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55篇
  免费   1287篇
  国内免费   1317篇
安全科学   1709篇
废物处理   188篇
环保管理   3146篇
综合类   6790篇
基础理论   1310篇
环境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529篇
评价与监测   1909篇
社会与环境   950篇
灾害及防治   271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370篇
  2020年   453篇
  2019年   408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660篇
  2016年   675篇
  2015年   728篇
  2014年   698篇
  2013年   1049篇
  2012年   1021篇
  2011年   1007篇
  2010年   815篇
  2009年   769篇
  2008年   550篇
  2007年   845篇
  2006年   848篇
  2005年   762篇
  2004年   626篇
  2003年   663篇
  2002年   473篇
  2001年   453篇
  2000年   446篇
  1999年   316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0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9篇
  1973年   10篇
  197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81.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拟建小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用于小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中,根据本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环境质量参数,代入模型中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及预测,对用于环境质量评价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改进,即对网络模型的训练样本进行了扩充,从而提高了模型的抗干扰能力和准确性.将改进了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四川省资阳市沱江二桥拟建项目小区域的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 对该市小区域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环境质量评价是可行的,且评价结论客观,评价模型普遍适用.  相似文献   
982.
江河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江河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频发,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江河水源地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的风险评价是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对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采取适当的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83.
运用经济博弈论方法,研究高危企业社会保险投资与员工忠诚度问题,建立博弈模型,得出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并对影响企业社会保险投资概率和员工忠诚度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企业对于员工社会保险投资力度越大,或对于不忠诚员工的惩罚力度越大,或对于忠诚员工的奖励越高,越有助于员工忠诚企业。同时指出:企业对员工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会挫伤忠诚员工爱企强企的积极性;启发企业实行公平分配机制,来提高员工忠诚度和企业效益,要从积极的态度出发,以人为本,加大保险投资力度,为员工提供安全和生活保障;只有使双方的"非合作博弈"逐步过渡到"合作博弈",才能调动和爱护员工的爱岗敬业积极性。  相似文献   
984.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控制人因研究的转变趋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分析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特征及其事故机制的基础上,总结出目前安全控制的人因研究领域中的4种新趋向:分别是从关注个体因素到关注组织因素;从强调行政控制到呼吁社会控制;从考察近端因子到探讨远端征兆;从考核导向向优化发展导向。四大趋势的转变为系统的安全控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开辟了安全控制研究新的领域。最后,笔者结合4方面的转变,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企业安全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85.
运用data system.exe技术,对水环境评价系统功能模块进行设计;提出水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可视化软件的设计方法;建立水环境污染因子数据信息可视化软件,并应用该软件对石油化工企业的水环境进行了初步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在识别污染因子数据信息的同时生成与之相匹配的直观的模拟环境图像,有助于管理者进行及时分析与决策;通过输入水环境污染因子监测值后,系统可以自动判定环境的污染的程度,并把对应环境质量的级别、环境的安全程度以及污染对人体与生物的影响程度在图中显示出来,能够有效地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可靠度;评价示意图中的评价因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或更换,有助于该系统的推广应用,建立的环境污染因子数据信息可视化模型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86.
危险品运输实时监控及应急救援服务平台构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我国危险品运输监管及应急救援现状,提出构建"危险品运输实时监控及应急救援服务平台"的技术方案。设计了平台系统的技术框架,介绍装载于危险品运输车辆之上的"监控终端"以及应急救援车辆之上的"智能终端"的基本功能,并以环保部门为例阐述了服务平台与危险废物监管政务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及功能耦合,以及利用服务平台开展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救援联动流程。该平台可望解决"危险品运输多部门监管数据不一致以及多部门联动应急救援调度困难"这一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87.
基于现行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有许多不适应安全生产工作的问题,提出扩大基层安监体制新方案,目的在于解决基层安监体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该方案的核心是建立县区安监局直属的安全工程监测站,取代现有的乡镇街道安监站。定性为事业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建立一支安全技术专业人员队伍,以加强其力量,开展所有的安全工程监测等技术服务工作。为配合该项工作推进,应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以加强基层安监体制内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88.
思索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共性表象"违法、违章"背后的原因,提出"生产安全事故基因"概念。分析得出"去小概率性"、"社会责任缺失"和"非货币化产出分析能力短缺"3种生产安全事故基因,前两种基因是不可去基因,后一种是可去基因,三者会在不同的条件下以显性或隐性的形式呈现,并作用于生产过程;提出企业组织安全进化的常规对策——完善市场经济环境,创新对策——教育要为"安全"生产服务,强调学历教育系统在创新对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基因"分析及其对策,为安全生产培养安全管理人员和相关人才,推动安全生产,实现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89.
The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s related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of data both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mens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ology that integrates the time-space framework of air quality data to infer the temporal pattern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that could be interpreted for environmental decision purposes. Variograms that accommodate time and space lags were used for the analysis and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ts environmental meaning, in particular its relationship with traffic patterns is discussed. Data from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Lisbon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It describes a strategy to identify the type of vehicles responsible for certain pollutant levels, particularly for nitrogen oxides,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air quality European legislation to the city of Lisbon, Portugal.  相似文献   
990.
The personal exposure of children aged 9 – 11 years to particulate matter (PM10 and PM2.5) was carried out between January and September 1997 in the London Borough of Barnet. Personal sampling along with home, garden and classroom micro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as completed for all ten children. Each child was monitored for five days during winter, spring and summer. All children completed daily time activity diarie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any potential activities that could influence their exposure to particulate matter. Each evening a household activity questionnaire was also completed by the parents. Pers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s were used to sample personal exposure to PM10 and PM2.5. Harvard Impactors were used for the microenvironmental sampling of both size fractions. The children's mean personal exposure concentrations for PM10 during winter, spring and summer were 72, 54 and 35 µg/m3 respectively and for PM2.5 22, 17 and 18 µg/m3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sourc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alysis of the Teflon filters has been undertaken.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ticles have been identifi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al exposure concentrations and the different microenvironments will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