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04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489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95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8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1.
城市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的改进是防灾减灾的有效手段,但如何在辨识公众支付意愿的基础上,构建多方成本分担的灾害防御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成本分担的视角出发,以南京暴雨灾害防御为例,分析公众对增强型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的支付意愿及认知资源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构建由Probit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组成的递归混合模型,探讨认知资源和经济资源在公众支付决策中的重要性。研究表明:认知资源的作用十分明显,且随着公众对暴雨灾害风险感知、防御措施了解程度、防御制度认可程度的提高,公众支付意愿越强。而暴雨灾害风险感知又受到灾害趋势认知和经历的共同影响,这两个变量分别影响风险感知的广度和深度,但受教育程度对风险感知深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核心建议是从满足公众对城市暴雨灾害风险、防御措施、灾害趋势等知识的需求,政府应该加强暴雨灾害科普宣传的主动性、提升主管和协同部门的公信力;规范科普知识内容、拓宽科普渠道。  相似文献   
712.
根据国际流行的灾害评估模式,通过对秦皇岛市气象灾害的分布和环境状况的调查,建立风险要素和风险级别的隶属关系矩阵,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风险要素权重的排序,凭借DPS数据处理软件(DataProcessingSystem)计算权重,得到综合脆弱度指数集合,获得相关区域的气象灾害风险指数得分。  相似文献   
713.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理论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秀虎  王卓妮 《灾害学》2012,(4):117-121
根据灾害防御基本原理,简要分析了气象灾害致灾因子对气象灾害防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浙江、重庆、山西、辽宁、安徽、江西、广东、内蒙、贵州等省市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实践,借鉴国外灾害防御体制建设和机制设计的经验,探索性提出了组成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6项基本内容,即农村气象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价、农村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发布机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与应急响应、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气象灾害防御的工程体系以及气象灾害防御的法制化;构建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理论模型;并在专业能力支撑、行政支持、组织保障、政策法规等方面,对未来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14.
福州近地层臭氧分布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9-2010年福州市近地层臭氧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气象要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找出了易导致臭氧浓度超标的天气类型。结果表明,在工业源、交通源较密集的监测点,臭氧浓度较高;臭氧浓度月分布呈"双峰型",峰值在5月、10月,谷值在1月;浓度的季节排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绝大部分浓度超标日出现在春末和夏季,冬季则没有;臭氧浓度日分布呈"单峰型",清晨开始明显上升,最高小时浓度出现在午后,夜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低值区;臭氧浓度与温度、日照、太阳辐射显著正相关,与云量、相对湿度、降水量显著负相关,受偏南和偏东风影响时臭氧浓度较高,在SSE方位上小时浓度超标率最高;超标日天气型主要有变性冷高压、地面倒槽和锋前暖区等强暖性、且非常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715.
运用2013—2016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臭氧(O_3)的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近地面O_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近年来贵阳市近地面O_3小时浓度均值有逐年升高趋势,增速为1. 1~5. 0μg/(m~3·a)。O_3浓度昼间变化呈明显单峰形分布,08:00左右出现最低值,15:00—16:00达到最大峰值,浓度高值主要分布在12:00—18:00。日照时数每增加1 h,则近地面O_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增加8μg/m~3左右,日照时数大于8 h,则近地面O_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超过100μg/m~3; O_3小时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r=0. 724,α=0. 01),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r=-0. 531,α=0. 01)。当日照时数大于8 h、温度超过25℃、相对湿度小于60%时,贵阳市近地面O_3容易出现高浓度值。  相似文献   
716.
山东省2015年PM2.5和O3污染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2015年山东省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山东省PM2.5年均质量浓度和年超标天数的空间分布均呈现由东部向西部递增的趋势,半岛地区的浓度最低,其他地区浓度均较高,年均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德州(101 μg/m3)。各城市PM2.5的月均质量浓度均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冬季最高,夏季最低。O3-8h年均值和O3年超标天数的空间分布与PM2.5不同,半岛地区污染天数最少,其次为南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北部地区污染最为严重并且各区域的城市之间O3污染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O3质量浓度在春末夏初最高,超标现象主要出现在5—8月。分析各城市PM2.5污染和O3污染的协同性与差异性发现,虽然不同城市之间两者污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上看,山东省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明显,全年有10个城市的PM2.5和O3同时超标天数都在20 d以上,并且该现象主要发生在夏季。夏季高温低湿的大陆气团控制更有利于O3和PM2.5叠加共存形成复合型污染。温度≥26℃时,O3-8 h与PM2.5日均质量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63,相对湿度≤60%时,两者相关系数为0.69。此外,当在大陆气团的控制下发生O3污染时,相对湿度的提高更有利于PM2.5浓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717.
空气负离子研究进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负离子保健作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其浓度是衡量空气清洁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空气环境质量评价中日益受到重视。从医学健康、环境卫生、工农业、生态旅游四个方面论述了空气负离子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负离子在不同气象因子、海拔高度、植被、区域、时段下的浓度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空气负离子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为空气负离子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18.
对林西气象站1953-2009年气温、风速、降水量月、季、年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近57年三个要素的年际变化和突变特征,为气象站的迁站资料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该站近57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平均风速明显减小,两个要素都有明显的突变特征。分析认为,这种变化特征除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关外,主要与该地城镇的发展及测站周边逐步出现较高建筑物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719.
Fragmentation of the boreal forest by linear features, including seismic lines, has destabilized predator–prey dynamics, resulting in the decline of woodland caribou (Rangifer tarandus caribou) populations. Restoration of human-altered habitat has therefore been identified as a critical management tool for achieving self-sustaining woodland caribou populations. However, only recently has testing of the response of caribou and other wildlife to restoration activities been conducted. Early work has centered around assessing changes in wildlife use of restored seismic lines. We evaluated whether restoration reduces the movement rates of predators and their associated prey, which is expected to decrease predator hunting efficiency and ultimately reduce caribou mortality. We developed a new method for using cameras to measure fine-scale movement by measuring speed as animals traveled between cameras in an array. We used our method to quantify speed of caribou, moose (Alces alces), bears (Ursus americanus), and wolves (Canis lupus) on treated (restored) and untreated seismic lines. Restoration treatments reduced travel speeds along seismic lines of wolves by 1.38 km/h, bears by 0.55 km/h, and caribou by 1.57 km/h, but did not reduce moose travel speeds. Reduced predator and caribou speeds on treated seismic lines are predicted to decrease encounter rates between predators and caribou and thus lower caribou kill rates. However, further work is needed to determine whether reduced movement rates result in reduced encounter rates with prey, and ultimately reduced caribou mortality.  相似文献   
720.
利用2014—202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气象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ArcGIS制图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从时空分布特征上揭示河南省PM2.5污染特征,并分析其气象成因。结果表明:河南省2014—2020年PM2.5年均浓度为40~100μg/m3,总体呈递减趋势。PM2.5浓度季节分布特征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河南省2019年和2020年PM2.5污染空间分布存在显著自相关,污染程度严重的地区主要是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冷热点分析发现,热点城市为濮阳、安阳、济源、郑州、新乡、焦作、鹤壁,冷点城市为信阳、驻马店、周口。PM2.5在年尺度上与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能见度显著相关,其中,与气温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424。当相对湿度处于90%以下时,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而在相对湿度超过90%之后,PM2.5浓度下降至70μ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