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8篇
  免费   477篇
  国内免费   1704篇
安全科学   414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229篇
综合类   3103篇
基础理论   422篇
污染及防治   283篇
评价与监测   296篇
社会与环境   156篇
灾害及防治   14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刘沅  汪祖丞  刘美华  张天宇  王健 《环境科学》2023,44(11):6257-6266
保护性耕作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质量,但是关于保护性耕作如何影响农药等污染物在土壤中残留的研究却较为匮乏,而土壤污染又与粮食安全息息相关.因此,选择7个实验地点,针对传统耕作与保护性耕作两种耕作方式下土壤中3种除草剂(乙草胺、阿特拉津和二甲四氯钠)残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显著影响土壤的总有机碳含量、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团聚体平均粒径等性质[使(2.1±0.1)%、(19.1±1.2)%和(82.2±3.0)μm分别增加至(2.9±0.3)%、(22.3±1.5)%和(97.2±4.2)μm].研究进一步发现,保护性耕作对不同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例如,保护性耕作通过影响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东丰试验田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含量[使(3.8±0.3)ng·g-1增加至(17.7±3.0)ng·g-1],通过影响土壤团聚体平均粒径显著降低德惠试验田土壤中乙草胺的含量[使(50.6±10.3)ng·g-1降低至(9.2±2.5)ng·g-1].然而,由于不同土壤性质对土壤中...  相似文献   
892.
朱媛媛  刘冰  桂海林  李健军  汪巍 《环境科学》2022,43(8):3966-3976
基于生态环境监测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2016~2020年京津冀13个城市臭氧(O3)浓度特征,讨论了O3污染高发月份日最高温度(Tmax)、日均地面气压(p)、日均地面相对湿度(RH)和日均地面风速(v)等气象要素对O3-8h浓度和O3-8h超标情况的影响规律,并采用AQI级别预报准确率、O3浓度范围预报准确率和O3级别预报准确率等方法,评估了基于神经网络的O3统计预报效果.结果表明,2016~2020年期间京津冀13城市ρ(O3-8h-90per)分别为157.4、177.2、177.3、190.6和175.6μg·m-3,区域臭氧浓度5a上升了11.6%,2016~2019年期间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环比下降;2020年与2016年相比,除北京、张家口和承德略有下降外,其他10个城市ρ(O3-8h-90per)上升了6~45.5μg·m-3.O3-8h月均值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现象,ρ(O3-8h)在4~9月的月均值超过了100 μg·m-3,在6月最高,为158.10 μg·m-3.城市O3-8h超标率范围为8.6%~19.2%,97.8%的O3-8h超标情况发生在4~9月.区域尺度上O3-8h浓度与日最高温度相关性最强,当Tmax在25~28℃区间时,所有城市开始出现O3-8h超标.O3-8h浓度与日均地面气压呈负相关关系;当RH在60%以下时,大部分城市O3-8h浓度随相对湿度上升缓慢增长;当RH在61%~70%以上时,大部分城市O3-8h浓度随日均相对湿度上升而下降.O3-8h超标时的地面主导风向主要为偏南风,大部城市O3-8h浓度高值易集中出现在2~3m·s-1及以下低风速区间.OPAQ统计模式提前1~9 d预报相关系数范围为0.72~0.86,AQI级别预报平均准确率为67%~86%,O3-8h浓度范围预报平均准确率为63%~84%.在O3-8h超标情况多发的4~9月,模式对O3轻度污染和O3-8h超标情况提前3 d预报准确率分别为69%和66%,可为O3-8h超标管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93.
宁夏石嘴山市农用地土壤硒的富集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嘴山市是典型的枯竭型资源城市,为发展富硒农产品种植业和促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在石嘴山市开展富硒土壤调查.采集农用地中7399个表层(0~20 cm)土壤样、30个大气沉降样和9个成土母岩样,运用GS+、ArcGIS和SPSS软件通过构建半方差变异函数模型、普通克里金插值、统计学的相关分析和均值分析等方法对土壤硒(Se)的含量、空间分布和富集因素进行分析,对碱性土壤区Se的富集特征进行探索归纳.结果表明,石嘴山市农用地表层土壤ω(Se)为(0.26±0.12) mg·kg-1,空间分布自相关性极强,Se含量变化与自然因素相关,离贺兰山山前煤矿聚集地近者Se含量较高;成土母质是控制土壤Se富集的首要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如有机质、pH和铁锰氧化物等均对Se在表生环境中富集有一定影响;相比强碱性环境,碱性条件更利于Se的富集.  相似文献   
894.
大连市夏季VOCs化学反应活性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大连市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基于2020年6~8月高时间分辨率VOCs在线观测数据,对大连市大气VOCs的浓度水平、组成特征、反应活性及来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φ(VOCs)的平均值为(10.21±5.71)×10-9,其中烷烃占比为66.35%,烯烃为11.89%,炔烃为7.75%,芳香烃为14.01%.VOCs和NOx呈现夜间高,白天低的特征,而O3变化趋势相反.综合考虑物种活性,确定甲苯、乙烯、间/对-二甲苯、1-己烯、正丁烷、异戊烷、正戊烷和异戊二烯是影响大连市大气VOCs的关键物种,优先控制烯烃和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排放是改善大连市夏季O3污染的关键.PMF源解析结果显示交通源(26.38%)、燃烧源(22.75%)、工业排放源(17.09%)、溶剂使用源(14.59%)、天然源(11.72%)和其他(7.47%)为监测期间VOCs的主要来源,交通源和燃烧源排放是大连市夏季O3防控的重点污染源.  相似文献   
895.
对我国某省多家钢铁生产企业烧结工序和电炉工序排放烟气中二英(PCDD/Fs)污染水平、排放特征及其排放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烧结工序PCDD/Fs毒性当量浓度(以I-TEQ计,下同)为0.003~0.557 ng·m-3,均值为0.165 ng·m-3;电炉工序PCDD/Fs毒性当量浓度为0.006~0.057 ng·m-3,均值为0.025 ng·m-3.PCDD/Fs毒性当量浓度水平总体较低,较2005~2019年研究报道结果下降1~2个数量级.2005~2020年,钢铁生产行业排放PCDD/Fs毒性当量浓度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尤其是新的标准限值实施以及对烟尘等常规污染物进行超低排放控制后,呈现大幅下降.指纹谱图特征显示,所有烟气样品17种PCDD/Fs中最大浓度贡献单体为2,3,7,8-TCDF,与已有研究中以高氯代PCDFs和PCDDs为主不同,且低氯代PCDFs占比有所增加,表明PCDD/Fs生成主要来源有所变化.烧结工序和电炉工序PCDD/Fs同类物指纹分布特征相似,呈现典型的高温热过程特征,两个工序生产过程中PCDD/Fs的生成机制可能均为"从头合成".钢铁生产企业烧结工序PCDD/Fs废气排放因子(以I-TEQ计,下同)为0.003~0.5 μg·t-1,排放因子平均值为(0.18±0.22)μg·t-1;电炉工序PCDD/Fs废气排放因子为0.04~0.5 μg·t-1,排放因子平均值为(0.27±0.23)μg·t-1;低于UNEP于2013发布的"二英和呋喃排放识别和量化标准工具包"以及2004年我国二英排放清单中的排放因子,建议对我国钢铁生产行业PCDD/Fs排放状况开展调查,更新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896.
刘海  康博  管政亭  宋阳  柴义伦 《环境科学》2023,44(11):6038-6049
为厘清淮南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控制因素,采集115组地下水和30组地表水样品,基于数理统计、 Piper三线图、 Gibbs图、矿物稳定场图和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淮南煤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其水化学特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淮南煤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呈弱碱性,地表水和地下水中优势阴阳离子为HCO-3、 Ca+和Na+.HCO3-Ca型和HCO3-Ca·Na·Mg型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水化学类型.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阳离子交替吸附和蒸发对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水岩作用以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为主,碳酸盐岩的溶解制约Ca2+、 Mg2+和HCO-3等离子的变化.地表水和地下水中Cl-、 SO42-、 NO-3  相似文献   
897.
孟洁  翟增秀  荆博宇  崔焕文  王亘 《环境科学》2019,40(9):3962-3972
为了深入了解工业园区恶臭污染情况、保障工业园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安全,以珠海市某工业园区为分析对象,采集园区内涉及8种行业类型、14个工业恶臭源的主要工艺流程中通过有组织方式排放的恶臭废气,分析了14个排放源的恶臭VOCs排放特征,测定了感官臭气浓度,应用理论臭气强度法确定了各排放源的特征恶臭物质,并对各排放源的恶臭废气进行了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①14个排放源排放的物质种类相同、含量差异较大,纤维和电池制造及烃类、酸酐、酯类和溶剂合成的恶臭VOCs排放以烷烯烃为主;炼油源、PTA合成源和乳胶合成源废气中苯及苯系物含量最高;酯类化合物是活性炭加工、树脂合成源和喷涂源废气排放的主要物质;陶瓷制造源和添加剂合成源排放的废气以羰基化合物和硫化物为主;②14个排放源的废气均具有较为强烈的感官刺激性,润滑油添加剂合成和乳胶类合成排放的废气感官刺激性最严重.其中,添加剂合成源的特征恶臭物质为乙硫醇、乙硫醚、正丁醇和甲苯,乳胶合成源的特征恶臭物质为苯乙烯、丙苯、异丙苯、丙烯酸丁酯和1,3-丁二烯;③14个排放源恶臭废气的终生致癌风险LCR值范围为3. 06×10-7~1. 06×10-2,其中炼油源、PTA合成源、酯类合成源和乳胶合成源排放废气存在较大潜在风险;非致癌风险HI总值范围为0. 02~51. 66,其中乳胶合成、酯类合成、炼油、PTA合成和纤维制造存在一定的非致癌健康风险.乳胶合成源、酸酐合成源和树脂合成源厂界均存在潜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898.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罗晓虹  王子芳  陆畅  黄容  王富华  高明 《环境科学》2019,40(8):3816-3824
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在各粒径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以期为重庆地区土壤结构的改善及土壤有机碳库的维持及提高提供依据.以重庆市北碚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针阔叶混交林、竹林、果园、旱地、水田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对土壤进行粒径分组,对比分析了6种土地利用方式处理下土壤团聚体和团聚体有机碳在0~20、20~40、40~60和60~100 cm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在0~100 cm土层土壤的各粒径团聚体中,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团聚体粒径均以 0. 25 mm为主;其中,竹林 0. 25 mm团聚体含量最高,其次是荒草地,旱地与果园含量最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 25~2 mm的粒径团聚体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28. 78%~50. 08%),而0. 053~0. 25 mm和0. 053 mm的粒径团聚体主要集中在40~60cm土层.在整个土壤深度内,竹林和荒草地的土壤团聚体MWD和GMD均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即二者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r=0. 569,P 0. 01),在0~100 cm土层中,土壤0. 25~2 mm和0. 053 mm粒径的有机碳含量较高,其中0. 25~2 mm的最高,平均含量为56. 54 g·kg~(-1).除旱地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20~40 cm土层内最高,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各粒径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现出显著的表层富集现象.总体上,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竹林和荒草地在各土层中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好,且在各土层中,竹林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99.
燃煤锅炉颗粒物化学组成排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收集了兰州市不同吨位燃煤锅炉颗粒物排放样品,分析并评估了锅炉烟气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碳质组分、水溶性有机物(WSOC)以及多环芳烃(PAHs)的排放水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O_4~(2-)、Cl~-和Ca~(2+)是燃煤锅炉样品中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分别占水溶性离子总和的35. 13%、23. 16%和22. 20%.不同吨位燃煤锅炉样品的OCEC及其热解成分谱较为相似,OC1、OC2、OC3、OC4、EC1、EC2和EC3分别占TC的1. 04%、8. 26%、20. 09%、6. 78%、51. 08%、7. 09%和5. 66%,其中EC1的含量最高,是最主要的碳质组分. WSOC/TC和WSOC/OC分别为0. 09±0. 07和0. 23±0. 12,且不同吨位锅炉之间差异较大.菲(Phe)、芘(Pyr)和苯并(k)荧蒽(Bk F)是PAHs的3个主要成分,分别占PAHs总和的16. 69%、11. 93%和10. 66%.不同吨位燃煤锅炉所排放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OCEC以及WSOC均与锅炉吨位大小无明显线性相关,随着吨位的增加PAHs轻组分含量减小.  相似文献   
900.
易成豪  秦伟  陈湛  文湘华 《环境科学》2019,40(9):4143-4151
以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聚己内酯(PCL)和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作为反硝化缓释碳源和微生物载体,利用清水释碳和批式反硝化试验选出适用于再生水反硝化深度脱氮生物滤池的可生物降解碳源滤料,通过比较与分析碳源滤料的表面形态及物质特性和附着微生物的群落特征揭示其性能优越的原因.结果表明,PHBV反硝化启动时间短,反硝化速率高,剩余有机物浓度低,相比PCL具有更稳定持续的反硝化效果.原因是其表面粗糙,且含有大量C—O和CO等亲水性基团,易于微生物附着和降解利用;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种类多样,其中发硫菌属(Thiothrix)、假单胞属(Pseudomonas)、菌胶团属(Zoogloea)、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脱氯菌属(Dechloromonas)等优势菌属均具有异养反硝化功能.因此,PHBV更适合作为再生水反硝化深度脱氮生物滤池的碳源滤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