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1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92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鹏  赵忠  李占斌 《生态环境》2001,10(4):301-306
通过对渭北黄土高原地区沟坡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和对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沟坡地土地自然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分析过程中,把当地主要造林树种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根系抗旱性特性纳入了分析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嘴头村和西坡村不同树种沟坡地上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自然生产力属于中等稍微偏上水平,而山杏(Prunus armeniacia var. ansu)、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的自然生产力水平则较低.两地沟坡地上的现实生产力计算结果则证明刺槐和山杏两个树种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具有较好的发展前途;而油松和侧柏的现实生产力水平则较低,其发展推广受到了限制.群众对沟坡开发治理的态度和对开发方案的认可对沟坡开发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讨论了考虑非饱和流渗作用下的土坡的数值计算分析,采用了不同含水量对抗剪强度影响的模型,求解带有渗透力作用项的土体弹塑性平衡方程得到土坡的应力应变分布,并应用于降雨滑坡的简单算例分析。由算例分析得知,利用非饱和渗流耦合应力的弹塑性来分析非饱和渗流而引起的土体滑坡的变形和发展是可行的,并值得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53.
城市黑臭水体的吸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潇蕾  李云梅  吕恒  朱利  温爽  雷少华 《环境科学》2018,39(10):4519-4529
黑臭水体是城市水环境的一个严重问题,对城市黑臭水体光学特性进行分析,是利用遥感技术手段进行黑臭识别的前提与基础.2016~2017年采集了长沙、南京和无锡的城市黑臭水体共计85个样点,非黑臭水体共计80个样点,并对水样的悬浮物等水质参数浓度以及水体组分的吸收系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黑臭水体的总颗粒物吸收系数、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总体上高于非黑臭水体.(2)黑臭水体与非黑臭水体的CDOM吸收系数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可用CDOM吸收特征波段440 nm和不同波段范围内拟合的吸收系数曲线斜率对黑臭水体进行区分.城市黑臭水体吸收特性的分析,将为黑臭水体的遥感识别和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黑臭水体中的高CDOM浓度,可以作为遥感识别黑臭水的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4.
为了解爆破后由急倾斜且具有水平裂隙发育岩体组成的边坡稳定性及其内部破坏规律,最终总结出爆破高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特征,使用基于颗粒流理论的PFC3D进行该工况模拟。利用PFC3D中的JSET和Bonds模拟非连续和连续性的岩体构造形式,以对实际的岩体中岩块和裂隙发育进行模拟。针对存在该类型构造发育边坡的实际工况,设置了13个爆破点的6个爆破方案进行模拟。研究了模拟结果表现出的边坡内部裂隙和位移随爆破高度的变化规律。其表明了对于同时起爆各爆破点而言,爆破高度越高爆破后边坡越稳定的结论,并分析了出现该现象的原因。说明了结论的普适性,同时该边坡实际的爆破情况也支持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55.
喀斯特坡地土壤流失监测结果简报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在贵州普定岩溶地质与生态研究综合试验站陈旗小流域内,采用全坡面大型径流场的方法,对6种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喀斯特坡地径流场次降雨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进行了监测。2007年7月到2008年12月期间的监测结果表明:6个径流场土壤流失量均非常小,年土壤流失量和年悬沙产沙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05~62.25 t/km2和0.03~8.68 t/km2,最大的为中度石漠化的稀疏灌丛径流场。喀斯特坡地土壤流失集中发生在降雨量超过60mm的降雨事件中,不同类型坡地间次降雨土壤流失量差异显著,最主要控制因素为地表径流量,同时也受到降雨特征和植被状况的影响。此外,前期降雨对坡地产流和土壤流失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前期降雨丰沛的条件下,坡耕地、稀疏灌丛径流场的地表径流量、次降雨土壤流失量相对复合植被、火烧迹地、灌草和幼林径流场均出现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56.
殷琨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1):168-170
多孔混凝土具有连续孔隙,空隙率约为15%~30%,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多孔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生态型护坡技术,融合建筑材料、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等多门学科,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于一体,实现了水利工程护坡技术和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57.
Soil erosion from agricultural land use runoff is a major threat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soil composition and water resource integrity. Sugarcane is an important cash and food security crop in South Africa, subjected to an intensive soil erosion, and consequently, severe land degrada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soil erosion and associated soil and cover factors under rainfed sugarcane, in a small catchment, KwaZulu‐Natal, South Africa. Three replicated runoff plots were installed at different slope positions (down, mid and upslope) within cultivated sugarcane fields to monitor soil erosion during the 2016–2017 rainy season. On average, annual runoff (RF)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from 10 m2 plots with 1163.77 ± 2.63 l/m/year compared to 1 m2 plots. However,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C)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10 m2 (0.34 ± 0.04 g/l) compared to 1 m2 (6.94 ± 0.24 g/l) plots. The annual soil losses (SL) calculated from 12 rainfall events was 58.36 ± 0.77 and 8.84 ± 0.20 t/ha from 1 m2 and 10 m2 plots, respectively. The 1 m2 plot, SL (2.4 ± 1.41 ton/ha/year) in the upslope experienced 33% more loss than the midslope and 50% more loss than the downslope position. SL was relatively lower from the 10 m2 plots than the 1 m2 plots, which is explained by high sediment deposition at the greater plot scale. SL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s (r = ?0.82) and soil surface cover (r = ?0.55). RF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lope gradient (r = ?0.88) and soil infiltration rate (r = ?0.87). There were considerable soil losses from cultivated sugarcane fields with low organic matter.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o mitigate soil erosion,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s and vegetation cover needs to be increased through appropriate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particularly in cultivated areas with steep gradients.  相似文献   
58.
针对井下采煤产生的大范围岩移必然最终改变原有地表形态并影响坡面侵蚀特征及规律这一特殊性,从井下与地表相结合的新视角,结合彬长矿区水土流失特征和典型煤矿采矿条件,以采厚、地表坡面坡度等因素为变量,构建了20个不同类型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并揭示井下采煤对地表坡面形态及侵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第一,地表坡面坡度会随采厚增加而呈现增大的趋势,且自然坡度越大,坡度变化量越大;相同采厚条件下,坡度增大率与坡面自然坡度整体上呈负相关。第二,地表坡面坡长会随采厚增加而呈现减小的趋势,且自然坡度越小,坡长变化量越大;随采厚增加,地表坡面坡长减小率与自然坡度呈先正相关后负相关的关系,自然坡度为26.57°是拐点。第三,采厚的增加会提高地表坡面产流产沙的强度,加剧坡面侵蚀,这种效应在坡度较小的坡面更加显著;井下采煤引起地表坡面坡度的增大是产生这一规律的主因。  相似文献   
59.
坡面泥石流是山地分布最广,出现频率最高的灾害现象。基于野外现场调查及室内实验分析,阐述了老里沟坡面型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并结合泥石流动力特征参数进行了危险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上坡面侵蚀沟道发育,为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降雨是诱发老里沟坡面流的主要因素;老里沟泥石流类型为高中频、小规模、粘性、暴雨型泥石流,属于中度危险泥石流沟。  相似文献   
60.
抗滑桩加固后边坡稳定性评价与桩位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失稳是影响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安全性的一类常见的地质问题,抗滑桩是边坡治理工程中常用的防治措施之一,但是目前考虑加桩后边坡的稳定性研究较少。针对抗滑桩加固后的边坡稳定性评价和抗滑桩桩位布设优化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重点综述了:抗滑柱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即国内外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实验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目前常用的抗滑桩最优布设分析方法,并指出了各自的适用条件;当前边坡工程中抗滑桩桩位优化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今后类似研究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