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40篇 |
免费 | 996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60篇 |
废物处理 | 48篇 |
环保管理 | 629篇 |
综合类 | 2135篇 |
基础理论 | 905篇 |
污染及防治 | 206篇 |
评价与监测 | 332篇 |
社会与环境 | 358篇 |
灾害及防治 | 22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5篇 |
2024年 | 131篇 |
2023年 | 183篇 |
2022年 | 182篇 |
2021年 | 205篇 |
2020年 | 186篇 |
2019年 | 176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212篇 |
2016年 | 256篇 |
2015年 | 223篇 |
2014年 | 203篇 |
2013年 | 298篇 |
2012年 | 380篇 |
2011年 | 353篇 |
2010年 | 264篇 |
2009年 | 249篇 |
2008年 | 208篇 |
2007年 | 262篇 |
2006年 | 239篇 |
2005年 | 195篇 |
2004年 | 128篇 |
2003年 | 123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本底脆弱敏感但生态区位非常重要,针对该类地区科学评估人工绿洲扩张引起的农业、城镇和生态“3类空间”变化引起的碳排放和生态环境效应问题,对于把握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特征、制定土地利用减排策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干旱区内陆河流域阿克苏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土地利用碳排放,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标准差椭圆分析阿克苏河流域3类空间碳排放的空间演化特征,基于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探究阿克苏河流域3类空间变化对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生态空间总体规模缩小.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提供的碳源呈持续上升趋势,生态空间提供的碳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②流域净碳排放和3类空间提供的碳排放具有空间正相关性,流域碳排放的重心在总体上除生态空间向西南移动,其他空间及净碳排放均向东南移动;③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总体呈下降趋势,1990~200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好转,2000~201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严重恶化,201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缓慢恶化. 相似文献
12.
豫北典型农田作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研究和评价农作物中重金属污染和健康风险状况,采集了焦作市武陟县玉米、水稻和花生三种大田作物样品,共计47个样品,其中玉米样品16个,花生样品4个,水稻样品27个。在测定作物籽粒中重金属Cr、Ni、As、Cd和Pb含量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作物籽粒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运用危险商(HQ)法评价了这些作物中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而应用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作物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武陟县农田作物籽粒中的Cr、Ni、As、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6±0.42、0.31±0.29、0.04±0.03、0.01±0.04和0.03±0.03 mg·kg^-1。其中,玉米籽粒中的Cr、Ni、As、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86×10^-2±0.21、9.41×10^-2±0.12、8.10×10^-3±5.29×10^-3、1.20×10^-5±4.92×10^-5和0.04±0.02 mg·kg^-1;水稻籽粒中的Cr、Ni、As、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8±0.49、0.44±0.31、0.07±0.02、4.60×10^-3±7.42×10^-3和0.03±0.03 mg·kg^-1;花生籽粒中的Cr、Ni、As、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3±0.22、0.32±0.16、0.02±3.05×10^-3、0.11±0.07和1.32×10^-2±1.70×10^-2 mg·kg^-1。农作物籽粒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3种农作物籽粒中5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值均小于1,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值大小顺序为:Ni>As>Cr>Pb>Cd;从作物类型来看,玉米和水稻中Ni超标的样品比率分别为6.67%和51.85%,水稻中Cr超标的样品比率为12%。农作物籽粒中各重金属元素的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的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59,整体上处于安全等级。总体来看,14.89%的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轻度污染的农? 相似文献
13.
围网养殖对洪湖水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围网养殖对洪湖水质影响的角度出发,依据1990~2006年在洪湖实测的水质数据分析了洪湖水质的时空变化过程及趋势,并发现水质指标中总氮的超标量变化明显。利用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法,通过围网内和围网外以及围网前和围网后不同水文期的水质情况对比,对洪湖水质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围网内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在枯水期要远大于围网外的,围网养殖对湖泊的局部污染严重;围网前水质基本可以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开始围网后洪湖水质逐步恶化,且围网养殖面积与水质恶化的程度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总氮的含量变化尤为明显,随着围网养殖规模面积的扩大急速增加。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模拟单一潜在震源区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等效物理模型,给出了通过调整各次地震之间断层位移速率来拟合已有地震序列的方法。通过考虑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在未来一定年限内潜在震源区发生震级在不同震级段的概率预报方法。通过两种等效物理模型的对比,本文认为就工程地震危险性评定而言,可用简单的滑块-弹簧模型代替滑块-弹粘塑性模型 相似文献
15.
研究特色农产品产区土壤重金属来源及其潜在风险,对科学管理、安全利用土壤和作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菏泽油用牡丹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定了254件表层土壤样品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多元统计法分析了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相关性,利用地累积指数(Igeo)、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和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法(PCA/APCS)相结合的手段解析了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借助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ERI)对该8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土壤中除Cd元素的平均值高于菏泽市背景值1.44倍之外,其余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与菏泽市土壤元素背景值基本一致;经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土壤中Pb、Hg和Cd元素受后期人为活动的干扰影响较大;研究区8种重金属的来源为自然源、农业化肥源、工业燃煤源和生活交通源,贡献率分别为81.31%、15.45%、2.74%和0.50%;研究区84.25%的点位处于轻微生态风险,而中度风险和强风险点位占比分别为14.96%和0.79%,其中Cd和Hg是研究区生态风险主导元素. 相似文献
16.
煤炭资源型城市环境效率及其环境生产率变动分析──基于山西省1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绿色环境效率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合理评价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效率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异质性环境污染排放角度出发,选取了四种环境压力指标,采用非径向的Slacks Based Model(SBM)模型和Sequential 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山西省2003—2016年11个地级市的环境效率和环境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差分广义矩估计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山西环境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维持现有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山西省整体的环境效率仍有25.31%的改进潜力;中部地区的环境效率值高于北部与南部地区,但是三大区域的环境效率值都呈下降趋势。(2)山西省环境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14.63%,其中技术效率对环境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负效应,而技术进步是环境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来源。(3)环境规制与环境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正向或者负向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不同分位点上环境规制对环境生产率变动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杨伟红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7(3):340-347
连续5 a对惠济河(开封市区段)8个断面的底泥样品中Cu、Zn、Pb、Cd及Cr 5种重金属的浓度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监测结果表明:8个断面中除最上游孙李唐庄桥断面底泥未受重金属污染外,其余断面底泥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以皮屯桥断面底泥污染最重,达严重污染。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惠济河底泥Cd为重度污染,Cu和Pb为轻度污染,Zn为轻微污染,Cr为无污染;除皮屯桥断面底泥综合污染指数高达6.74外,其他断面综合污染指数为0.55~1.89。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惠济河底泥首要重金属污染物为Cd,平均流域地积累指数高达3.50,处于污染等级4,即偏重度污染;此外,Cu、Pb偏中度污染,Zn轻度污染,Cr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惠济河底泥中Cd为强生态危害,其他重金属为轻度生态危害;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为强生态危害,这主要是Cd浓度过高造成的,其最高潜在生态风险因子达2 233.50,出现在皮屯桥断面。 相似文献
20.
以黄河宁夏段干流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利用多元统计法对水质样本点进行主因子分析、方差检验和聚类分组,对分组后的水质指标样本点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1)黄河宁夏段干流水体水质量为Ⅱ-Ⅴ类水质,入境断面水质量为Ⅱ类水质,出境断面水质量为Ⅲ类水质.(2)从上游到下游断面水质呈现恶化趋势,平水期最好,丰水期次之,枯水期最差.(3)水质评价结果分辨率高,客观反映了黄河宁夏段综合水质特征信息.因此,基于多元统计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的水质评价方法对黄河宁夏段水环境的水质评价工作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