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7篇
  免费   813篇
  国内免费   2552篇
安全科学   420篇
废物处理   173篇
环保管理   1811篇
综合类   6990篇
基础理论   1110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735篇
评价与监测   1112篇
社会与环境   405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317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351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389篇
  2016年   411篇
  2015年   511篇
  2014年   506篇
  2013年   677篇
  2012年   640篇
  2011年   730篇
  2010年   581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472篇
  2007年   647篇
  2006年   665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428篇
  2003年   477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371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8篇
  1972年   8篇
  197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951.
A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six scenarios for handling of garden waste in the Municipality of Aarhus (Denmark) was performed from a life cycle perspective by means of the LCA-model EASEWASTE. In the first (baseline) scenario, the current garden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indrow composting was assessed, while in the other five scenarios alternative solutions including incineration and home composting of fractions of the garden waste were evaluated. The environmental profile (normalised to Person Equivalent, PE) of the current garden waste management in Aarhus is in the order of −6 to 8 mPE Mg−1 ww for the non-toxic categories and up to 100 mPE Mg−1 ww for the toxic categories. The potential impacts on non-toxic categories are much smaller than what is found for other fraction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up to 35% of the garden waste) and home composting (up to 18% of the garden waste) seem from an environmental point of view suitable for diverting waste away from the composting facility in order to increase its capacity. In particular the incineration of woody parts of the garden waste improved the environmental profile of the garden waste management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952.
巢湖流域水质状况与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巢湖湖区、巢湖环湖河流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九五”以来,巢湖湖区水体以劣Ⅴ类为主;2000年以来,巢湖主要环湖河流中,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和双桥河入湖常年水质为劣Ⅴ类,其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巢湖流域水体污染特征为:城市河段污染较重。点源污染较为集中;面源和生活污染贡献较大;从1998年以来,TP与TN质量浓度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巢湖流域水质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表明,巢湖湖区整体上尚不能达到规划的目标。到2005年东半湖能稳定达标。南淝河能否实现达标排放。取决于合肥市的污水处理率及处理效果。十五里河、派河、双桥河水质受点源控制,只要加强管理,可达规划的目标。  相似文献   
953.
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大气污染跨界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近地面和边界层顶气象流场及该区域大气污染长距离输送产生的跨界环境影响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近地面和边界层顶的流场总体上为西北向东南流动,大气污染物长距离输送可能影响的区域主要为华中地区;区域冷空气的活动对其大气污染物的清除起重要作用;通过CALPUFF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该区域SO2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明显大于NO2,在区域内部存在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区域,但未对区外造成显著跨界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954.
水体重金属污染生物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综述了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和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介绍了利用水生藻类、浮游动物群落和底栖动物监测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55.
兰州城区大气粒子态汞的污染状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调查发现在市工业区,粒子态汞浓度高,冬,夏平均值为0.91和1.00ng/m^3,最高达1.92ng/m^3,冬夏季无显著性差异,秋季浓度低,交通频繁区和交通商业混合区冬季平均值0.45ng/m^3,夏季0.49ng/m^3在清洁区大部分在0.10ng/m^3左右,最低0.070ng/m^3,显示夏季和城区粒子态汞浓度偏高的特征。工业区粒子态汞主要是由人为污染产生的气态汞吸附在同一污染源的粒尘  相似文献   
956.
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然而空气质量改善逐渐进入瓶颈期和攻坚期,大气污染治理战略需要从宏观层面系统谋划。本文系统分析了近10年来长三角区域经济、能源、产业、交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结合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的演变,分析了大气污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关系。结合当前区域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差异以及经济能源交通结构的内在差别,识别了大气污染的区内差异特征及关键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从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交通结构优化、分区施策、深化治理等角度,为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持续改善大气污染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7.
中三角区域已经是我国第四个国家级城市群,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需要以节能减排、资源环境等为重点,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双可持续"的协同发展。本文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为主要大气污染物,对我国中三角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区十群"等进行了多方位比较。结果表明,2013年中三角区域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1.7万t,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0.1万t;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47.2万t,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93.6万t;烟(粉)尘排放量为81.8万t,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71.4万t。中三角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均位于"四极"的第三。中三角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单位GDP排放强度分别为25.03t/亿元、24.29 t/亿元、13.50 t/亿元,分别位于"四极"的第一、第二、第二。同时,本文还从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煤炭消费方式等方面对我国中三角等经济"四极"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58.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由制度构成的一个相互配合、有机联系的整体。本文基于文献统计分析与实地调研咨询,从广义和狭义层面,分别对生态文明制度进行梳理。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与省级层面实际情况,本文将广义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分为源头保护制度体系、损害赔偿与激励体系、追责考评制度体系和污染治理制度体系四大板块,并针对国家与省级重点生态文明制度,构建生态资源保护制度链与污染防治制度链。同时,对制度地位、制度衔接、相互关系及其优化选择进行分析,以提高环境管理效能,推进生态文明研究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59.
污染源大数据是环保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以环境管理制度为基础的污染源数据管理过程中,一直存在制度衔接不流畅、数据不共享等诸多问题。本文调研考察了现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的衔接情况,提出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通过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有效衔接,实现环境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有效覆盖。通过SWOT分析法对基于"一证式"改革的环境管理制度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设计企业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框架。试生产与竣工环保验收实效不足,可转为企业自行备案;将环评审批结论纳入排污许可证,可大幅度减轻企业相关环境管理业务人员的负担。环境管理制度的优化必须建立在部门职能转变与整合之上;同时,还必须获得国家层面的立法与行政的支持;社会舆论的关注与支持也将推动环境管理制度优化的进程。以排污许可证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框架可以有效实现污染源排放信息整合共享。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