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39篇 |
免费 | 573篇 |
国内免费 | 10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9篇 |
废物处理 | 12篇 |
环保管理 | 249篇 |
综合类 | 776篇 |
基础理论 | 1103篇 |
污染及防治 | 157篇 |
评价与监测 | 72篇 |
社会与环境 | 120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95篇 |
2020年 | 108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88篇 |
2015年 | 103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120篇 |
2011年 | 157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116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146篇 |
2006年 | 94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说明,针对我省的实际情况从预防优于治理的思路出发,探讨了生物入侵预警机制的构建原则并论述了该机制的内容体系,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92.
Uncertainty,complexity and controversy in dolphin threat management: A role for post-normal science?
Managing fishing threats to populations of endemic, threatened Hector’s and Māui dolphins around New Zealand is a complex and controversial issue, underpinned by uncertain scientific knowledge. As such, it can be argued that it falls into the realm of post-normal science, which advocates transparency about uncertainties and stakeholder peer review of knowledge feeding into decision-mak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selected examples of modelling and risk assessment research relating to Hector’s and Māui dolphin threat management. It explores how knowledge is developed, shared and utilised by decision-makers, finding that uncertain scientific knowledge may be shared in ways that make it appear more certain, with some of the subjectivities involved in knowledge production hidden from view. Interviews with stakeholders illustrate how some stakeholders are aware of the subjectivities involved when uncertain knowledge underpins decision-making, so a lack of transparency may be leading to erosion of social trust in decisions made. This in turn can lead to a lack of support for dolphin conservation measures from key stakeholders such as the commercial fishing industry.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while moves towards increasing transparency and stakeholder involvement are apparent, a deeper embrace of post-normal science approaches to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would contribute to effective dolphin threat management in New Zealand. 相似文献
993.
以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研究对象,使用具有代表性的VOCs总量排放清单、各污染源成分谱及物种最大增量反应活性值(MIR),建立了2010年我国人为源VOCs基于臭氧生成潜势(OFP)的反应性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总OFP为84 187.61 kt,其中,烷烃6 882.53 kt,烯炔烃41 496.92 kt,芳香烃32 945.32 kt,卤代烃161.45kt,含氧有机化合物2 701.40 kt.OFP贡献前10种物种分别为丙烯、乙烯、间/对-二甲苯、甲苯、1-丁烯、邻-二甲苯、1,2,4-三甲苯、1,3-丁二烯、间-乙基甲苯和乙苯,占人为源总OFP的63.95%,仅占VOCs排放总量的31.84%.人为源三大污染源中,工业源贡献了49.29%的OFP,为最大贡献源,其次是交通源28.31%和农业源22.40%.建筑装饰、石油炼制、储存与运输、机械设备制造、交通设备制造和包装印刷为工业OFP主要贡献源;轻型载客汽车、重型载客汽车及摩托车为交通源OFP污染控制的重点;生物质燃烧两类子源均为农业源OFP重点控制对象.山东、江苏、广东、浙江和河南是我国人为源OFP贡献最大的省份,占人为源总OFP的39.65%.该反应性清单的建立,对我国基于反应性臭氧(O3)控制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通过检测流溪河水体18个采样点水样中的有机氯农药浓度,构建了淡水生物对有机氯农药的物种敏感性分布,并计算出各类水生生物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 the Species)值,预测了不同浓度有机氯农药对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otential Affected Fraction,PAF),最后采用商值概率分布法对流溪河水体的有机氯农药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流溪河水体中的有机氯农药浓度在216.41~389.70 ng·L-1之间,平均值为293.02 ng·L -1;甲体六六六(α-BHC)的HC5值最高,而硫丹硫酸酯和p,p'-滴滴滴(p,p'-DDD)对全部物种的HC5值均低于0.10 μg·L-1,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当污染物的浓度达到0.50 μg·L-1时,除甲体六六六、七氯之外,其余9种有机氯农药对全部物种的PAF值均超过了5%的阈值;除硫丹Ⅱ外,其余10种有机氯农药均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在假定保护95%物种的情况下,硫丹硫酸酯的生态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995.
于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连续1 a,利用湿沉降自动采样器采集了重庆缙云山的雨水样品,分析了样品中不同形态汞的含量,并计算其沉降量.结果表明,降水中总汞(THg)、溶解态汞(DHg)、颗粒态汞(PHg)、活性汞(RHg)、总甲基汞(Me Hg)、溶解态甲基汞(DMe Hg)、颗粒态甲基汞(PMe H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7.47~120.11、2.51~43.03、2.28~77.99、0.14~15.14、2.58×10-2~101.62×10-2、0.30×10-2~72.29×10-2、1.45×10-2~63.55×10-2ng·L-1.在计算各形态汞体积加权平均含量(VWM)的基础上,分别算出其年沉降通量为:42.71、23.51、19.20、5.87、0.61、0.34、0.27μg·(m2·a)-1.Me Hg占THg的比例是0.07%~3.79%(平均1.34%),而PHg占THg的比例以及PMe Hg占Me Hg的比例分别是10.49%~89.30%(平均49.95%)、4.31%~98.86%(平均43.14%).除Me Hg外,其它形态汞的含量和沉降量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THg、DHg、PHg的含量均为冬季最高而夏季最低,RHg的含量在春冬季明显高于秋夏季.THg、DHg、Me Hg、DMe Hg的沉降量与降雨量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趋势,均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RHg的沉降量也是春季最大,而冬季最小.缙云山大气汞沉降不仅受到降雨量、降雨频率以及其它气象条件的影响,也受到了人为活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996.
植物修复作为一项绿色且有效的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在近20年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过检索镉超富集植物相关关键词,对过去20 a(2002~2021年)科技文献中报道的中国镉超富集植物的物种特征、野外发现地在中国各植被地带的分布、原生境特征、地质特征和镉的地球化学进行归纳总结,为镉超富集植物的筛选提供建议.结果表明,目前报道的镉超富集植物有45种.在植物物种上,隶属22科,36属,其中菊科(Compositae)植物最多,为14种.由野外调查发现的镉超富集植物有25种,主要发现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其主要生长于铅锌矿周围的高浓度镉土壤上.归纳总结发现,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高浓度重金属土壤和长时间的驯化共同促进了超富集植物的形成.因此,具备这3点的区域可以视为超富集植物存在的高概率区域,并且超富集植物的野外筛选可以围绕此展开.最后,提出可以通过高概率区域识别和调查、富集能力验证、富集能力逆境习得筛查、生态型筛查、继代遗传检验和修复能力验证这6步,来进行超富集植物的筛选和植物超富集能力的鉴定. 相似文献
997.
青山水库底栖动物群落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年10月-1997年7月对青山水库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16种,其中寡毛类5种,水生昆虫7种,软件动物2种,蛭类和线虫各1种。青山水库底栖动物群落密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变化为库出口>库中心>进口。湖区底栖动物群落占优势的各类为:刺夹长足摇蚊(Tanypus punctipennis)、花翅前突摇蚊(Procladius choreus)和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青山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指示该水体已属富营养型,但从生物量上分析,目前青山水库应属中营养。 相似文献
998.
利用日本原子力学研究所于2010年9月提供的最新数据库,以北山的地下水为例,使用地球化学软件PHREEQC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结晶固体AmCO3OH·0.5H2O的溶解度很低,北山地下水中AmCO3+占主导优势,其次为AmSiO(OH)32+;Am在pH=4.5—5.8的条件下以Am3+和AmSO4+形态为主,在pH=5.8—8.3的条件下以AmCO3+和AmSiO(OH)32+为主,在pH=8.3—9.5的条件下以Am(CO3)2-为主;pH对Am存在形态影响很大,而pE对Am存在形态影响较小.CO2分压越大,水溶液中CO32-的摩尔浓度越低,使得Am(CO3)2-摩尔浓度降低,AmCO3+与Am(CO3)2-摩尔浓度之和也降低,而Am3+、AmHCO32+和AmSO4+的摩尔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999.
渤海湾海域生态环境的研究Ⅰ.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3年7月15日、2003年11月4日、2004年2月29日和2004年5月25日渤海湾海域的调查资料,对调查区内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细胞数量、优势种组成和随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以硅藻、甲藻为主,还有少量的金藻和蓝藻;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在春季最高,随后逐渐减少,至冬季达到低谷,季节变化属单周期类型.与历史资料相比,细胞数量、季节性变化和优势种的组成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00.
复垦对恢复矿区土壤生产力极为重要,但复垦土壤生产力重建的微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晰.为此,采集复垦8 a、复垦11 a、复垦14 a和复垦17 a这4个复垦时长和1个未复垦对照共75个表层土样进行16S rR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组成、潜在功能及其组装机制.结果表明:(1)群落丰富度随复垦时间增加而增加,且高于对照样.但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却随复垦时间增加而降低(P<0.05);(2)复垦土壤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主导地位,且前两者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样(P<0.05),后两者则相反(P<0.05);(3)复垦土壤中辅酶转运与代谢、翻译、核糖体结构与生物发生等8种功能呈正向演替,随复垦时长不断增强;(4)平原矿区微生物群落生态网络模块性良好,且关键类群多属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群落组装以确定性过程为主导,同质性选择贡献最大,主要受当地特殊环境操控.这些发现为改善复垦土壤生产力和生态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