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17篇
综合类   339篇
基础理论   5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王松伟  汤克勤  张皓然  刘弯弯  白露  李楠 《环境科学》2023,44(10):5443-5455
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是当前大气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利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10~2019年江苏省城市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进一步结合温室气体-大气污染物协同关系分析和WRF-Chem空气质量模型模拟,量化不同碳减排情景下空气质量改善的协同增益.结果表明,2010~2019年江苏省CO2年均排放量为701.74~897.47 Mt,其中苏州、徐州和南京排放量最高(91.19~182.12 Mt ·a-1),扬州、宿迁和连云港排放量最低(13.19~32.54 Mt ·a-1),大部分城市CO2排放呈持续上升趋势.能源活动为CO2排放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占比近90%,工业生产过程贡献率约10%.依据减排侧重点的不同设计3类CO2减排情景,分别为全部门协同减排、优先能源减排和优先工业减排,每类减排情景包含不同的CO2减排力度(10%、20%和40%).情景模拟结果指出,以2017为基准年,全部门协同、优先能源和优先工业减排中PM2.5年均浓度下降幅度分别为6.7~21.1、3.1~12.0和3.4~14.3 μg ·m-3.全部门协同减排对PM2.5污染改善最为显著,在全部门减排情景为40%下,除徐州和宿迁外其它城市PM2.5年均浓度值均能达到国家Ⅱ级标准(35 μg ·m-3).PM10、SO2、NO2和CO的变化响应与PM2.5类似,但O3污染在优先能源和优先工业情景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52.
为研究高速公路三岔型互通右转匝道车辆事故的发生机制,以宜宾至叙永高速公路双桥枢纽互通为对象,运用Carsim/trucksim软件建立事故匝道的三维数字模型,模拟小客车和货柜车的运行过程,设置3种不同工况,对车辆在匝道上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行驶速度升高会导致匝道路段的车辆横向偏离增大,发生侧滑或侧翻的几率增加;充分制动距离是保证车辆安全通过匝道受限路段的重要因素,货车需要更长的制动距离;道路视觉环境是影响驾驶人速度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匝道路段与高速公路主线行驶环境的高度近似,导致驾驶人选择较高的速度进入匝道,部分车辆在小半径弯道之前无法将速度降低至安全速度,进而发生事故。本文运用行车动力学仿真和驾驶人视觉手段,在驾驶行为层面分析事故的形成机制,进而提出安全提升措施,可为匝道线形设计和交通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3.
磷石膏和碱蓬对盐渍化土壤水盐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月  杨树青  张万锋  娄帅 《环境科学》2023,44(4):2325-2337
盐渍土改良是农田土壤环境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土壤盐分的改变势必会影响土壤细菌群落.试验基于河套灌区中度盐渍土,以当地无改良措施枸杞园为对照(CK),设施加磷石膏(LSG)、枸杞间种碱蓬(JP)及施加磷石膏和枸杞间种碱蓬(LSG+JP)的改良处理,探究枸杞生育期内不同改良方式对土壤水分、盐分、养分和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CK,在开花期至落叶期LSG+JP显著降低了土壤EC值和pH值(P<0.05),平均降低39.96%和7.25%;全生育期内LSG+JP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OM)和速效磷(AP)含量(P<0.05),年平均提高81.85%和203.50%;开花期和落叶期LSG+JP显著提高了全氮(TN)含量(P<0.05),年平均提高48.91%.改良初期LSG+JP的Shannon指数较CK提高了3.31%和6.54%,Chao1指数较CK提高了24.95%和43.26%;土壤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优势菌属为鞘脂单胞菌属.开花期至落叶期改良处理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较CK增加了0.50%~16.27%,改良处理的放线菌门相对...  相似文献   
754.
根据国家地表水监测网2011—2021年水环境监测数据,从全国、十大流域主要江河、重要湖库3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当前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分析结果显示,2011—2021年,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其中,2021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较2011年提高了35.2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较2011年降低了11.4个百分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指标浓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总氮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且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长江、珠江、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及西南诸河流域水质优于淮河、黄河、海河、辽河及松花江流域。十大流域主要江河水环境质量均有所改善,改善幅度最大的是海河流域。重要湖库水质状况有所好转,但富营养化情况未有明显改善。年内水环境质量方面,夏季水质明显劣于其他季节,表明当前我国面源污染防治存在明显短板。建议在明确当前水环境质量改善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应当意识到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结构性、根源性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不能停留在过去的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污染治理思路上,应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从"三水统筹"的角度加强对水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755.
防震减灾十年目标的提出 ,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在论述我国防震减灾十年目标的科学涵义的基础上 ,结合安徽省的实际 ,提出了具体的指标体系 ,并全面总结了组织实施十年目标的具体做法和阶段成果 ;概括为建立两个保障体系、三大技术系统、四大社会管理职能和一个统一领导的十年目标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756.
李德钊  杜晓燕  周君昊  周波 《安全》2022,43(1):26-30
为降低固引剂碎片伤害事件发生的概率,首先研究爆竹固引剂碎片致害机理,并采用风险矩阵法构建固引剂碎片风险评估方法;然后对200批次爆竹产品固引剂的质量安全进行风险监测预警;最后对固引剂组份及配比进行技术改良并实践验证。研究表明:爆竹固引剂碎片风险值为9,风险等级为中风险,属于大概率风险事件,风险程度为“严重级”。改良后的固引剂各项技术指标全部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757.
灰水足迹是水足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义为稀释污染物所需的水量。灰水足迹作为水污染的体积量化指标,已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底层数据缺乏和方法体系限制,灰水足迹研究尚无法为实践管理提供有效支持。本文剖析了灰水足迹评价的必要性及相关概念内涵,从灰水足迹核算方法及适用范围、演化机制、基于灰水足迹的虚拟水流动路径解析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灰水足迹核算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进思路。同时,为实现灰水足迹深度应用,进一步阐述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构建高时空分辨率灰水足迹数据库、基于实体—虚拟灰水耦合流动格局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和推进灰水足迹标签制度以消费侧选择引导生产侧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758.
The present paper presents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evaluate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in sudden-onset disasters considering preparedness actions (PAs). The resilience triangle concept is extended and gradual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functionality (LF) strategy is examined as PAs. Robustness and rapidity measures are considered as loss of LF and recovery time to indicate the overall disaster resilience. Besides, the resourcefulness and redundancy measures are considered pre-determined response plans and PAs aimed to improve disaster resilience. Two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developed by applying these measures. Thereafter, graphical analytics are conduc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As and provide a better outlook for decision-makers. Then, mathematical analyses are conducted to show how the PAs affect resilience measures. It is mathematically proved that PAs exert considerable impacts on recovery time, loss of LF, and robustness.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t is applied to an upstream oil and gas company in the field of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pproach is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in disaster response, planning, and mi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