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1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92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2005年5月2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内通往主景点的公路边坡暴发了一次崩塌灾害,崩塌土方量约4 000m3,灾害导致大量旅客滞留,对旅游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5.2公路边坡崩塌灾害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地质因素、地貌因素、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激发因素——暴雨、开采石灰石挖空山体的不合理经济活动、有利的地质条件——两地层交接部位和地形条件——山高坡陡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本区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具体分为应急处理和远期治理。  相似文献   
12.
溜砂坡的成灾机理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溜砂坡足我国西部山区公路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由于对溜砂坡的形成发展机理认识不足,目前采用的治理措施不能很好地解决溜砂灾害,有些工程措施反而会加大灾害程度。通过对川藏公路沿线溜砂坡的调查研究,阐述了溜砂坡的最基本特性是其生长性,分析了溜砂坡的成灾机理和危害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符合西部地区经济条件的溜砂坡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入渗条件下边坡破坏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的人渗能对土体强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它是造成边坡破坏的一个主要因素.不同含水量土质边坡的离心模型试验表明:边坡的破坏类型与其含水量大小有关,且主要存在两种破坏类型:一种是含水量较小时形成的拉裂缝破坏,另一种是含水量较大时形成的整体滑塌破坏;同时,含水量与边坡的最大稳定高度呈非线性关系.进一步的损伤力学分析表明,随着土体含水量的增加,损伤变量增大,并存在一个突变点;通过同离心模型试验结果比较,发现该突变点对应的含水量可作为两种破坏类型的判据.  相似文献   
14.
在对略阳电厂后部山体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电厂后部山体在开挖前后的稳定性问题,并对开挖后的坡体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灌丛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及丰度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喀斯特灌丛生态系统中不同坡位条件下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群落结构与丰度的变化,揭示不同坡位条件下影响灌丛生态系统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与丰度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差异显著,变化趋势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土壤AM真菌丰度变化趋势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与AM真菌丰度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RDA分析表明不同坡位条件下,土壤AM真菌与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植物均匀度指数显著影响土壤AM群落结构组成,而土壤有机碳、全氮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可见,不同坡位条件下,土壤养分与植物群落结构共同作用影响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说明利用AM真菌用于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时,微形态(坡位)对AM真菌的影响应该纳入考虑范畴.  相似文献   
16.
贵州喀斯特地区河网分布规律及其主控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喀斯特地区河网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主控自然要素的关系,运用GIS为主要分析手段,以贵州为研究样区,通过数字矢量化1∶5万水系图、降雨量分布图、地貌类型图、坡度图、岩性图等,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定量计算了不同类型区河网密度值,分析了贵州河网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贵州平均河网密度为781.84m/km2,受构造运动影响较为明显,整体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特点。非碳酸盐岩地区河网密度为1000.43 m/km2,石灰岩地区为597.16 m/km2,白云岩地区为779.41m/km2,河网密度与岩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非碳酸盐岩地区河网密度要远远高于碳酸盐岩地区,白云岩地区河网密度高于石灰岩地区;在垂直空间上,坡度≤2°时,河网密度最大,为1237.36m/km2,而坡度≥25°时,河网密度为379.37m/km2,随着坡度的增加河网密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苍溪县三清村高边坡的稳定性对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需要对高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本文针对三清村高边坡自来水厂段W1危岩体,采用悬臂梁力学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将计算所得的W1危岩体截面的最大剪切应力与截面允许的最大剪切应力进行对比,可以判断W1危岩体在自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和地震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该结果与野外的宏观判断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降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西南地区某堆积体为例,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理论,考虑降雨入渗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持续强降雨条件下该堆积体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场动态变化、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计算,结果表明:降雨入渗使坡体非饱和区土体的基质吸力减小,是导致堆积体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因素;随着降雨的持续,堆积体塑性区的范围及贯通距离增加,稳定系数逐渐降低,使整体失稳滑移的危险增大。  相似文献   
19.
在列举和分析比较当前岩土工程领域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各种主要方法的基础上,概述了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和优势,并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干坞大型临时工程拟建场地的岩质高边坡为实例,应用强度折减法基于FLAC3D软件对该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确定了边界条件和强度参数,计算了该边坡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自然工况下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底部开挖以后边坡趋于欠稳定状态,同时指出了边坡的关键变形部位,可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岩质边坡工程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中,其难题之一就是如何较准确地确定岩体强度参数,而边坡岩体抗剪强度是影响计算分析成果的控制因素,也是支护设计成败的关键所在。采用GH-B强度准则对深水河大桥4号桥墩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同时与采用M-C强度准则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H-B强度准则采用基于应力水平的塑性流动法则,更好地体现了节理岩体的变形和破坏机理,可有效反映岩体的非线性破坏特征,更加接近于工程实际,适于节理岩体的强度计算及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