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67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01篇
综合类   623篇
基础理论   153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215篇
社会与环境   98篇
灾害及防治   1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武器装备远程维修决策支援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在网络技术环境下武器装备远程维修决策支援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案,简述了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流程:数据源层、数据采集、数据仓库层、远程传输层、决策分析层、应用层等,介绍了系统的功能模块以及功能模块的功能、应用对象等。  相似文献   
862.
虚拟振动试验与真实试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虚拟振动试验是当今应用研究的前沿课题。以某中心承力筒为对象,由设计单位提供了承力筒的分析模型和承力筒试件,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分别独立地进行虚拟试验和真实试验,对比两者的试验数据,分析虚拟试验与真实试验结果的异同及其产生的原因,对建立的振动台分析模型和虚拟试验研究方法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863.
以2006年和2007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技术,对南京市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从2006~2007年,南京市耕地减少6723.72hm2,林地减少975.46hm2,而水域增加了1663.26hm2,建设用地增加了5191.11hm2,草地增加758.78hm2,未利用地增加了86.03hm2。与2006年相比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864.
以本溪典型区域为研究区,以高分辨率卫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利用不同波段的组合图像,借助eCognition软件,对地表地物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卫星遥感分析成果信息库。基于不同时相分类结果的变化检测,以及对研究区水体污染、矿区复垦、耕地变化、林地变化等的分析,定量分析了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此项研究工作为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规划、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对土地利用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865.
介绍了几种海上溢油监测技术的应用状况及优缺点,分析了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企业在溢油监测方面所做的工作,通过对应用情况的比较和分析,展望了未来海上溢油遥感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66.
杨立伟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2):173-179,194
基于SPOT_VGTNDVI时序数据和LandsatTM数据,提出了生态脆弱性遥感评价方法,获取了黄山区植被覆盖和土地覆被信息,分析了黄山~2001—2008年生态脆弱性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山区在这一时期生态脆弱性呈现波动性,但总体上趋于平稳。此外,利用黄山区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黄山区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与基于遥感技术的方法基本一致,证明所提出的遥感方法在生态脆弱性研究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67.
在Arcview 3.3软件的支持下,以厦门市1989年、1997年和2007年三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图为数据源,研究厦门的海岸变迁;通过搜集整理文献资料,总结围填海面积增长情况,研究表明:1980年以前,厦门的围填海以西海域和同安湾居多,西海域围填海面积达5 605 hm2,同安湾围填海面积2 796 hm2;1980年-1999年,整个厦门海域的围填海面积为982.05 hm2;2000年-2006年,整个厦门海域的围填海面积为762.44 hm2。长期多项海岸工程建设提升了厦门海洋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但也使得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海岸地形地貌改变、纳潮量大量减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质恶化等。  相似文献   
868.
人类正面临着水污染的严峻挑战,其中生活污水是水污染的一大来源。研究城市生活污水的液面偏振反射特性,对于水资源的监测与利用、环境生态保护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选取不同浓度的三个生活污水样本,应用二向反射光度计测了不同样本在2π空间的多角度偏振反射光谱数据,建立探测方位角、光线入射角、探测天顶角、偏振角、波段等方面对所测水体的偏振反射数据的关系,并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这为偏振遥感在水资源环境上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并对生活污水的偏振光遥感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69.
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组成和工作程序,分析了无人机遥感系统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优势,提出将该系统应用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和生态保护等环境保护领域多个方面的具体方式,同时对该系统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70.
Impervious surfaces are the result of urbanization that can be explicitly quantified, managed and controlled at each stage of land development. It is a very useful environmental indicator that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on surface runoff, water quality, air quality, biodiversity and microclimate. Therefor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impervious surfaces is critical for urb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land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and urban planning. Many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estimate surface imperviousness, using remotely sensed data with various spatial resolution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patial resolution on estimating surface imperviousness. We compare medium-resolution Landsat data with high-resolution SPOT images to quantify the imperviousness in Beijing,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verall 91% accuracy of estimates of imperviousness based on TM data was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e 81% accuracy of the SPOT data. The higher resolution SPOT data did not always predict the imperviousness of the land better than the TM data. At the whole city level, the TM data better predicts the percentage cover of impervious surfaces. At the sub-city level, however, the ring belts from the central core to the urban-rural peripheral, the SPOT data may better predict the imperviousness. These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need to combine multiple resolution data to quantify the percentage of imperviousness, as higher resolution data do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more accurate estimates. The methodology and results in this study can be utilized to identify the most suitable remote sensing data to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extract the pattern of the impervious land, which could provide the base for further study on many related urba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