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安全科学   145篇
废物处理   68篇
环保管理   72篇
综合类   486篇
基础理论   126篇
污染及防治   167篇
评价与监测   148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71.
李海燕  代喜斌 《环境化学》2011,30(7):1337-1342
采用纤维膜保护的三相液相微萃取(HF-LLLME)技术,对偶氮染料在人工汗液和光辐照协同作用下降解产生致癌芳香胺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选用苯胺、邻甲苯胺、对氯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汗液混合溶液进行模拟样品预处理,以正辛醇为有机萃取相,在供体相pH值为9,NaC l浓度为200.gL-1,接收相为pH=1的盐酸水溶液,萃取时...  相似文献   
172.
水力割缝增透抽采煤层瓦斯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煤层瓦斯抽采是避免煤矿瓦斯灾害发生的根本防治措施,水力割缝技术使煤体在割缝后应力松弛、卸压、破坏、破裂,以成倍或者十几倍地提高煤层的渗透性,继而对煤层瓦斯进行抽采,使瓦斯煤层变为低瓦斯或无瓦斯煤层,从根本上避免瓦斯灾害发生。从水力割缝技术切割煤层致煤层应力变化角度,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根据渗流力学平面径向流理论,分析给出水力割缝技术增透抽采瓦斯原理。以兖州东滩矿3号煤层为例,分析采用水力割缝技术前后煤层应力变化、渗透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面积割缝后,应力重新分布,由均匀状态转变为非均匀状态分布,水平缝使煤层卸压,煤层应力普遍降低,在缝上部煤层局部形成拉应力区。割缝后渗透率是割缝前的4.34倍,渗透率大幅度增加,从而提高瓦斯抽采速度和最终抽采率。  相似文献   
173.
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 storage facilities generally include channels to convey potential spills of the liquid to an impoundment. There is increasing concern that dispersion of vapors generated by flow of LNG in a channel may lead to higher than limit vapor concentrations for safety at site boundary from channels that may be close to the dike walls. This issue is of recent concern to regulatory agencies, because the calculation of vapor hazard distance(s) from LNG flow in a channel is not required under existing LNG facility siting standards or regulations.An important parameter that directly affects the calculated LNG vapor dispersion distance is the source strength (i.e., the rate of vaporization of LNG flow from the wetted channel surfaces, as a function of spatial position and time). In this paper a model is presented which considers the variation of the depth of the flowing LNG with spatial location and time, and calculate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ependence of the mass rate of vapor generation. Self similar profiles for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thermal boundary layer in the liquid wetted wall and liquid depth variation are assumed. The variation with time of the location of the liquid spread front and the evaporation rate are calculated for the case of a constant LNG spill rate into a rectangular channel. The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channel slopes are evaluated. Details of the results and their impact on dispersion distanc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4.
现场测定煤层透气性系数计算方法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分析瓦斯在煤层内流动的阻力特性,根据煤层瓦斯径向不稳定流动理论,探讨煤层透气性系数的本质内涵及物理意义,指出其现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基于无因次流量准数Y和时间准数F0之间的关系,对系数a,b值进行修正,提出透气性系数公式的优化计算方法。给出对比2种计算方法的现场应用实例。结果表明,优化方法的计算过程不必采用试算,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2%,可满足现场应用的实际要求。依据现场测定值可计算出AB的区间范围,据此可直接选择相应公式计算煤层透气性系数。  相似文献   
175.
为探究剩余污泥碱性发酵产物作为碳源对硝化过程及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以污泥碱性发酵混合物作为碳源的生物脱氮(BNR)系统.投加初期,氨氧化菌(AOB)和亚硝态氮氧化菌(NOB)活性均受到抑制;16 d后AOB活性开始迅速恢复,NOB活性仍受到抑制,比硝态氮积累速率(SNaPR,以N/VSS计)由初始的0.179 1 g·(g·d)~(-1)下降至0.007 8 g·(g·d)~(-1),系统内亚硝积累率由8.12%上升至91.42%并维持稳定.将污泥发酵混合物分离为污泥发酵液和污泥发酵底泥,考察添加3种不同类型的发酵产物对硝化效果良好的全程硝化污泥硝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污泥碱性发酵混合物和投加碱性发酵液的实验组,NOB活性皆有所下降,SNaPR由初始的0.179 3 g·(g·d)~(-1)分别下降至0.151 0 g·(g·d)~(-1)和0.161 7 g·(g·d)~(-1);投加发酵底泥的实验组,NOB的活性有所上升,SNaPR由0.179 3 g·(g·d)~(-1)上升至0.186 4 g·(g·d)~(-1).因此,当利用污泥发酵混合物和发酵液作为碳源时,在硝化过程中,能抑制系统内NOB的活性,实现短程硝化过程,有利于加速硝化速率及节省该类型碳源的投加.  相似文献   
176.
黄磊  梁银坤  梁岩  罗星  陈玉成 《环境科学》2019,40(3):1280-1286
在处理污水的潜流人工湿地中,湿地植物容易受到缺氧胁迫.尽管菖蒲(Acorus calamus L.)是一类对缺氧条件具有显著抵抗能力的湿地植物,但菖蒲的生理响应并不能完全消除湿地长期缺氧带来的胁迫.生物炭添加能够缓解菖蒲体内超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的积累,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但生物炭对缓解缺氧胁迫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通过在温室内构建5种不同的生物炭湿地,采用植物生态学分析方法,将植物根系通气组织、根孔隙度和根系泌氧相结合,研究菖蒲根部组织对生物炭添加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通过在传统潜流人工湿地中添加生物炭,有利于菖蒲形成根系通气组织,增大根孔隙度,生物炭投加量与根孔隙度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湿地中添加生物炭将利于O_2通过通气组织传输至地下部分,并以根系泌氧(radial oxygen loss,ROL)的形式扩散至根际,显著提高根系泌氧量.与其它光强相比,在3 000μmol·(m~2·s)~(-1)条件下,菖蒲泌氧能力较强,生物炭投加比例对植物ROL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7.
在兼氧条件下,利用厨余垃圾厌氧发酵液调节反硝化系统的碳氮比(COD/TN,C/N),并考察了其脱氮性能.结果表明,不同C/N条件下,反应系统均未出现有机物的积累,但高C/N条件下的亚硝酸盐最大积累浓度和积累速率高于低C/N;随着进水C/N的增大,反应整体脱氮率和反硝化速率不断增大,当C/N为13时,反硝化速率达到了最大值,为9.79mg/(gVSS·h),其脱氮率超过95%;相同C/N条件下,反硝化速率和最大亚硝酸盐积累浓度均与进水硝酸盐浓度成正比.此外,实验结果表明,兼氧条件下的反硝化过程虽不易出现COD残留,但去除单位氮所需的有机物更多,且整体反硝化速率以及亚硝酸盐还原速率均低于厌氧条件.  相似文献   
178.
液/固相单一离子吸附体系的动力学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种液/固相单一离子吸附体系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速率不仅随时间变化,也与起始离子浓度(C0)和吸附剂浓度(W0)有关;Lagergren准二级方程在给定的起始离子浓度及吸附剂浓度下具有很高的模拟精确度,但其参数随起始离子浓度和吸附剂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且无法确定其间的函数关系;结合四组分离子吸附模型,提出了新的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新方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确度,其参数与C0和W0具有相对稳定的函数关系,可作为液/同相单一离子吸附体系中给定C0,W0条件下吸附动力学过程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9.
采用液膜萃取—酸析沉降—络合萃取组合工艺对有机磷阻燃剂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液膜萃取时,液膜油相(表面活性剂与煤油的混合液)与内水相(H2SO4溶液)的体积比2∶1、乳化液膜与废水的体积比1∶8、废水pH 13.0,硫酸体积分数10%、煤油中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30 g/L、液膜萃取时间 15 min;酸析沉降时,废水pH l.0,酸析沉降时间30 min;络合萃取时,络合萃取剂(烷基叔胺N235与煤油的混合液)中烷基叔胺N235体积分数30%,络合萃取剂与废水的体积比1∶4,废水pH l.0,络合萃取时间30 min.在此最佳处理条件下,废水COD总去除率可达93%,吡啶去除率达99.9%以上,总磷去除率可达97%,BOD5/COD提高至0.32,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180.
彭健  朱印  姚雯  张登峰 《化工环保》2012,40(4):401-405
钢材在深加工过程中通常使用盐酸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除锈,从而产生大量废液。为了实现盐酸酸洗废液的资源化处理,以氯酸钠作为氧化剂制备聚氯化铁,考察了氧化剂加入量、浓盐酸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Fe2+转化率的影响。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每处理100 mL废液需加入7.0 g氯酸钠、12 mL浓盐酸(12 mol/L)、0.3 g磷酸二氢钾,反应温度30 ℃,反应时间30 min,搅拌转速5 r/s。该条件下,Fe2+转化率可达98.51%,得到的聚氯化铁产品符合《水处理剂 聚氯化铁》(HG/T 4672—2014)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