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04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489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95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8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01.
山东省2015年PM2.5和O3污染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2015年山东省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山东省PM2.5年均质量浓度和年超标天数的空间分布均呈现由东部向西部递增的趋势,半岛地区的浓度最低,其他地区浓度均较高,年均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德州(101 μg/m3)。各城市PM2.5的月均质量浓度均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冬季最高,夏季最低。O3-8h年均值和O3年超标天数的空间分布与PM2.5不同,半岛地区污染天数最少,其次为南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北部地区污染最为严重并且各区域的城市之间O3污染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O3质量浓度在春末夏初最高,超标现象主要出现在5—8月。分析各城市PM2.5污染和O3污染的协同性与差异性发现,虽然不同城市之间两者污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上看,山东省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明显,全年有10个城市的PM2.5和O3同时超标天数都在20 d以上,并且该现象主要发生在夏季。夏季高温低湿的大陆气团控制更有利于O3和PM2.5叠加共存形成复合型污染。温度≥26℃时,O3-8 h与PM2.5日均质量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63,相对湿度≤60%时,两者相关系数为0.69。此外,当在大陆气团的控制下发生O3污染时,相对湿度的提高更有利于PM2.5浓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702.
秦皇岛探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秦皇岛地面气象探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采用距平百分率和线性倾向估计及趋势系数等方法,对秦皇岛气象站(54449)新、旧站址搬迁前后1989—1998、1999—2008年各10年,与没有迁站的昌黎站做同期资料比较,结果表明:秦皇岛探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有显著影响: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气温较迁站前显著下降,相对湿度增大,日照时数明显减少,雾日增多。指出气象要素变化除具有随时间变化的共同差异外,主要受探测环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3.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NO x (NO + NO2) and O3 concentration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xtreme events (episodes) of NO x and O3 concentrations and the relevant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urban atmosphere of the Athens basin. Hourly data of NO, NO2 and O3 concentrations from 10 representative monitoring sites located in the Athens basin were used, covering the 10-year time period from 1994 to 2003. The results of our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air pollutants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one monitoring site to another, due to the location and proximity of each station to the emission sources. For each site, there a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O x and O3 concentrations from day to day, as well as from month to month and/or from season to season.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show higher NO values in winter and lower in summer. On the contrary, NO2 and O3 values are higher in summer (photochemical production of O3) and lower in winter. These differences are attributed, to a large extent, to the prevailing synoptic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the most important between them being the wind direction and speed as well as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Our analysis of the identified 179 extreme NO x air pollution events shows that most of them took place under anticyclonic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calm or weak winds (speed <2.5 ms−1) of mostly southern to southwestern directions, as well as with low air temperatures and intense stable surfac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There exists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endency in NO x air pollution episodic events over the 10-year study period, resulting in very few to none events in the period from 2000 to 2003. As far as it concerns the extreme O3 concentrations, 34 air pollution events were identified, occurring under high air temperatures, variable weak winds and intense solar irradiation. The trends of O3 concentrations are stronger in suburban sites than in urban ones.  相似文献   
704.
南京浦口区大气负离子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南京市浦口区境内老山森林、农庄、珍珠泉、石桥万诚4个观测点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大气负(氧)离子观测资料,分析了浦口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浦口区日平均大气负(氧)离子浓度为688个/cm~3,最大值约在21:00,为986个/cm~3,最小值约在12:00,为610个cm~3;(2)浦口区年平均大气负(氧)离子浓度为675个/cm~3,其中夏季最高,为728个/cm~3;冬季最低,为538个/cm~3;(3)浦口区大气负(氧)离子空间分布规律为:农庄珍珠泉老山森林石桥万诚;(4)不同天气条件下大气负离子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不同,如雨日,大气负离子与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显著相关(P0.01);无雨天,大气负离子与日照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705.
结合北戴河近代建筑保护规划研究,从建筑特点、街区布局特色、建筑生存环境、保护性利用实施策略等几方面,探讨了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规划与更新利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06.
为了研究融雪剂对道路绿化植物的影响,以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Thunb)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其在3种融雪剂(JLR-01、LBR-4、芦笛一号)不同施用量影响下的生长量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融雪剂LBR-4和芦笛一号的施用量的增大,大叶黄杨叶片的相对生长量和株高相对生长量、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随之减小,而低施用量的融雪剂JLR-01对大叶黄杨生长量、Pn、WUE和Tr有促进作用。随着融雪剂作用时间的延长,3种融雪剂的Pn和WUE也随之减小,Tr则是先减小后有所增大。当融雪剂施用量较小和胁迫时间较短时,Pn下降是因为气孔关闭;而当施用量较大和胁迫时间较长时,Pn下降是因为叶肉同化能力下降;3种融雪剂对大叶黄杨的胁迫程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芦笛一号>LBR-4>JLR-01;大叶黄杨对3种融雪剂施用量的忍耐阈值在80 g.m-2左右,大叶黄杨对施用LBR-4和芦笛一号的耐受时间阈值大约为3周,对施用JLR-01的耐受时间阈值为3周以上。  相似文献   
707.
气象灾害损失与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象灾害损失的形成是自然变异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由于自然地理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气象灾害损失的区域性差异是十分显著的。而重要的是,预防和控制气象灾害损失的关键,首先就在于了解人口分布、经济增长、教育与科技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对气象灾害损失的影响程度究竟如何。为此,采用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气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对区域气象灾害损失与各个社会经济因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若干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708.
小麦赤霉病气象环境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气象环境成因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最新进展,包括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单一、多个气象因子和大尺度气候因子及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雨湿条件、光照、风等气象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程度;当温、湿等气象要素,菌源数量与花期在一定程度吻合时,会导致该病的大流行;El Nino和SST异常对赤霉病的发生流行有前兆性指示作用;结合地面气象因子、海温和500HPa高空环流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赤霉病。还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09.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粤港澳三地政府在空气质量监测、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粤港澳大湾区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但臭氧浓度快速增长,臭氧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要污染物.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臭氧污染研究及臭氧污染防控,本文综述了粤港澳大湾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臭氧污染观测研究的主要进展,回顾了臭氧监测网络建立、臭氧浓度水平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臭氧生成和污染输送的气象过程、区域臭氧来源解释等方面的研究发现,提出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臭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10.
广州市交通主干道空气中苯系物的测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广州市道边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状况,利用差分吸收光谱(DOAS)系统于2010年11~12月广州亚运会期间对广州市荔湾区黄沙大道道边空气中的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等)及常规污染物NO2、O3等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整个测量期间,苯系物在夜间显示了较高的浓度值,苯的平均浓度为15.9μg·m-3、甲苯为61.3μg·m-3、对-二甲苯为6.5μg·m-3、间-二甲苯为16.9μg·m-3、苯酚为0.88μg·m-3.甲苯与苯的平均浓度与国内其他城市的平均水平较为接近,两者的比值变化范围在1.2~6.16.通过比对甲苯与苯的相关性,在整个测量期间内其相关系数为0.86,在浓度值较高时段,其相关系数达到0.985,表明在该区域苯与甲苯存在同源性;以甲苯为例,分析其与CO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8,表明交通排放是苯、甲苯的一个主要来源.结合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的分析得出气象条件是影响苯系物污染物浓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子,并给出了可能的点污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