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04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489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95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8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31.
大气污染是由过度的人为源排放和不利于大气污染扩散的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探讨天气形势及气象要素与细颗粒物(PM2.5)的关系,分析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从而为关中地区的环境治理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本文利用NCEP-FNL再分析资料、环境监测资料及有关的降水数据,对2013?—?2015年冬季关中地区空气质量的演变趋势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3?—?2015年冬季关中地区平均PM2.5浓度分别为159.5 μg???m?3,74.2 μg???m?3,101.8 μg???m?3,呈现出先明显下降然后又回升的趋势。对2013?—?2015年冬季关中地区天气形势的分类分析表明:这三年关中冬季的有利天气形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能基本解释同期关中地区PM2.5的演变趋势。有利天气形势不但会使当天的PM2.5降低,还会使第二天的PM2.5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因此,有利天气形势天数的增加会使冬季的整体PM2.5 浓度下降;反之,有利天气形势的减少或不利天气形势的持续则会使PM2.5浓度飙升到很高的水平。此外,风速与每天的PM2.5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可以解释同一天气形势下日平均PM2.5浓度的变化。降水对污染物有明显的湿清除作用,但降水并不是造成2014年关中地区PM2.5浓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2.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海洋大气氯离子监测方法。方法针对湿烛法与干片法各自的特点,在万宁试验站海洋平台、近海试验场、内试验场和不同离海距离的屋顶监测了两种方法多种条件下的氯离子沉降速率。采用成对数据的符号秩和检验法对比研究了湿润、透风、采样的方向性、氯离子污染程度对两种采样方法的监测结果的影响,采用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分析了气象因素对氯离子沉降速率的关系。结果湿润、透风、采样的方向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氯离子污染程度越大的环境,其影响程度越大。结论诸多影响的综合结果导致了湿烛法监测的氯离子沉降速率高于干片法。  相似文献   
233.
2016年3月31日,深圳市及其周边地区出现典型的区域性空气污染事件,多数地区的AQI超过了100.主要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的逐小时变化表明,该次污染天气主要是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由污染物区域传输和二次污染物生成共同导致的.进一步的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污染日抵达深圳市的气团可能从东莞、广州和佛山等地区携带了大量污染物,并且移动速度缓慢,造成了深圳较为严重的污染天气,而污染日前和污染日后抵达深圳市的气团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因此空气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234.
依据实测北京冬季人体呼吸高度PM_(2.5)质量浓度、湿度、风速、风向、温度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非线性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分别探讨轻中度空气污染天、一次重污染过程,气象因子对PM_(2.5)质量浓度生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轻中度污染天,若温度较低、日平均风速较小,湿度大时,湿度是影响PM_(2.5)质量浓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而温度、风速、湿度均较大时,PM_(2.5)质量浓度变化受三者共同作用;当风速、湿度、温度均较小时,PM_(2.5)质量浓度变化主要受前两者影响.这反映出,人体呼吸高度的PM_(2.5)质量浓度变化对气象因子微小变化响应极为敏感.2一次空气质量从良到重度污染的过程中,PM_(2.5)质量浓度积累主要是由于空气湍流较弱、加之湿度大导致的,此外白天西北风、东北风较大,但持续时间短,而夜间东南风、西南风风速较小,持续时间长,也有利于污染物的累积.3短时微小量降雪使温度降低、空气湿度增加,不仅不能降低PM_(2.5)质量浓度,反而使其上升了72%,造成颗粒物浓度的跃升现象.4短时风速较大,风速达到2.0 m·s~(-1),持续2 h,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局地PM_(2.5)质量浓度,但并不能彻底改变空气质量状况.只有当风速大于3.5 m·s~(-1),且持续4 h以上,才能够迅速地扩散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空气质量由重度污染转变为优.  相似文献   
235.
利用卫星遥感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已成为获取宏观、连续空气污染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构建AOD-PM_(2.5)的关联模型是实现空间范围内PM_(2.5)监测的主要方法,而气象要素是该模型中的重要输入参数,直接影响到模型模拟的精度.当前诸多模型多采用地面气象要素,缺乏对于不同高度气象要素及其变化对构建AOD-PM_(2.5)关联模型的影响研究.本文以淮河流域五省为例,在实测地面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再分析气象资料,考虑了从地面至高空不同高度处的气象要素及其垂直变化,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比了地面与不同高度气象要素及其变化量对AOD-PM_(2.5)关联模型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①AOD-PM_(2.5)关联模型在不同站点、不同季节的差异仍较为明显,不同高度及随高度变化的气象要素对提高春季AOD-PM_(2.5)关联模型的精度有较显著影响;②考虑了不同高度气象要素及垂直变化的多元逐步回归线性模型的表现优于仅考虑地面气象要素的模型,尤其是春季的改善较明显,RMSE降幅达到近43%;③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的AOD-PM_(2.5)关联模型的估算结果略优于多元逐步回归线性模型.  相似文献   
236.
基于视频数据的城市隧道交通运行特征与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城市隧道交通事故率,提高车辆出行安全,以上海市翔殷路跨江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视频采集技术、车辆跟踪调查采集隧道交通运行数据,分析城市隧道交通运行特征及驾驶员在隧道内驾驶行为特征,并进一步研究其与隧道交通事故的关系。对隧道内车辆的速度、密度分布,变道行为进行分析,发现隧道南线入口处内外断面平均车速的显著差异可以解释该处追尾事故高发,隧道内车辆频繁变换车道导致隧道侧碰事故占较大比例。为改善城市隧道交通安全,在隧道内进行限速和限制车辆变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37.
利用由Gompertz曲线推导出的生命周期曲线建立了气象水文装备维修器材消耗-时间模型.计算表明,由Gompertz曲线推导出的生命周期曲线可以较好地反映气象水文装备维修器材消耗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也较好,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为探索气象水文装备维修器材消耗规律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38.
1956-2005年上海气象灾害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上海市历史气象灾害资料,对1956-2005年上海5种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从时间变化来看,气象灾害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从各灾种来看,1956-1985年影响上海的5种气象灾害发生的次数基本均衡,而1986-2005年暴雨洪涝和大风两种灾害成为影响上海的主要气象灾害.②从空间变化上看,浦东新区和崇明县为气象灾害高发区,而闵行区和金山区为低发区;对各灾种来说,除暴雨洪涝的发生次数和频度在市区最高外,其余4种气象灾害均是在浦东新区最高,而暴雨洪涝是各区发生次数和频度最高的,龙卷风则是最低的.  相似文献   
239.
鹰潭市酸雨污染现状、趋势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1-2010年降水监测数据,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鹰潭市酸雨污染现状、变化规律,并从环境空气质量、区域污染物输送、气象因素和土壤性质等方面探讨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得出区域输送是鹰潭市酸雨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0.
陕西省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雅斌  杜继稳  蔡蕊  李明 《灾害学》2011,26(3):28-34
在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降水相关特征分析基础上,介绍了陕西省气象台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与业务系统.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加密资料实现了综合雨量的精细估计,结合GIS地形地貌信息和历史灾害风险分析确定出降水影响系数后,通过计算指标量与灾害临界阈值判断实现了陕西省l 915个乡镇地质灾害的逐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