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3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319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331篇
综合类   807篇
基础理论   272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20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152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藻类打捞对水体营养循环的影响及其生态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华是氮磷的富集器,太湖打捞藻样中的总氮、总磷、游离磷及有机物含量分别为98.87g/kg、3.25 g/kg、0.21 g/kg和95.65%。在底泥中沉降藻类的矿质化周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且其向上覆水中释放氮、磷的强度具有随水温升高而增强的趋势。但在水层厚/底泥比不同的区域,这种营养物释放强度又存在显著的差异。实验证明,藻类的打捞是一种人工延长食物链去除氮磷等污染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2.
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千名学生绿色行"活动的项目化管理的具体组织和实践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项目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管理中,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学生活动资源、规范管理行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3.
Some algae inhabit Cu-polluted soils. Intracellular Cu-accumulation and production of non-protein thiols in response to copper stress were compared in Stichococcus minor and Geminella terricola isolated from Cu-polluted and unpolluted soils, respectively. Cu-exposed (0.5 μM) S. minor accumulated lower amounts of copper (0.38 mM) than G. terricola (4.20 mM) and maintained 8.5-fold higher level of glutathione (GSH) than G. terricola. The ratio GSH/0.5 GSSG in the Cu-treated S. minor (7.21) was 7-times higher than in G. terricola. Reduced and oxidized forms of phytochelatins were found in both algae. Under copper stress (5 μM) the ratio -SHtotal/Cuintracellular in S. minor ranged from 2.3 to 6.2, while it was lower than 1.0 in G. terricola. Low intracellular Cu-accumul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igh GSH level concomitant with PCs production seem to be responsible for a higher Cu-resistance of S. minor than G. terricola.  相似文献   
114.
以祖山为例,阐述了崩塌地质灾害的机理、特征和现状,并利用传递系数法对崩塌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采用削方卸载、修建抗崩塌挡土墙、构筑排水沟与格构等工程设施的防治对策及工程措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5.
Southard, Gregory M., Loraine T. Fries, and Aaron Barkoh, 2010. Prymnesium parvum: The Texas Experie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JAWRA) 46(1):14-23. DOI: 10.1111/j.1752-1688.2009.00387.x Abstract: Golden alga Prymnesium parvum was first identified in Texas during a fish kill investigation on the Pecos River in 1985. Since then golden alga kills occurred sporadically in a variety of water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state until 2001 when the alga became endemic in the Brazos, Canadian, Colorado, Red, and Rio Grande river systems, including the water supplies of two public fish hatcheries, the Possum Kingdom and Dundee state fish hatcheries. The increasing area adversely affected by the alga and frequent massive fish kills heightened public and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concerns regarding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P. parvum blooms. The Texas Parks and Wildlife Department (TPWD), the wildlife conservation agency of the state, responded to these concerns with a program to assess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impacts and to develop management options. To date 33 water bodies have been affected and losses are conservatively estimated at 34 million fish valued at US$13 million. Several sport fisheries, including smallmouth bass Micropterus dolomieu, striped bass Morone saxatilis,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and blue catfish Ictalurus furcatus, have been severely affected. Additionally, 26 imperiled fish species occur in the affected water basins and some have been adversely affected. Economic losse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fishing and other water-base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ppear considerable. The combined economic losses to three counties (Palo Pinto, Stephens, and Young) surrounding Possum Kingdom reservoir for 2001 and 2003 were estimated at US$2.8 million and US$1.1 million,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he TPWD responded to public and political concerns relative to the emergence of golden alga, its harmful effects to fisheries, and its historic and current statewid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16.
巢湖蓝藻的机械清除工艺以及藻水分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巢湖蓝藻进行机械清除以及藻水分离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浮式围栏引导-机械清除-投加剥离液辅助机械清除工艺处理量大,除藻效率高,筛网过滤-浓缩-卧螺离心机脱水成藻泥的藻水分离工艺较为理想,藻泥含水率仅为89%。2011年5—10月在巢湖运用上述方法清除湖面水华蓝藻,共处理富藻水1.6万m3,得到藻泥970 t,累计清除蓝藻106.7 t(干重)。按照所清除蓝藻的总氮、总磷的平均含量计算,相当于从湖中移除了氮6.25 t,磷2.1 t。表明在富营养湖泊中水华蓝藻大量暴发时,采用上述方法除藻,对控制蓝藻水华污染,有效降低内源氮、磷等污染物负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7.
Although composting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at pilot scale to manage waste algae removed from eutrophied water environments and the compost product applied as a fertiliser, clear guidelines are not available for full scale algae composting. The review repor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osting to stabilize waste algae, which to date has mainly been macro-algae, and identifies the peculiarities of algae as a composting feedstock, these being: relatively low carbon to nitrogen (C/N) ratio, which can result in nitrogen loss as NH3 and even N2O; high moisture content and low porosity, which together make aeration challenging; potentially high salinity, which can have adverse consequence for composting; and potentially have high metals and toxin content, which can affect application of the product as a fertiliser. To overcome the challenges that these peculiarities impose co-compost materials can be employed.  相似文献   
118.
巢湖蓝藻的机械清除工艺以及藻水分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巢湖蓝藻进行机械清除以及藻水分离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浮式围栏引导一机械清除.投加剥离液辅助机械清除工艺处理量大,除藻效率高,筛网过滤-浓缩-卧螺离心机脱水成藻泥的藻水分离工艺较为理想,藻泥含水率仅为89%。2011年5-10月在巢湖运用上述方法清除湖面水华蓝藻,共处理富藻水1.6万m3,得到藻泥970t,累计清除蓝藻106.7t(干重)。按照所清除蓝藻的总氮、总磷的平均含量计算,相当于从湖中移除了氮6.25t,磷2.1t。表明在富营养湖泊中水华蓝藻大量暴发时,采用上述方法除藻,对控制蓝藻水华污染,有效降低内源氮、磷等污染物负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9.
在可持续发展和扶贫框架下发展绿色经济与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及改革是当前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里约+20"峰会的两个主题。首先,绿色经济是体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绿色经济的核心是以低的自然资源消费、低排放、低污染,达到高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益,实现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高的生活水平和优良的生活环境。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潮流,将引发社会形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虽然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任务,但也必须探索新型的绿色低碳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在实现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积极应对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中新的经济、贸易、技术竞争规则和格局的变动,加强先进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的低碳竞争力。其次,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代际公平",又要关注欠发达地区消除贫困,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别公平"、"人际公平"。因此,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框架的建设和改革,要体现世界各国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全面均衡地反映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国家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公平享有全球环境空间、公平获得现代优质能源服务、公平适应全球环境变化、公平承担责任义务及公平的国际制度和机制。中国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走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最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又面临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困难和更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协调推进。在国际上积极参与国际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在国内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主要战略对策包括加速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节能优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总量的过快增长;加强能源结构的低碳化,逐步建立并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加强城乡统筹,地区平衡,促进生态城市建设;适应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改革的趋势,加强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抓住机遇,顺应世界绿色低碳发展潮流,自主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把传统的资源依赖型、粗放扩张的发展方式转变到新型的技术创新型、内涵提高的发展方式上来,基本走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0.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和机制政策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绿色转型创造新的发展和就业机会对于摆脱经济危机、提升国家竞争力并占据全球制高点和领先地位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将对其未来经济繁荣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这不仅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和必然需要,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将对人类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中国正逐步走向绿色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已经为中国的绿色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正面临各种规模庞大、情况复杂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变与环境保护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在宏观层面,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尚不健全,制约了中国绿色转型的成效。如何通过恰当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转型成本效率的提高和体制机制与政策法规质量的改善,加快并深化中国的绿色转型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系统归纳总结了国际上发展绿色经济的普遍经验以及中国发展绿色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认为发展绿色经济目前并没有一种通用的模式,解决中国发展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必须调整现行以GDP为导向的政府和官员绩效考核体系,平衡目前财政分权体系中财权和事权不对应问题,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及各自起作用的领域,同时,综合应用法律、财政、税收和价格等工具,重视不同手段的综合和协同运用,在不同的发展领域,提出具有适应性和包容性的发展策略,具体来说:①实施"差异化"区域绿色发展战略,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基础,提出不同的发展重点,同时,建立分区域的绿色发展监测和评估体系;②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发展绿色农业,以保障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为重点,推动农业发展政策、农业生产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业管理体系的转型;③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基本原则,实施绿色创新战略,引导和推动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④创建绿色服务业体系;⑤推行绿色消费模式,以绿色消费倒逼绿色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