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534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766篇
基础理论   119篇
污染及防治   14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01.
赵媛  王倩  袁权 《地球与环境》2020,48(1):153-160
化能自养微生物可通过还原性物质的氧化获取化学能以固定无机碳,在缺乏光照的海洋深处、水体沉积物等植物无法生存的环境中固碳,对吸收大气、海洋、湿地中的CO2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研究现状,概述了其主要固碳途径及参与化能自养固碳的主要微生物类群,着重阐述了化能自养微生物在不同水环境中的固碳功能。同时,本文对水环境中化能自养微生物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固碳量的精确计算与化能自养固定的有机碳的存在形式与去向应得到更多研究与探讨,以期增进对碳循环的相关认识。  相似文献   
902.
水耕植物过滤法净水系统底泥硝化反硝化潜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测定水耕植物过滤法(Hydroponic Bio-filter Method,HBFM)水质净化系统中底泥的硝化、反硝化潜力以及底泥中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密度,定量研究了该系统底泥的硝化及反硝化潜力沿水流方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游底泥硝化潜力最大,为4.76×10-6 g/(g·h);上游底泥反硝化潜力最大,为8.1×10-7 g/(g·h);底泥中亚硝酸菌的密度分布与硝化潜力的分布一致.结果还表明,提高HBFM系统氮去除能力的关键在于改变硝化反硝化区域分布,从而提高系统的反硝化能力.  相似文献   
903.
固定化细胞单级生物脱氮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混合固定的方法,研究了好氧条件下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单级生物脱氮技术.结果表明,反硝化菌被固定后,在好氧条件下仍具有反硝化功能.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被混合固定后,可以在好氧条件下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并且其氨氧化速率约为硝化菌单独固定时的1.4倍.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混合固定构成的单级生物脱氮系统其脱氮速率是分别固定构成的单级生物脱氮系统的2.6倍.  相似文献   
904.
刘宏  彭永臻  卢炯元  李慧  南彦斌  王瑾  陈永志 《环境科学》2017,38(11):4656-4663
采用SBR反应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单周期分别交替4次(30℃)和7次(18℃)好氧/缺氧模式,好氧/缺氧时间比为30min/30 min.进水氨氮和亚硝氮浓度为61.44 mg·L~(-1)和0.77 mg·L~(-1),分别运行61和90周期时,出水氨氮分别为0.68mg·L~(-1)和1.28 mg·L~(-1),氨氮去除率高达98.94%和99.57%;亚硝氮积累浓度达到20.57 mg·L~(-1)和20.18 mg·L~(-1),亚硝氮积累率分别达到95.92%和99.58%.在实现短程硝化过程中,氨氧化菌(AOB)活性逐渐增加最后稳定在100.00%左右,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先增加后逐渐降低,分别在32和74周期时,AOB活性超过NOB活性,AOB成为优势菌种,61和90周期时NOB活性被完全抑制.  相似文献   
905.
Temperature effect on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and nitrificatio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Nitrogen loss without organic removal in biofilter was observed and its possible reason was explained. A lower hydraulic loading could improve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rate.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was seriously affected by low temperature(below 10℃ ). However, nitrification rate remained high when the temperature dropped from 15℃ to 5℃. It seemed the autotmphic biofilm in BAF could alleviate the adverse effect of low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906.
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中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在小试好氧上流式污泥床(AUSB)反应器中,实现了由厌氧颗粒污泥到好氧硝化污泥再到亚硝化颗粒污泥的转化,AUSB反应器的亚硝化率稳定在90%以上.利用FISH、荧光实时定量PCR等技术,考察了AUSB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中硝化菌群的生态分布.结果表明: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呈层状结构,氨氧化细菌(AOB)主要分布在颗粒污泥表层,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多分布在内层,颗粒内核则无活性细胞;随反应器氨氮负荷逐渐提高,颗粒污泥中AOB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当NH3-N负荷分别为0、0.4、1、  相似文献   
907.
乳山湾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好氧氨氧化微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惠  甄毓  米铁柱  张玉  付璐璐  于志刚 《环境科学》2015,36(11):4068-4073
氮素循环是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由好氧氨氧化微生物(aerobic ammonia-oxidizing microorganism,AOM)推动的氨氧化过程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并结合潜在硝化速率(potential nitrification rates,PNR)的测定,研究了2014年8月乳山湾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好氧氨氧化微生物种群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个采样站位中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amo A拷贝数均高于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活性AOB占总AOB的比值低于1%,而活性AOA未检出;添加可抑制AOB活性的氨苄青霉素后,潜在硝化速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知,AOB在8月乳山湾邻近海域沉积物氨氧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溶解氧浓度、温度及铵盐浓度对乳山湾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好氧氨氧化微生物的种群丰度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08.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trophic nitrifying bacteria in MB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tudy presented the method for isolating the heterotrophic nitrifiers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 Continuous tests via a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were operated under the controlled conditions to proliferate the nitrifiers. Heterotrophic nitrifying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ystem in which the efficiency of total nitrogen(TN) removal was up to 80%. Since no autotrophic ammonium and nitrite oxidizers could be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oxidized-N production was unlikely to be catalyzed by autotrophic nitrifiers during the heterotrophic nitrifiers‘ isolation in this study. The batch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solate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were able to nitrify. After 3 weeks incubation, the efficiencies of the COD removal by the three isolated bacterial strains B1,B2 and B3 were 52.6%, 71.7%, and 77.7%, respectively. The efficiencies of the TN removal by B1, B2, and B3 were 35.6%, 61.2% and 68.7%,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09.
供氧方式对SBR法硝化过程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薇  王淑莹  彭永臻  陈韬 《环境化学》2002,21(6):571-575
采用SBR法对不同供氧方式下硝化过程的控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曝气量恒定的条件下,DO和PH值可联合作为硝化时间的控制参数,但ORP无法单独作为控制参数,在DO恒定的情况下,DO无法作为控制参数;PH值在硝化过程中缓慢下降或趋于稳定,当硝化反应结束时突然升高,因此,PH值可作为硝化时间较好的控制参数;ORP的硝化初期快速升高,然后升高的速度愈来愈慢,直至趋于平稳,对硝化结束的指示作用不是很明显,无法单独作为控制参数;为维持硝化过程中DO的恒定,曝气量将逐渐减小,只要系统污泥浓度和所要控制的DO水平相同,任何浓度的原水在硝化结束时调节的最小曝气量都是相同的,因此,将曝气量下限值的控制方法与PH值控制相结合,可使SBR硝化时间的控制更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10.
施氮量及抑制剂配比对双季稻生长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南方稻田不同施氮量及抑制剂配比对双季稻生长期内CH4、N2O和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稻田施氮与抑制剂配合施用的CH4、N2O和CO2总排放量明显低于对照(常规施肥),其中CH4总排放量降低了7.6%~36.4%,N2O降低了25.8%~29.9%,CO2降低了17.7%~30.4%。早稻收获后各处理土壤NH4^+-N和NO3^--N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添加抑制剂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均高于对照,增幅为25.1%~77.0%,土壤NO3^--N以早稻移栽前基施N 240 kg·hm^-2配合12‰NAM和晚稻追施N 30 kg·hm^-2的处理比对照降低了61.8%(P﹤0.05),而基施N 330 kg·hm^-2配合8‰NAM处理可能因早稻施氮过量反而高于对照。表明合理的施氮量及抑制剂添加比例能有效提高土壤中NH4^+-N含量,减少NO3^--N残留,从而达到降低双季稻期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为进一步利用抑制剂(NAM)与N、P、K化肥合理配比并形成复配肥,构建南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新型施肥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