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9篇 |
免费 | 387篇 |
国内免费 | 33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8篇 |
废物处理 | 72篇 |
环保管理 | 159篇 |
综合类 | 1098篇 |
基础理论 | 195篇 |
环境理论 | 3篇 |
污染及防治 | 226篇 |
评价与监测 | 140篇 |
社会与环境 | 53篇 |
灾害及防治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76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121篇 |
2012年 | 114篇 |
2011年 | 92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73篇 |
2007年 | 91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Jonathan B. Butche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2003,39(6):1521-1528
ABSTRACT: Most watershed water quality simulation models require the user to specify pollutant buildup and washoff rate parameters for pollutants, by land use. Buildup and washoff rates are difficult to measure directly, and only limited guidance and few observed data are available from the literature. Many studies, however, report storm event mean concentrations (EMCs). These EMCs must arise as a result of the buildup and washoff processes, but typically represent the net contribution from a variety of pervious and impervious surfac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Cs and buildup/washoff parameters. An assump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form of the buildup/washoff relationship gives an algebraic expression for the EMC consistent with model assumptions. This yields techniques to separate observed EMCs into contributions from different land uses and from pervious and impervious surfaces. Given this relationship, numerical optimization may be used to estimate site specific values of buildup and washoff parameters from observed storm EMCs for use in modeling. Use of this approach helps ensure that model parameters are consistent with observed data, providing a rational starting point for final model calibration. Several site examples demonstrate use of the method. 相似文献
112.
钻井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钻井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也受到各国普遍的重视。对钻井污染物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概括地介绍了美国的相关环境管理法规体系。重点论述了与钻井排污有关的资源保护与补偿法、安全饮用水法、清洁水法等,总结了可供我国借鉴的若干法规、标准制定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关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评价所应包含的内容,介绍了清洁生产纳入环评中的方法,确定了在技术经济合理,污染物排放满足环境质量与排放标准前提下的排放总量,并对其合理性论证方法做了介绍,提出总量控制目标实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117.
制浆造纸工业的恶臭污染评价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量的实测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制浆造纸工业所产生恶臭的源强计算方法,然后借用了澳大利亚臭气扩散模式对空气中的臭气质量浓度进行模拟,最后提出了臭气的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8.
采用大气边界层模式和随机游动扩散模式相连接的模拟方法,对上海市拟建的交通隧道排气口附近街道建筑物区域的气流分布和废气排放物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设计了6种方案,并按不同的废气排放形式,分别分析了街区的地面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在建筑物存在的情况下,排风口造成的地面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最高值会很大,可达0.44 mg/m3,若换成排风塔,则为0.13 mg/m3; 没有建筑物的情况下,由排风口和排风塔造成的地面污染物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0.11 mg/m3,0.4 mg/m3.当风速增大,质量浓度会降低,最大值分别从0.44 mg/m3降为0.2 mg/m3,和从0.13 mg/m3降为0.1mg/m3.分析表明,建筑物附近的气流特征对污染物扩散会起引导作用: 垂直方向上,导致污染物从高空被带入地面; 水平方向上,使得污染物在下风向堆积; 当风速增大时,地面污染物质量浓度值降低.同时研究表明,对排风塔污染物散布起主要作用的是水平方向的气流结构,而对排风口的污染物散布起主要作用的则是其附近建筑物的背风侧的气流下洗效应和水平流场,因此建筑物背风侧有可能成为重污染区. 相似文献
119.
120.
综合评分指标体系在环境优先污染物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用于环境优先污染物筛选的综合评分指标体系,并以上海市石化行业废气优先污染物的筛选为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