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5篇 |
免费 | 86篇 |
国内免费 | 33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3篇 |
废物处理 | 21篇 |
环保管理 | 48篇 |
综合类 | 574篇 |
基础理论 | 113篇 |
污染及防治 | 108篇 |
评价与监测 | 32篇 |
社会与环境 | 24篇 |
灾害及防治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为开发降解纤维素产丁酸菌的种子资源,从牛粪、猪粪堆肥、玉米地土壤和腐木混合物的富集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厌氧降解纤维素产丁酸菌.该菌株细胞呈杆状,长7.1~9.1μm,直径1.2μm左右,经鉴定为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命名为C. Butyricum DCB.在35℃条件下,菌株DCB在纤维二糖液体培养基中的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6536h-1,世代时间为1.06h,纤维二糖降解速率为0.1g/(L·h),丁酸生成速率为0.06g/(L·h).该菌株利用纤维素发酵产丁酸的转化率高达0.23g/g,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3.
白志伟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4,4(11):31-34
运用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理论,对液态烃球罐的检验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重大风险,制订了防范措施,保证了安全检验. 相似文献
84.
从连云港某废弃化工厂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研究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并对其进行测序和种属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株降解柴油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污染土壤中共分离出柴油降解菌株4株,经过测序及同源比对,与该4株菌株同源性最高的分别为阴沟肠杆菌(
85.
86.
从首钢焦化厂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1株能以吡啶为唯一碳、氮源的细菌BC026,它具有自絮凝特性,对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壮观霉素具有抗性,可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中良好生长.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和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确定该菌为Shinella zoogloeoides.纯菌对单基质的降解实验表明,在30℃、180 r/min和pH为7的条件下,当投菌量为0.1 g/L时,BC026可在17 h内将400 mg/L吡啶完全降解;在吡啶初始浓度为99~1 806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BC026均能保持降解活性,较高初始浓度的吡啶对BC026的生长产生一定抑制,但BC026在适应后对吡啶的降解速率较快;降解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pH为8.BC026对吡啶的代谢途径研究表明:降解的第一步是断开吡啶的2条C—N链,生成氨氮和戊二醛,随后戊二醛被氧化为戊二酸,并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吡啶中的氮有59.5%转化成氨氮. 相似文献
87.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urban plant leaves can capture airborne particles.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particle capture capacity of plant leaves have mostly focused on particle mass and/or size distribution. Fewer studies, however, have examined the particle density, and the size and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which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evaluating the particle capture efficiency of plants, and identifying the particle sources. In addition, the role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is as yet unclear. Here, we chose three specie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and firstly applied an object-based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to automatically identify the particles fr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micrographs. We then quantified the particle capture efficiency, and the major sources of particles were identified. We found(1) Rosa xanthina Lindl(shrub species) had greater retention efficiency than Broussonetia papyrifera(broadleaf species) and Pinus bungeana Zucc.(coniferous species), in terms of particle number and particle area cover.(2) 97.9% of the identified particles had diameter ≤10 μm, and 67.1% of them had diameter ≤2.5 μm. 89.8% of the particles had smooth boundaries, with 23.4% of them being nearly spherical.(3) 32.4%–74.1% of the particles were generated from bare soil and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nd 15.5%–23.0% were mainly from vehicle exhaust and cooking fumes. 相似文献
88.
一株壬基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壬基酚同分异构体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壬基酚(NP)是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具有雌激素效应.目前对NP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生物降解对其整体去除效果,而对各NP同分异构体的降解行为尚缺乏系统性研究.从钱塘江沉积物中筛选得到一株能够降解NP的细菌,命名为N-1,实验室条件下该菌能以NP为唯一碳源生长.经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N-1鉴定为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 sp.).通过正交试验确定N-1降解NP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p H=7.0,菌量10%,NP浓度5~10 mg·L~(-1).最适条件下,N-1对NP 16 d整体降解率可达88.0%,对10种NP异构体降解率在69.7%~100%之间,说明N-1对NP同分异构体的降解具有结构-降解特性,即不同结构NP异构体表现出不一样的降解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NP异构体降解率随着NP烷基C链长度增加而升高,随着烷基取代基结构越复杂而降低.NP降解选择性导致的难降解成分残留现象,为NP类异构体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用于湖泊水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行模糊综合评估的应用与研究很多,在那些方法中主要应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最后的评定,但是湖泊水质评价涉及到多样点多项指标等多因素,一般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的最大隶属度原则不能适用。本文利用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的基本理论,通过多目标优选,给出了更加合理、科学的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我们对武汉市东湖水质监测结果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90.
通过分析咪唑烟酸在4种典型土壤中灭菌和非灭菌条件下的降解动力学差异,初步探讨了土壤中的微生物对其降解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咪唑烟酸在非灭菌条件下的半衰期为29~44d,在灭菌条件下的半衰期为81~134d,在非灭菌条件下的降解速率比灭菌条件下提高1 3~3 4倍。在小粉土中微生物降解的理论半衰期约为48d,为灭菌条件下的近3倍,充分说明了土壤中的微生物在咪唑烟酸的降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LC-ESI-MS检测到4种微生物降解产物,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219,222,201和149,并由此推断了咪唑烟酸在土壤中降解转化的主要途径为:首先被微生物转化成更为稳定的氨盐产物,然后再进一步脱甲基、羧基和异丙基及咪唑啉酮环的开裂和重排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