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4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808篇
安全科学   378篇
废物处理   79篇
环保管理   188篇
综合类   1491篇
基础理论   168篇
污染及防治   200篇
评价与监测   208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25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231.
为提高林火风险预测精度,挖掘地图上隐含的空间信息、时间序列上隐含的长期趋势和循环波动,提出1种基于缓冲区重采样的长短期记忆(LSTM)林火预测模型,选取15个与林火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方差膨胀因子为评价指标对其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方差膨胀因子大于10的因素具有共线性,并采用信息增益率验证筛选结果的合理性。考虑到火灾的空间聚集特性,采用缓冲区分析与过采样相结合方法减少样本不均衡现象的影响,最终得到176 732条样本。对12个影响因素和研究时间段的火点建立LSTM预测模型,对森林火灾发生风险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缓冲区重采样的LSTM林火预测模型有效考虑时空上隐含的信息,预测模型准确率为87.06%,特异性为97.99%,敏感度为76.12%,阳性预测率为97.43%,阴性预测率为80.41%,ROC曲线与AUC值均优于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这2种基准算法。维尔克松秩和检验发现,本文提出的模型与基准算法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林火风险预测精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2.
于2020年9~10月在深圳北部典型工业区开展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VOCs污染状况,并使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臭氧生成敏感性.观测期间VOCs的总浓度为48.5×10-9,浓度水平上烷烃>含氧有机物(OVOCs)>卤代烃>芳香烃>烯烃>乙炔>乙腈.臭氧生成潜势(OFP)为320μg/m3,其中芳香烃、OVOCs以及烷烃贡献最大,这3类物种OFP贡献总和超过90%.乙烯与苯呈现“两峰一谷”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受到机动车排放的贡献.相对增量反应性(RIR)分析表明,削减人为源VOCs对控制当地臭氧生成最为有效,当中又应优先控制芳香烃;经典动力学曲线(EKMA)分析表明该片区臭氧生成处于过渡区,在开展VOCs区域联防联控的同时,需要在当地进行有力的NOx控制以强化该地区臭氧污染长期管控.  相似文献   
233.
利用湖北省超级站2019年10~11月的臭氧、NOx(=NO+NO2)和102种VOCs物质的小时数据分析了军运会期间臭氧污染变化;基于DSMACC箱型模式模拟不同VOCs和NOx浓度下臭氧的光化学生成敏感性;采用PMF模型对前体物VOCs进行源解析,并估算不同源类的臭氧生成潜势.结果显示,军运会保障前臭氧日最大8小时浓度(最大MDA8:219.51μ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保障期臭氧MDA8浓度(135.11μg/m3)明显下降,保障后浓度回升(140.98μg/m3).军运会保障前中期臭氧浓度的差异受气象条件影响更明显,而保障后臭氧浓度的上升主要是因为前体物浓度的大幅增加.根据DSMACC模拟的EKMA曲线,武汉市军运会期间臭氧的光化学生成主要受VOCs浓度变化的影响.进一步对VOCs进行源解析,结果显示,保障前VOCs对臭氧生成贡献较大的源类是燃烧源、石油化工和机动车,分别占23.0%、22.8%和22.5%;保障期间VOCs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38.4%)和燃烧源(25.5%);保障后则主要是石油化工(32.6%)和燃料挥发(25.7%).三个阶段对比发现,军运会的保障方案对石油化工源减排效果明显,但对机动车和燃烧源排放的限制效果并不显著.武汉市应该更注重对燃烧、燃料挥发和机动车排放的治理.  相似文献   
234.
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变量重要性评分和随机森林方法构建了溶解氧(DO)实时预测模型,并以深圳湾为例采用浮标资料预测1,3,6和12h的溶解氧.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模型最优的输入条件为pH值,水温,叶绿素a,氧化还原电位和蓝绿藻5个水质指标,1h预报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6h预报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工程要求,但对低溶解氧事件的预报必须在3h以内.  相似文献   
235.
针对材料服役性能预测存在误差大、计算复杂、适用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机器学习预测方法。首先阐述了机器学习的应用流程,并总结了常用模型原理及其在材料性能预测中的应用。然后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对RPV钢的辐照性能进行预测,并通过Stacking集成方法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机器学习可用于材料服役性能预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根据材料服役数据的不同特征选择合适的学习模型,同时进行模型融合和参数优化,可有效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及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236.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南京市大气污染有所改善,但仍面临着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问题.为探究污染物浓度对其前体物减排的响应,获得有效的减排策略,常利用大气化学模式进行多组基于排放扰动的敏感性试验,而这需要消耗大量计算时间和计算资源.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对2015年大气化学传输模式(GEOS-Chem)模拟结果进行机器学习,高效地预测了南京2019年PM2.5浓度日均值和日最大8 h臭氧(MDA8 O3)浓度对不同人为源排放控制情景的响应.随机森林结果表明2019年中国人为排放每减少10%,南京ρ(PM2.5)季节平均值下降2~4μg·m-3.当2019年中国人为源减排比例高于20%时,南京ρ(PM2.5)年均值将低于国家二级限值(35μg·m-3).若仅对中国地区O3前体物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同比例减排,反而...  相似文献   
237.
This article is an assessment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and relative utility of satellite precipitation products (SPPs) for hydrologic applications to support water management decisions. We present a review of SPPs, their accuracy in diverse settings 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y, topography, and weather systems, as well as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ir use for different water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At the end of this broad synthesizing effort,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for: (1) SPP developer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usability, and relevance of precipitation products; and (2) SPP users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ir predictions and hydrologic applications to better support wate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238.
Predicting CO2 emissions is of significant interest to policymakers and scholars alike.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ntributes to earlier work by using the recently released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SSPs) to empirically model CO2 emissions in the future. To this end, I employ in-sample and out-of-sample techniques to assess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underlying model, before forecasting countries’ emission rates until 2100. This article makes three central contributions to the literature. First, as one of the first studies, I improve upon the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s) by incorporating the SSPs, which did not exist when the RCPs have been released. Second, I calculate predictions and forecasts for a global sample in 1960–2100, which circumvents issues of limited time periods and sample selection bias in previous research. Third, I thoroughly assess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model, which contributes to providing a guideline for prediction exercises in general using in-sample and out-of-sample approaches. This research presents findings that crucially inform scholars and policymakers, especially in light of the prominent 2 °C goal: none of the five SSP scenarios is likely to be linked to emission patterns that would suggest achieving the 2 °C goal is realistic.  相似文献   
239.
文章介绍了一种能耗低、效率高、快速生产臭氧的新装置。文中对该装置的工作原理、臭氧的生产过程、影响臭氧产率的因素以及该装置的特点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40.
坡度图在滑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念秦 《灾害学》1991,6(3):66-70
本文阐述了坡度图的概念和作用;详细介绍了坡度尺、坡度图的作法、以及坡度图在兰州地区的应用结果;简要分析了斜坡坡度与滑坡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