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481篇
基础理论   108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18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过硫酸钾氧化法测总氮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结论:为了控制精度最好使用无氨水和蒸馏水,过硫酸钾使用前应该进行2次重结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应该控制在12g/L左右,测定样品置于灭菌器中必须保证压力达到0.1~0.4MPa,消解温度控制在126℃~127℃为宜,消解时间应该≮50min。  相似文献   
992.
文章研究了一种适用于高氯废水的无汞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方法。水样中加入10 mL重铬酸钾和15 mL浓硫酸,消解0.5h,冷却至室温再加入0.3 g硫酸银,消解1.5 h,测得其COD测定值,根据COD Cl-Cl-的关系曲线得到由氯离子产生的COD Cl-,将COD测定值减去C OD Cl-即为水样的COD真实值。实验证明,该方法适用于氯离子浓度不超过5 000 mg/L废水COD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3.
氨氮次溴酸钠氧化测定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氨氮的次溴酸钠氧化法因其无需剧毒物质,测定结果准确而成为人们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但因该方法测定范围较窄,配制溶液的水必须是无氨蒸馏水,测定环境也不能有氨污染而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氨氮测定方法,即改良次溴酸钠氧化法.通过将氧化剂(溴酸钾-溴化钾氧化剂贮备溶液)和显色剂(对氨基苯磺酰胺溶液、二盐酸-...  相似文献   
994.
用王水+高氯酸消化土壤样品,做了褐土冷消化+热消化、褐土直接热消化、红土直接热消化实验,结果显示:红土有机质含量相对低,易消化,取样后可直接热消化;褐土有机质含量偏高,难消化.进行热消化前须先冷消化(最好放置过夜)。  相似文献   
995.
土壤重金属测定的前处理的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美国EPA的微波消解标准方法,结合了我国传统的土壤消解方法,解决了传统的土壤消解方法的时间长,试剂消耗量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中细菌总数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中,36±2°c培养24h后,所生长细菌菌落的总数。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和动植物体表面及消化道等处。因为细菌对营养物质的消耗,环境中细菌总数的多少除了反映水体中微生物污染外,同时又能指示出水体营养物质的存在情况,就细菌总数对水体水生态环境中营养物质的指示作用进行应用探讨。  相似文献   
997.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动植物油的使用量日益增加。水体中动植物油的污染也日益加剧,准确测定水体中动植物油的含量显得十分重要。实验中用食用植物油配制标准样品按照红外分光光度法(GB/16488-1996)进行测定。在测定过程中从比色皿、硅酸镁、pH、分样、材质等几个角度进行讨论,以期改进测定过程,获得更加准确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整体保护与系统治理思维诊断生态修复优先区,是科学有序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抓手。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利用人类足迹定量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电路理论、移动窗口搜索法等,识别生态网络并诊断人类干扰致其结构与功能受损的关键区域为生态修复优先区。研究表明:(1)城市群人类干扰整体呈核心—边缘递减的圈层式分布,且西高东低,北高南低;(2)识别区域生态网络,其中包含140个生态源地斑块以及307条源间潜在生态廊道;(3)诊断得到生态源地修复优先区共计867.17 km2,生态廊道修复优先区共计97.83 km,生态夹点修复优先区共计40处,从面线点相结合角度提出消除或弱化人类干扰的修复策略。研究能为新时代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提供空间指引。  相似文献   
999.
苏兴荣 《环境技术》2011,33(2):18-22
近几年国内外相继发生了多起民航客机因机舱失压而造成的事故,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后果.本文从机载设备环境适应性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快速减压环境产生的原因、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对几种快速减压试验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改进建议.最后介绍了快速减压环境模拟技术.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多维联系数的城市交通安全态势监控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预防城市交通事故,提高城市交通安全管理水平,针对城市交通安全的现状和态势,根据交通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性,在分析城市交通安全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城市交通安全态势监控的指标体系,提出基于多维联系数的城市交通安全态势监控模型。该模型在定义多维联系数的基础上,研究了多样联系数的运算关系,并在计算各个指标与绝对理想指标的相对隶属度基础上,得到了城市交通安全态势的综合监控值。根据综合监控值不但能够评估城市交通安全状况,而且能够对不同城市交通安全态势进行大小排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