分离技术。提出了膜分离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方向、展示了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闫光绪  张洪林 《化工环保》1996,16(5):263-268
对抚顺石化公司化工塑料厂苯乙烯废水活性炭吸附装置的预处理设施、活性炭吸附及再生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出水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用混凝沉淀-砂滤流程改进了原处理工艺,使出水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针对仪化热电厂将循环水用作冲灰水,导致浓缩倍率只有1.6,以及凝汽器铜管腐蚀结垢严重等问题,提出了隔断循环水与冲灰水的直接联系,实现闲路循环,对凝汽器铜管进行酸洗,并对循环水实施加缓蚀阻垢荆、杀菌剂和旁流过滤等办法,全部实施后产生了很好的效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怡君 《环境工程》2017,35(4):55-59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解决传统微生物分析成本高、速度慢、准确度较低和灵敏度较差等缺点。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供水工程中主要用于水中细菌、病毒、原生动物、蠕虫等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以及管网微生物种群的分析,在污水处理中主要用于脱氮除磷过程菌群数量和空间分布的剖析、污泥膨胀成因分析以及监测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来优化处理工艺。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促进水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有污泥脱水技术仅使污泥含水率降到80%左右,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污泥处置要求.以污泥比阻(SRF)、脱水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了两大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型和烷基糖苷APG)对剩余污泥的脱水效果,并对原泥及调理后污泥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使污泥絮体粒径变小,不规则程度降低,改善了污泥的脱水性能,而且烷基糖苷APG脱水效果优于OPEO型.APG投加量为0.05%干固体时,污泥比阻即可降低到原泥的42%,脱水率可达到93%.以烷基糖苷APG为调理剂进行板框脱水实验,结果表明,当APG投加量为0.05%干固体时,脱水泥饼含水率比原泥脱水泥饼含水率低约10%,脱水率可达到97%.本研究为APG应用于污泥脱水,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紫外预处理加强氯苯的生物滴滤净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试验采用主波长为185nm的低压汞灯为紫外光源、醚型聚氨酯海绵(PU-foam)为填料的紫外-生物滴滤塔联合装置净化氯苯废气.进气氯苯浓度为600mg·m-3、停留时间分别为92、69和46s时,联合装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9%、95%和80%;最大去除负荷达到59.6g·(m3·h)-1;联合装置和单独生物滴滤塔生物膜形成时间分别为20d和27d;联合装置的抗冲击能力较好,停留时间缩短至30s,联合装置去除效率可达75%以上,高于单独生物滴滤塔的去除效率(25%).对紫外-生物滴滤塔联合装置机制初步探讨表明,紫外氧化氯苯形成了水溶性较好的可生物降解的物质,降低生物滴滤塔氯苯的处理负荷,同时紫外辐照过程中产生的O3能有效地控制生物滴滤塔内微生物的过量生长,从而维持整个装置的最佳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