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150篇
基础理论   3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为适应目前管道安全监测需要,满足对扰动信号分类监测的实际需求,提出1种基于希尔伯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EMD-HHT)的信号特征提取技术,利用基于φ-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采集振动信号,通过EMD+HHT区分算法对管道沿线振动事件进行分解并提取6个典型特征向量,各特征事件数据经过EMD后选取IMF3为最终提取特征向量的原始数据,BP神经元网络可有效识别机械破坏、敲击破坏、车辆经过、人工挖掘、动力干扰5种事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输管道信号识别中,BP神经网络对5类事件平均识别率高达98.6%,该技术分类识别5类事件扰动信号,能够达到较高准确性,并且误报率平均在1.3%,能较好满足现场安全实时监测需求。研究结果对长输油气管道附近第三方破坏扰动信号分类监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2.
危险品运输实时监控及应急救援服务平台构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我国危险品运输监管及应急救援现状,提出构建"危险品运输实时监控及应急救援服务平台"的技术方案。设计了平台系统的技术框架,介绍装载于危险品运输车辆之上的"监控终端"以及应急救援车辆之上的"智能终端"的基本功能,并以环保部门为例阐述了服务平台与危险废物监管政务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及功能耦合,以及利用服务平台开展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救援联动流程。该平台可望解决"危险品运输多部门监管数据不一致以及多部门联动应急救援调度困难"这一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3.
利用实验室小试SBR在(33±1)℃的条件下,通过动态调控溶氧浓度(DO)(2~7 mg/L)和水力停留时间(2~5 d),经过130 d的运行成功启动了晚期垃圾渗滤液(NH4+-N含量1 227~2 133 mg/L)的部分亚硝化,使出水NO2--N∶NH4+-N稳定维持在1∶1左右,为后续的厌氧氨氧化工艺创造了进水条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启动过程中的特异微生物氨氧化细菌的含量变化表明,氨氧化细菌的含量与NO2--N的生成速率和出水NO2--N稳定性有着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4.
通过控制好氧区低DO浓度以及缩短好氧实际水力停留时间(actual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AHRT),在处理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的A2/O工艺中,成功启动并维持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系统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维持在90%左右,氨氮去除率在95%以上。通过提取富集氨氧化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的基因组DNA,经两次常规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纯化回收的DNA扩增片段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OB数量的DNA标准品,建立了检测AOB数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了A2/O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及亚硝酸盐积累率情况下AOB菌群数量。结果表明,随着系统亚硝酸盐积累率的上升,系统内AOB菌群数量也大幅上升。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时,系统内的AOB菌群数量分别为5.28×109cells/g MLVSS和3.95×1010cells/g MLVSS。此外,亚硝酸盐积累率的下降相对于AOB菌群数量的下降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65.
发展和完善我国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鉴于当前我国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运行时间短、效果不佳的现状,主要从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运行、系统平台功能设计及信息处理分析3方面,对国内外大量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进行研究。指出目前我国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在系统设计、系统运行及后期的信息处理、信息发布利用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就协调中立运行机构与系统3大原则之间的冲突,加强系统平台的人性化设计,提高信息分析处理效果,完善信息发布利用机制、提高信息利用度等关键问题给出了新的思路和对策。为我国航空自愿报告系统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切实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6.
A novel treating technology for nitrogen removal from soybean wastewater was studied. The process for nitrogen removal was achieved by alternating aeration and mixing, combined with real-time control strategie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D and total nitrogen removal rates are more than 90% and 92% at COD and total nitrogen loads of 1.0- 1.2 kg COD/(kgMLSS. d) and 0.20- 0.27 kg TN/(kgMLSS. d),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it could improve sludge settling property. SVl value is less than 70 g/ml during the whole cycles. The method not only may be adapted to treat soybean wastewater with high nitrogen, but also may be applied to treat other high nitrogen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67.
空气微生物研究方法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着重论述了空气微生物气溶胶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培养基法和非培养基法。培养基法是传统的微生物研究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只能够检测活的能够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可以大致反映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非培养基法,主要是PCR法,具有敏感性高、快速、特异性强等特点,能够检测出环境样品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是一种微生物气溶胶检测的有效途径。最后指出实时持续的监测是将来空气微生物研究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8.
实时控制技术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污水处理厂采用固定时间控制策略所暴露出的问题,从污水生物处理反应机理上分析了溶解氮(DO),氧化还原电位(ORP)和pH值作为污水生物处理实时控制参数的可行性,得出污水处理过程中反应器内DO,ORP和pH的变化可以间接反应有机物降解和脱氮除磷过程,因此,在理论上可以应用DO,ORP和pH作为实时控制参数控制污水处理过程,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应用DO,ORP和pH作为实时控制参数控制污水处理过程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在此研究方向存在的问题,指出进一步加强对污水处理实时控制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使其与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最终实现污水处理自动化,参27  相似文献   
69.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认知水平、同事顾虑、上级领导抵触、利己考虑、集体考虑、系统本身、安全文化7个影响因素,并依据SCASS分类标准,将上报意愿分为6个维度(报告提交经验、航空器不良运行或设备缺陷报告提交意愿、自身违规差错报告提交意愿、空防安全事件或隐患报告提交意愿、执行标准或飞行程序困难事件报告提交意愿、同事发生此类事件报告提交意愿),构建并验证个体自愿上报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各类事件上报意愿分别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其中,认知水平和安全文化对上报意愿起到正向影响,其他影响因素起到负向影响。本研究为民航单位针对性提高员工上报意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0.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efficacy of biological control against bacterial leaf blight (BLB) of rice produced by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Five endophytic strains (A1, A2, A3, A13 and A15) and two rhizospherial Bacilli (D29 and H8) were tested for their antagonistic activities against BLB in vitro and in vivo. All seven strains showed high potential of antagonistic activity against X. oryzae pv. oryzae and three phytopathogenic fungi in vitro. Test of 16SrRNA gene sequence were assigned isolates A1, A3 and A13 as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hile isolates A2 and A15 as B. methylotrophicus and B. subtilis, respectively. In greenhouse, four strains of displayed 50.29%–57.86% inhibition rate against the pathogen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lant fresh weight from 50.03% to 73.11% and dry weight from 64.11% to 86.65% in treated rice plants. In addition, these strains demonstrated strong capability to produce indole-3-acetic acid, siderophores, solubilizing phosphate and also colonize roots.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vealed that expression of defense-related genes including OsAOS2, OsJMT1, OsNPR1 and OsPR1b were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leaves of D29-exposed rice plants, suggesting that treatment of rice with D29 suppressed BLB through systemic activation of the plant defense system. Therefore, data suggest that Bacillus isolates A13, A15, D29 and H8 support effective antagonistic activity against BLB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o their potential to promote growth of rice pl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