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4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安全科学   722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206篇
综合类   950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197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采集了上海市交通主干道金沙江路距路肩不同距离(近站位、远站位)近地表大气颗粒物样品24个,使用全谱直流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测定其As、Cr、Cu、Pb、Mn、N i等重金属元素浓度。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其重金属绝对浓度在每个采样点的近站位均高于远站位,而部分大气颗粒物的重金属相对浓度表现为远站位高于近站位;金沙江路沿线由外环到内环方向,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有明显降低的趋势,而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含量具有明显的升高趋势,这与机动车的行驶速度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942.
陈建业  陆旭东  王倜 《生态环境》2010,19(2):373-378
采用样线法对长白山区公路旁天然次生林和原始阔叶林的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调查。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个试验点,在公路两侧且其垂直走向布设3条相互平行的样线,间隔5m。在样线上布设样点,调查的生态因子包括光强、温度及湿度;样方调查分为灌木和草本样方,分别记录种类、高度、盖度、株数。根据公路两侧生态因子、灌草植物组成及多样性变化情况,分析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离公路距离的增加,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呈现规律性变化,距离公路10m的位置是生态因子变化从剧烈到缓和的转折点;(2)公路建设对植物组成产生影响,随着离公路距离的增加,呈现从喜光植物到耐阴植物的变化,0~20m之间是优势种变化较剧烈的范围,而10m之内和20m之外样方之间优势种变化不大;(3)受路域环境因子改变的影响,公路建设对沿线植物的多样性影响包括正负两种,既增加了路域植物的多样性,同时也破坏了原生植被群落的稳定性;(4)从长白山区公路对草本、灌木植物组成及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来看,草本的影响范围超过20m,灌木的影响范围达到10m,影响范围:草本灌木。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加,公路对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943.
上海市不同类型道路灰尘铂族元素(PGEs)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燕  刘敏  王玉杰 《生态环境》2010,19(10):2414-2418
车辆行驶特征对PGEs排放影响很大,而不同类型道路,其车辆行驶特征会有很大差别。基于此,对上海市5条不同类型的道路进行灰尘PGEs空间分布规律的探讨。灰尘样品用王水消解制样,ICP-MS测定。结果表明:道路灰尘Rh、Pd、Pt的平均含量在主干道为24.50、96.40、29.04 ng·g-1,次干道为23.18、76.92、37.21 ng·g-1,快速路为41.73、188.05、57.21 ng·g-1,郊区高速公路为13.35、63.34、18.01 ng·g-1,郊区公路为7.49、22.76、0.97 ng·g-1,除次干道Pt含量高于主干道外,5种类型道路的PGEs含量均表现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郊区高速公路﹥郊区公路,郊区高速公路及郊区公路虽然车流量大,但PGEs含量并不高,车流中许多车辆因未安装VECs而不排放PGEs是主要原因。如以1.5-1.6 km道路(两端为路口)为长度单位,主干道、次干道及快速路灰尘PGEs的分布呈波浪型;郊区公路灰尘PGEs的分布呈半圆弧型;郊区高速公路(仅有一端为收费口)灰尘PGEs分布呈先高后低再趋于平稳的折线型,车辆行驶特征的差异是造成不同类型道路灰尘PGEs分布模式差异的主要原因。郊区高速公路及郊区公路的路口(或收费口),PGEs含量往往很高;而主干道、次干道及快速路的路口,PGEs含量不一定很高,频繁的怠速和加减速使得上述三种道路远离路口的地方也常出现怠速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4.
城市居住区地下车库噪声影响的计算机模拟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随机点声源模型对城市居住区地下车库出入口噪声进行计算机模拟预测,通过实测值和预测值的比较,该预测模型精度较好.运用该模型预测规划与新建的居住区地下车库的噪声影响,可为城市小区建设规划中有效控制噪声污染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5.
公路隧道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用XAD-2吸附树脂和玻璃纤维滤膜(GF)同时采集隧道空气中气态和颗粒态的多环芳烃(PAHs),超声提取样品中的PAHs,采用梯度淋洗和程序化可变波长荧光检测器相结合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9种只有代表性的多环芳烃,分析并讨论了隧道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存在形态及其影响因结果表明,九凰山公路隧道空气中PAHs污染非常严重,9种PAHs的总量平均达78.8μg/m3,所测PAHs的种类及浓度与过往车辆所用燃料有关,其存在形态与环境温度有关,人体暴露PAHs的量与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946.
对无锡建成区交通噪声等效声级(L_(eq))与车流量进行监测,应用GIS技术分析交通噪声与车流量的空间分布,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噪声L_(eq)峰值及车流量峰值均集中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必经路段,此区域为噪声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同时发现,噪声L_(eq)与车流量在空间分布上并非成正比关系,在时间趋势上车流量上升但噪声值下降,说明在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的背景下,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甚至改善交通噪声污染。  相似文献   
947.
本文从经济、能源、交通结构三大领域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异同点,探究了结构性特征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中,珠三角的空气质量最优,长三角次之,京津冀最差,空气污染程度自南向北呈现阶梯状上升态势;能源规模和结构、工业规模和结构、交通规模和结构同步呈现自南向北逐步偏化石燃料、偏重工业、偏公路运输的结构性特征,与空气污染的阶梯分布在一定程度上相吻合。从时间来看,空气污染呈现历史性发展和累积特征;从空间来看,重工业规模大、比重高,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高,汽车保有量和船舶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高是京津冀和长三角大气污染重于珠三角的内在结构性主因。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分区施策和结构调整两方面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8.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针对路钮的设置间距进行相关的模型研究,实施中通常根据经验进行设置。笔者基于曲线曲率最佳感知精度和路钮视像连续的两种设置原理,并考虑驾驶员的视觉特点、车辆的灯光照射性能,提出以视线诱导为目的,在驾驶员视野范围内始终出现4块路钮的设置间距与曲线半径的关系模型;并以路钮视像在人眼中形成一条连续的诱导线为目的设置间距与道路设计车速之间的关系模型。在两种方法的最终设置间距中取两种模型的小值作为最终的设置间距,并根据反光及不反光路钮的特点、设置的经济性和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对其设置方式作了分析和探讨。经研究,该模型可作为相关规范中路钮设置间距的依据。  相似文献   
949.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南省湘潭市2001年城区环境噪声网格布点及其监测结果总体进行了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的最优集合,并通过网格布点法与优化布点法对该市2002年和2003年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监测的等效声级和标准差平均值均<1dB(A),监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50.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220 k V电压等级的输变电网络将越来越多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对民众关心的220 k V输变电工程进行客观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实际问题。以某拟建220 k 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为例,介绍了评价因子尤其是电磁环境的现状监测、类比监测及模式预测综合分析,深入分析了该拟建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对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