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534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766篇
基础理论   119篇
污染及防治   14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针对零星居民点的污水处理,开发了射流曝气周期活性污泥法工艺.它是一种连续进水、周期性间歇曝气的改良型SBR工艺,也是一种时间程序和空间程序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试验表明,在水力负荷4 m3/d,曝气周期为每2 h曝气15 min、静置105 min的条件下,出水COD为48.8~53.5 mg/L,去除率达79.4%~80.5%;出水TN为2.81~3.98 mg/L,去除率达82.4%~89.4%;出水NH3-N为0.36~0.78 mg/L,去除率高达96.4%~98.4%;出水TP为0.63~1.18 mg/L,去除率为67.2%~78.9%,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2.
异养硝化及其在污水脱氮中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与传统自养硝化作用的比较,异养硝化作用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过程,而且某些特殊的异养菌,可以同步进行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对于污水脱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
介绍一种新型沸石填料 ,用于提高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反应器的硝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了沸石填料的硝化反应器的硝化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脱氮效率和速率上 ,与普通生物载体硝化反应器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硝化反应器连续运行 17d ,出水氨氮基本在 1mg/L以下 ,氨氮去除率在 97%以上。该系统停止运行 5 0d后再次启动 ,一周内硝化性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94.
一体化间歇曝气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装置采取特殊的沉淀区构造,改变了活性污泥的循环流动方式,通过间歇曝气,反应区交替处于好氧/缺氧状态,达到了有机物高效去除、高效硝化反硝化及控制污泥膨胀的效果.该方法具有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能耗低、流程简洁和操作管理方便的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一体化中小型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开发原料价廉易得、能实际应用的缓蚀剂。方法 以桐油为原料,水解后得到桐油酸,然后与二乙烯三胺经过酰胺化和环化反应,生成桐油咪唑啉缓蚀剂。在模拟现场环境的条件下对所合成的桐油咪唑啉缓蚀剂进行电化学测试和高温高压性能评价。利用量子化学计算对桐油咪唑啉缓蚀剂的分子动力学进行模拟,探讨其在Fe表面的吸附作用。结果 红外光谱显示,桐油水解后可生成桐油酸,最终合成物为桐油咪唑啉。电化学测试表明,随着桐油咪唑啉缓蚀剂添加量的增大,20#测试钢片的自腐蚀电位逐渐提高,腐蚀电流降低。高温高压模拟实验显示,加入油酸咪唑啉后,腐蚀速率明显降低,由0.3181 mm/a降到了0.0392 mm/a。量子化学计算表明,桐油咪唑啉分子中的咪唑啉环会平行吸附于铁表面,形成一层缓蚀剂膜。结论 价廉易得的桐油经水解后可得桐油酸,再与二乙烯三胺经过酰胺化和环化反应最终合成了桐油咪唑啉缓蚀剂。该缓蚀剂添加量越大,对20#钢片的缓蚀效果越好,呈现出了较好的缓蚀效果,其分子结构中的咪唑环能平行吸附于铁表面,属于抑制阳极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96.
白洁  陈琳  黄潇  胡春辉  赵阳国  李岿然 《环境科学》2018,39(10):4793-4801
从胶州湾沉积物中分离出1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B307,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其进行条件优化和耐盐特性研究,并在最优条件下考察其在单一和混合氮源中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该菌为Zobellella sp.,其最佳碳源为丁二酸钠,最适C/N为5,最适初始p H为9,最适温度为35~40℃.该菌株在混合氮源体系中12 h对NH_4~+-N和NO_3~--N的去除率分别为98.35%和99.75%;在盐度为75 g·L~(-1)(以NaCl计)条件下24 h对NH_4~+-N和NO_3~--N去除率仍分别保持在97.67%和94.39%.表明该菌株具有高效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能力和较强的耐盐特性,在高盐废水脱氮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张杰  劳会妹  李冬  魏子清 《环境科学》2020,41(11):5097-5105
在(25~28℃)下,接种成熟亚硝化颗粒污泥于连续流反应器,为避免通过蠕动泵的污泥回流所造成的颗粒污泥破碎,采用内置沉淀区进行内回流,调整停曝比为1:1、2:1和1:2,研究不同停曝比对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停曝比为1:1和2:1,亚硝化性能良好,阶段末期亚硝酸盐积累率分别为85.2%和94.5%,控制停曝比为1:2,亚硝化性能逐渐恶化,阶段末期氨氧化率和亚硝酸盐积累率下降至64.1%和58.7%.批次试验表明,间歇曝气相对连续曝气可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相对活性,停曝时间越长,对NOB的活性抑制越好,但由于停曝时间过长也将导致氨氧化率降低,故在亚硝化工艺中,可采用1:1停曝比并协同其他控制条件的方式来实现连续流亚硝化工艺的长期稳定运行.污泥性能分析表明,在停曝比为1:1~1:2范围内,停曝时间越长,颗粒污泥结构越稳定,停曝时间越短,反应器内选择压较小,致使污泥沉降性能变差,部分亚硝化颗粒污泥解体,此外,胞外聚合物(EPS)化学分析及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显示,停曝比为2:1条件下,蛋白(PN)含量较高且蛋白/多糖(PN/PS)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98.
附积床生物膜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传统的生物膜技术开发了新型的附积床生物膜反应器并考察其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HRT下可以获得稳定的COD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达81.7%;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90 h,NH+4-N、TN的平均负荷分别为0.47 kg/(m3.d)、0.59kg/(m3.d)时,可以获得NH+4-N 92.7%和TN 67.5%的去除效果.实验中混合液的溶解氧浓度(DO)是影响TN去除效果的最重要因素,pH是影响NH4+-N、TN去除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最佳脱氮效果的控制条件为DO在0.1~2.0 mg/L之间,pH值在7.0~7.5之间,分析了实验中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
SBR工艺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的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有效容积为1 200 m3的SBR反应器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进行生物脱氮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投加粪水调节进水C/N,能显著提高SBR反应器对晚期垃圾渗滤液中氮素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其中第112~136 d的TN平均去除率高达82.62%,出水TN≤190 mg.L-1,COD≤400 mg.L-1;能在反应器内达到各种生物脱氮反应的平衡状态,BOD5与TN去除量的比值稳定在1.43左右.在稳定平衡阶段,通过对反应器内氮素污染物和SO24-的含量变化进行周期跟踪监测,发现在搅拌回流阶段存在NH4+-N和SO24-的同时等比例去除现象,去除率分别为27.06%和76.17%,反应器内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同步脱氮除硫(SO24-)过程;量化分析了反应器内各种生物脱氮反应,得到异养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同化作用、同步脱氮除硫(SO24-)和内源呼吸反硝化对TN去除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2.6%、33.8%、7.0%、26.1%和2.7%.  相似文献   
100.
亚硝酸盐积累对A~2O工艺生物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薇  李磊  杨莹莹  张悦  彭永臻 《环境科学》2010,31(9):2105-2112
常温条件下,通过控制好氧区DO浓度为0.3~0.5 mg/L,同时增大系统内回流比以降低系统好氧实际水力停留时间(actual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AHRT),在处理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的A2O工艺中成功启动并维持了短程硝化反硝化.但随着系统出水亚硝酸盐含量的升高,系统对磷的去除效果逐渐恶化.当好氧区亚硝酸盐浓度19 mg/L时,系统出水磷浓度大于进水磷浓度,系统处于净释磷状态.通过对原水COD浓度、反应区温度、pH值、游离亚硝酸浓度(free nitrous acid,FNA)等分析,表明碳源不足及短程硝化引起的亚硝酸盐积累影响了聚磷菌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尤其是好氧区较高的FNA浓度(HNO2-N 0.002~0.003 mg/L)对聚磷菌好氧吸磷的抑制是导致系统除磷效果恶化的直接原因.通过外投碳源提高原水COD浓度,提高了聚磷菌厌氧释磷合成PHA的能力;同时增强了系统的反硝化能力,降低好氧区亚硝酸盐浓度,从而降低FNA对聚磷菌好氧吸磷的抑制程度,系统的除磷性能可迅速恢复;系统对磷的去除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