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913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844篇
基础理论   862篇
污染及防治   294篇
评价与监测   100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采用试管药膜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制剂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的急性接触毒性,结合安全性系数评价了供试药剂对半闭弯尾姬蜂的安全性。急性毒性测定结果表明,氟硅唑和啶菌噁唑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的接触毒性最高,LC50值分别为220.022和223.115 mg·L-1;其次为多抗霉素、丙森锌和戊唑醇,LC50值分别为436.496、472.358和638.638 mg·L-1;其余7种杀菌剂制剂嘧霉胺、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嘧菌酯、嘧菌环胺和异菌脲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的触杀毒性都较低,LC50值均大于1 000 mg·L-1。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丙森锌和啶菌噁唑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具有高风险性,安全系数分别为0.16和0.42;嘧霉胺、多抗霉素、氟硅唑和戊唑醇为中等风险性,安全系数分别为1.43、1.56、2.20和3.23;其余6种杀菌剂制剂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嘧菌酯、嘧菌环胺和异菌脲对半闭弯尾姬蜂表现为低风险性,安全系数均大于5。结果显示:甾醇脱甲基抑制剂氟硅唑、戊唑醇和啶菌噁唑以及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有机硫杀菌剂丙森锌和抗菌素多抗霉素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具有急性毒性风险,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应谨慎使用,特别是啶菌噁唑和丙森锌,以免对半闭弯尾姬蜂造成不良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582.
利用生物毒性测试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是目前风险评价中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大型溞(Daphina magna)为受试生物,对某石化厂废水的处理流程中5个主要单元出水的急性毒性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其急性毒性与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同时,为了解不同处理单元毒性去除效果及主要毒性来源,结合毒性鉴别评价(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IE)技术对各阶段出水的毒性削减及其主要致毒物质类别进行了分析。毒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废水处理厂对石化废水的毒性去除效果比较显著,其中进水对明亮发光杆菌、斜生栅藻和大型溞分别表现为中毒、高毒和剧毒,最终处理后出水的毒性分别为无急性毒、中毒和微毒,对毒性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6.4%、74.3%和99.5%。TIE结果表明,石化废水中的主要致毒物质是非极性有机物和可滤型物质。本研究结果为石化废水的综合生物毒性评价提供了研究基础,为探讨废水生物毒性的去除提供了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583.
污染土地再开发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为进行废弃农药厂的生态风险评价,采集常州市某废弃农药厂污染场地6个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编号为S1、S2、S3、S4、S5和S6),选取发光细菌、大型溞和蚕豆根尖细胞为试验生物,运用成组生物毒性试验对6个土壤样品的浸出液进行生物毒性检测。结果表明:6个土壤样品的浸出液都具有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发光菌和大型溞急性毒性试验表明,S3和S5的土壤浸出液毒性最高,S6的土壤浸出液毒性最低;蚕豆根尖微核遗传毒性试验表明S3和S5的土壤浸出液毒性最高,S4和S6的土壤浸出液毒性最低。蚕豆根尖微核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与发光菌和大型溞急性毒性效应基本相同,表明成组生物毒性测试法可以用于污染土壤浸出液的毒性评价。污染物质和毒性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所含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已经对土壤毒性效应产生影响,结合化学分析与生物毒性检测可为污染场地进行综合评价与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4.
3种酰胺类除草剂对斑马鱼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酰胺类除草剂对鱼类不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分别以斑马鱼胚胎、8日龄仔鱼、55日龄幼鱼和3月龄成鱼为受试对象,研究3种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丙草胺和丁草胺对斑马鱼(Danio rerio)不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研究发现,高浓度乙草胺、丙草胺和丁草胺均可抑制斑马鱼胚胎的孵化。乙草胺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5.82、1.34、3.00、1.44 mg·L-1,毒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仔鱼成鱼幼鱼胚胎。丙草胺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2.79、2.02、2.26、2.01 mg·L-1,毒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仔鱼、成鱼幼鱼胚胎。丁草胺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1.73、0.919、3.37、1.19 mg·L-1,毒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仔鱼成鱼胚胎幼鱼。研究结果表明,酰胺类除草剂对斑马鱼4个典型生长阶段的毒性差异较大,仔鱼阶段对酰胺类除草剂最敏感,成鱼其次。  相似文献   
585.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五大湖区的水生食物网就已受到多氯联苯化合物(PCBs)的污染。对于长寿命鱼类,如湖鲟(Acipenser fulvescens),由于缺乏该物种的相对敏感性信息,一直无法确定其PCB暴露的风险。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评估湖鲟早期生命阶段对3,3''4,4''5-五氯联苯(PCB-126)或2,3,7,8-四氯二苯并-p-二恶英(TCDD)暴露的敏感性。死亡率、生长、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游泳能力和活动水平都被用作评估终点。心包和卵黄囊水肿、管状心脏、卵黄囊出血和体长较小是TCDD和PCB-126暴露中最常见的病理症状,早在受精4 d后就开始出现,其中许多的病理都以一种剂量依赖的方式发生。湖鲟体内PCB-126和TCDD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5.4 ng/g egg(95%置信区间,3.9-7.4 ng/g egg)和0.61 ng/g egg (0.47-0.82 ng/g egg)。由此产生的PCB-126的相对强度因子(0.11)远大于世界卫生组织对鱼的估计值(毒性当量因子=0.005),这表明目前的风险评估可能低估了PCB对湖鲟的毒性。在受精60 d后,从半致死剂量中幸存的湖鲟的游泳活性和耐力均有所下降。阈值和半数效应毒性值表明,与在北美发现的另一种鲟鱼属Scaphirhynchu相比,湖鲟对PCB和TCDD更为敏感。事实上,在大湖区和其他地方的湖鲟种群都容易受到PCB/ TCDD诱导,使胚胎发育受到影响,游泳能力下降。
精选自Tillitt, D. E., Buckler, J. A., Nicks, D. K., Candrl, J. S., Claunch, R. A., Gale, R. W., Puglis, H. J., Little, E. E., Linbo, T. L. and Baker, M. (2017), Sensitivity of lake sturgeon (Acipenser fulvescens) early life stages to 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 and 3,3′,4,4′,5-pentachlorobiphenyl.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36: 988–998. doi: 10.1002/etc.3614
详情请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tc.3614/full
  相似文献   
586.
化学污染物是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沿海农业活动、城市工业化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导致珊瑚礁生长区的化学污染物浓度越来越高。珊瑚礁生态系统长期在化学污染物的联合胁迫下,生态风险指数日益增加,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并从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重点介绍了化学污染物对珊瑚的影响,主要包括:(1)珊瑚礁对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可以作为该海域化学污染物污染水平的外在反映;(2)化学污染物对珊瑚幼体的影响程度比成体大;(3)抗氧化酶和特定的功能基因可被用作生物标记物来监测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最后,对我国未来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建议在典型珊瑚礁海域进行长期的生态学监测,结合室内胁迫实验,筛选出敏感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为今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基础信息,并对其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87.
辛硫磷和敌百虫协同抑制斑马鱼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辛硫磷和敌百虫为供试毒物,研究其对斑马鱼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辛硫磷和敌百虫对斑马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96 h-LC_(50))值分别为6.482 mg·L~(-1)和27.877 mg·L~(-1);按照农药毒性分级标准,辛硫磷对斑马鱼是高毒,敌百虫对斑马鱼是中毒。在辛硫磷和敌百虫联合急性毒性实验中,24、48、72和96 h的相加指数均大于0,表明辛硫磷和敌百虫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为协同效应。采用生化法测定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发现,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辛硫磷、敌百虫以及辛硫磷+敌百虫之间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而且联合作用毒性均大于单一作用毒性。  相似文献   
588.
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发光菌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4种常见的喹诺酮类抗生素(QNs)对发光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的单一毒性和等毒性比例下的联合毒性作用,基于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评价混合体系联合毒性的作用类型。加替沙星、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4种喹诺酮类医药品对发光菌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0.084×10~(-3)、0.137×10~(-3)、0.129×10~(-3)和0.151×10~(-3)mol·L-1。不同的评价方法对4种QNs的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多元混合体系呈现为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结合分子结构特征和不同取代基相互作用,初步分析了联合毒性机理,进一步的毒性作用机制还需通过对生物生理生化反应等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多种QNs混合体系呈现拮抗作用为主,揭示了此类医药品在环境中的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药效降低以及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589.
硅对酸性土壤铝毒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铝毒是酸性土壤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寻找缓解甚至消除土壤铝毒的措施是合理开发利用酸性土壤,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本试验选择湖北温泉第四纪母质发育的酸性红壤(pH值4.8),作了加硅处理的小麦土培和根际培养试验,测定了麦苗植株生长量、部分矿质元素含量以及根际土壤活性铝的含量。结果表明,加硅0.3mmol/kg即可促进麦苗根系对钙、镁等元素的吸收,增加植株的生长量。硅加入量达到0.9mmol/kg  相似文献   
590.
肼与苯肼对斑马鱼胚胎和仔鱼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际新推出的鱼类长效应测定技术对水中肼与苯肼的毒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胼对鱼类具有很大毒性,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影响,最低影响浓度(LOEC)为0.049mg/L,无影响浓度(NOEC)为0.0245mg/L,对仔鱼存活的最低影响浓度为0.0035mg/L,无影响浓度为0.00175mg/L。苯肼的毒性比肼大,对斑马鱼鱼卵孵化的LOEC为0.0078mg/L,NOEC为0.0039mg/L,对仔鱼生存的LOEC为0.00098mg/L,NOEC为0.00049mg/L.结果表明,仔鱼比鱼卵对肼及苯肼的毒性更敏感.笔者认为斑马鱼胚胎和仔鱼毒性实验方法是一个能反映毒物对鱼类长期毒性效应的快速实验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