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44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265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11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通过间歇实验研究了骨炭对重金属Pb(Ⅱ)的吸附特性。探讨了固液比、pH、离子强度、反应时间、温度及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与固液比显著影响去除率,温度与离子强度的影响较小。当温度为20℃,pH=2.5,Pb(Ⅱ)的初始浓度为200 mg/L,固液比为1 g/L时,最大去除率近100%。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骨炭对Pb(Ⅱ)的吸附为快速反应,在30 min内可达到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拟合实验结果。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Freundlich模型与Langmuir模型均可较好地拟合等温吸附实验结果。骨炭对Pb(Ⅱ)的吸附机制主要为表面络合反应与分解置换-沉淀反应。  相似文献   
372.
IntroductionThedeterminationofironreceivedextensiveattentionbecauseofitsincreasingimportanceinbiochemicalandenvironmentalstud...  相似文献   
373.
研究了Fenton试剂降解腐殖酸废水的影响特性,并在理论分析反应过程的基础上建立动力学方程,同时根据实验进行动力学方程参数估算。研究表明,Fenton试剂通过氧化和混凝共同作用有效去除腐殖酸。在初始pH=4,40mmol/L FeSO4和160 mmol/L H2O2投量下,腐殖酸60 min氧化去除率、混凝去除率分别达到78.6%和11.5%,其初始氧化速率达到最大59.6 mg/(L.min)。腐殖酸的氧化降解动力学模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说明采用该动力学模型能较好预测腐殖酸废水的氧化降解情况,且Fenton氧化降解腐殖酸的机理符合自由基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374.
Starting from the evolution equation for the turbulent energy density spectrum (EDS), we develop a new model for the growth of the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CBL). We apply dimensional analysis to parameterize the unknown inertial transport and convective source term in the dynamic equation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spectrum and solve the 3-D EDS equation. The one-dimensional vertical spectrum is derived from the 3-D spectrum, employing a weight function. This allows us to select the magnitude of the vertical spectral compon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owing 3-D EDS. Furthermore, we employ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the energy spectrum to calculate the eddy diffusivity (required in dispersion models). Currently there are no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to directly verify our EDS model.  相似文献   
375.
在pH值大于9和温度为25.0±0.01℃条件下,采用pH值探针技术研究二氧化氯氧化硫代硫酸钠反应体系在封闭搅拌状态下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封闭条件下体系的pH值呈现比较复杂的准振荡现象,大致经过四个阶段(Ⅰ,Ⅱ,Ⅲ,Ⅳ)的下降:(Ⅰ)下降来源于二氧化氯的自身歧化反应动力学;(Ⅱ)下降来源于连四硫酸钠的水解反应动力学;(Ⅲ)下降来源于硫代硫酸钠被二氧化氯氧化的主反应动力学;(Ⅳ)下降来源于ClO-2和ClO2与连四硫酸钠及其水解产物的反应动力学.其中,连四硫酸钠的碱性水解反应是pH值动力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6.
五氯酚催化湿式氧化降解反应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温老化法制备了ZrO2载体,其比表面积为251.6 m.2g-1,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Ru/ZrO2催化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五氯酚.研究了反应温度、氧气分压、PCP初始浓度及时间对PCP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增加氧气分压、减小PCP初始浓度及延长反应时间均可提高五氯酚的转化率.在C0PC...  相似文献   
377.
准分子灯辐射的206 nm紫外光可以直接光解4-壬基酚(4-NP)和4-辛基酚(4-OP),但不能使之完全氧化为CO2.相同光照条件下,4-OP的去除率高于4-NP.采用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和修正的动力学模型对光解过程进行拟合,得到两种烷基酚206 nm直接光解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烷基酚初始浓度越低,光解速率常数越高.两种动力学模型对低浓度烷基酚直接光解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修正的模型不适合高浓度4-OP直接光解.UV/H2O2体系中,烷基酚的降解速率明显提高,但只有当H2O2加入量很高时,TOC去除才比较明显.最后,推导出4-OP直接光解的速率常数kd为0.0328 min-1,4-OP与H2O2反应的速率常数kpH为17.4520 L·(mol·min)-1.  相似文献   
378.
应用热诱导聚合和相转移技术,制备了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聚丙烯酸-聚偏氟乙烯(PAA—PVDF)共混膜,采用XPS和SEM表征了PAA—PVDF共混膜的结构和组成,分析了PAA—PVDF共混膜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共混膜对Cu^2+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的平均吸附能为8—16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热力学参数△G^0〈0、△H^0〉0、△S^0〉0,证实了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PAA—PVDF共混膜经吸附/脱附4次循环后,对废水中Cu^2+的吸附量大于0.025mg/cm^2,脱附率超过95%。PAA—PVDF共混膜具有优良的吸附/脱附性能,良好的稳定性和潜在的应用前号。  相似文献   
379.
熟化对PAC样品聚合形态及絮凝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微量加碱法合成的聚合氯化铝(PAC)液体产品进行程序升温熟化,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证明,可生成新的聚合形态--Al30.对 Al-Ferron 络合比色法的动力学常数的分析结果表明,熟化能使 Alb1减少且聚合度降低,而使 Alb2增多且聚合度增大;熟化有利于Al30的形成,从而提高PAC的絮凝效果.絮凝效果受熟化时间和温度的影响,95℃下熟化8 h的样品絮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80.
不同施氮水平对再生水灌溉土壤释氮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媛  李平  齐学斌  胡超  郭魏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4):1369-1374
土壤供氮能力是影响土壤氮素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再生水灌溉和施氮水平均影响着土壤供氮能力,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长期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的转化特征可为合理施肥及农产品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河南新乡洪门试验站温室大棚内长期再生水灌溉和清水灌溉土壤,试验共设8个处理:A(N200)(施氮量200 mg·kg-1)、A(N160)(施氮量160 mg·kg-1)、A(N140)(施氮量140 mg·kg-1)、A(N100)(施氮量100 mg·kg-1)、A(N0)(施氮量0 mg·kg-1)、E(清水灌溉常规施氮)、CK(清水灌溉不施氮)、Re CK(再生水灌溉不施氮),采用实验室内常温培养法,分别在培养的7、14、21、28、35、42 d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全氮含量,并分析了土壤氮素矿化量和氮素矿化速率的变化,通过Freundlich线性等温吸附模型及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了土壤吸附参数Kd和氮素矿化势N0.结果发现,培养前期土壤氮素矿化较快,释放的氮量较高,中后期变化较慢,土壤供氮平稳,同一时段不同处理间土壤累积矿化氮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不同外源氮肥输入对土壤氮素的矿化能力影响显著,A(N160)处理的供氮能力最强;同时,在培养前期Re CK处理的土壤氮素矿化累积量显著高于CK处理,表明再生水灌溉较清水灌溉促进了土壤氮素的矿化,显著提高了土壤氮素活性;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降幅依次减小并趋于平稳,且不同施氮处理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矿化速率显著高于清水灌溉;不同土壤肥力水平(B0)、外源施氮A(N160)调控,土壤氮素矿化潜势可表达为N0=B0+117.5072t-0.1062.因此,外源氮肥输入显著影响了土壤氮素释放节律,再生水灌溉辅以适宜的施氮量可促进土壤氮素矿化,提高土壤氮素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