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16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262篇
综合类   325篇
基础理论   159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49篇
灾害及防治   78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张杰  王玉颖  李冬  刘志诚  曹思雨 《环境科学》2020,41(3):1409-1417
选用SBR反应器R1和R2接种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以生活污水为进水,分别采用一次进水-曝气策略和多次进水-曝气策略运行,对运行过程中粒径变化及处理效果进行研究.实验表明,运行56和39 d后R1和R2成功实现污泥颗粒化;稳定运行后R1和R2中出水COD、TN和TP浓度(mg·L-1)分别为29.7、13.7、0.31和...  相似文献   
872.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森林的破坏与片段化、湖泊面积缩小、水域污染、滩涂湿地围垦和物种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原因,使生物多样性严重受协。在对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73.
近年来,有关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微囊藻毒素污染以及对微囊藻毒素生物毒性的调控研究成为全球环境关注的热点。基于对微囊藻毒素结构特性、生成机制、迁移转化规律和污染现状的探讨,归纳总结了微囊藻毒素的典型生物毒性及其毒性作用机制。为有效防控微囊藻毒素环境风险,深入探讨了微囊藻毒素的源消减调控策略、针对微囊藻毒素迁移过程的调控策略及针对微囊藻毒素毒理过程的调控策略。最后,对微囊藻毒素生物毒性作用机制及调控策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微囊藻毒素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74.
为探索我国污染土壤异位热脱附修复的碳减排路径,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理论,确定污染土壤异位热脱附修复碳排放核算系统边界和清单。将异位热脱附修复划分为土壤开挖、运输、预处理、主处理、尾气处理、最终处置6个过程,基于华东区域5个典型工程的能源及物料调研数据,核算了异位热脱附修复过程碳排放水平,识别出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减排策略。结果表明,异位热脱附修复1 m3污染土壤全过程碳排放为212.22 kgCO2eq,碳排放集中在预处理、主处理和尾气处理3个过程,尾气处理过程最高,占比为54%。从碳排放源上看,主要为间接碳排放,占比达62%。生石灰、天然气、NaOH碱性溶液等物料投入量是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修复后土壤外运距离超过300 km后,将会对全过程碳排放产生较大影响,应提高物料使用率、控制土壤外运距离,以实现修复过程碳减排。本研究结果可为污染土壤异位热脱附修复技术的低碳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5.
The anaerobic biodegradability of wastewaters from different chemical plants was determined by an integrated test strategy consisting of an anaerobic toxicity test, a static anaerobic biodegradation test and a continuously operated fixed bed reactor test. This integrated procedure offered a useful tool for screening wastewaters for anaerobic biodegradability. Four different wastewaters were tested for anaerobic toxic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One wastewater was used in subsequent testing in a fixed bed reactor which aimed to illustrate a potential design of an anaerobic treatment plant.  相似文献   
876.
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讨论了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和研究在军工材料开发、应用及其在武器装备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的技术内涵、试验与研究的模式和军工材料开发到武器装备应用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发展军工关键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试验与研究的总体战略和目标。结合国情。提出了军工关键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与研究和关键材料体系环境适应性数据完善.军工关键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自主保障能力建设.军工关键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技术的提升等3方面重点发展和研究内容的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877.
Sun B  Zhang L  Yang L  Zhang F  Norse D  Zhu Z 《Ambio》2012,41(4):370-379
Non-point source (NPS) pollution has been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China since the 1990s. The increases of agricultural NPS pollution in China is evaluated for the period 2000-2008 by surveying the literature on water and soil pollution from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and assessing the surplus nitrogen balance within provinces. The main causes for NPS pollution were excessive inpu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s, which were partly the result of the inadequat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s and the rapid expansion of intensive livestock production with little of waste management. The annual application of synthetic nitrogen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in China increased by 50.7 and 119.7%, respectively, during 1991-2008. The mitigation measures to reduce NPS pollution include: correct distortion in fertilizer prices; improve incentives for the recycling of organic manure; provide farmers with better information on the sound use of agro-chemicals; and tighten the regulations and national standards on organic waste disposal and pesticides use.  相似文献   
878.
为明晰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十四五\"需求,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推进辽河流域治理与保护进程,通过调研历史监测数据、统计年鉴等资料,回顾辽河流域水环境演化和治理历程.将辽河流域的治理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991—1999年),该阶段流域水环境呈重度污染并持续恶化,环境治理逐渐起步;第2阶段(2000—2006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控源治污初显成效;第3阶段(2007—2019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整体持续提升,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有力支撑流域综合调控.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颇显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经历了从单一的控源治污向河流综合治理转变,污染程度由重度转为轻度,但流域水污染控制依然不容乐观;②辽河流域属寒冷地区缺水型河流,生态流量不足;③水质改善及水生态恢复成果不稳定;④流域管理机制体制有待完善.\"十四五\"应针对性增设分水期考核方式和水生态考核指标,完善水环境标准;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科学施治,构建减排和增容相结合的水污染控制模式,推动水量、水质、水功能良性循环发展;建立流域统筹管理、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79.
880.
针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从环境信息化目标体系、政策体系、组织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信息获取体系、信息资源体系、信息系统体系和评估监督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环境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框架,用于指导环境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