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094篇 |
免费 | 1967篇 |
国内免费 | 485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170篇 |
废物处理 | 464篇 |
环保管理 | 3929篇 |
综合类 | 14695篇 |
基础理论 | 2420篇 |
环境理论 | 9篇 |
污染及防治 | 2093篇 |
评价与监测 | 1363篇 |
社会与环境 | 1537篇 |
灾害及防治 | 12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8篇 |
2023年 | 595篇 |
2022年 | 878篇 |
2021年 | 1045篇 |
2020年 | 1068篇 |
2019年 | 869篇 |
2018年 | 711篇 |
2017年 | 960篇 |
2016年 | 1164篇 |
2015年 | 1175篇 |
2014年 | 1296篇 |
2013年 | 1536篇 |
2012年 | 1836篇 |
2011年 | 1998篇 |
2010年 | 1365篇 |
2009年 | 1492篇 |
2008年 | 1119篇 |
2007年 | 1705篇 |
2006年 | 1628篇 |
2005年 | 1393篇 |
2004年 | 1181篇 |
2003年 | 1100篇 |
2002年 | 945篇 |
2001年 | 830篇 |
2000年 | 759篇 |
1999年 | 693篇 |
1998年 | 477篇 |
1997年 | 418篇 |
1996年 | 283篇 |
1995年 | 286篇 |
1994年 | 203篇 |
1993年 | 211篇 |
1992年 | 131篇 |
1991年 | 77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28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7篇 |
1973年 | 8篇 |
1971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介绍了虚拟试验技术在电子产品评估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首先论述了虚拟试验技术产生的背景及其技术优势。然后结合国外的研究状况,重点对电子产品虚拟试验评估技术的基本流程和涉及的关键技术作了总结和归纳。最后,指出虚拟试验技术在电子产品评估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九龙江流域氮的源汇时空模式与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综合运用定位监测、野外试验、模型模拟与GIS技术等手段和方法,定量研究了南亚热带地区九龙江流域和五川小流域氮的大气沉降、河流输送(地表径流)、淋失、反硝化和氨挥发等输入输出(源汇)时空模式与机理.结果表明,九龙江流域氮"源"以化肥与饲料输入为主(占总输入125.6kg·hm-2的86%).氮"汇"以氨挥发和河流输送为主(占总输出72.9kg·hm-2的82%).氮输入后50%以上进入大气和水环境,14.5%通过河流输送至河口与近海.大气氮沉降通量为14.9kg·hm-2,其中干沉降占34%,湿沉降占66%,形成1:2的干湿沉降结构;源于化肥施用与畜禽养殖引起的强烈氨挥发,氮沉降集中在春夏两季(占全年80%),且以铵态氮为主(39%以上).氮的径流输出及河流输送受人为氮输入与水文条件的双重控制,2004年九龙江向厦门海域输送无机氮11.5kg·hm-2,其中90%发生在春夏秋季(同期流量占全年89%);五川小流域总氯径流输出负荷为67.1kg·hm-2,其中85%发生在施肥量大、降雨集中的春夏两季(作物生长期);基流与降雨径流分别贡献25%和75%.总氮淋失负荷为27.5kg·hm-2,占总输入的9%;pH<5的酸性土壤带正电荷导致氮淋失以铵态氮为主(约占40%).九龙江流域反硝化通量为7.7 kg.hm-2,而氮挥发高达42.1kg·hm-2,氨挥发主要来自化肥施用与畜禽养殖(分别贡献50%和39%).减少春夏时期肥料氮的输入(养分管理),有效截留雨季的降雨径流(水文控制)是该流域氮素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沂河4条支流浮游植物多样性季节动态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2006年11月—2007年8月对沂河4条支流水体浮游植物展开调查. 结果表明:东汶河、蒙河、涑河和柳青河内检测到的浮游植物分别为75,67,70和80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细胞密度季节变化明显. 东汶河、蒙河、涑河和柳青河水体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2.97~3.96,3.05~3.35,2.86~4.02和1.74~2.89;Margalef指数分别为2.92~4.42,2.44~4.03,3.07~5.38和1.23~2.76;Pielou指数分别为0.78~0.92,0.71~0.94,0.73~0.89和0.48~0.90. 4条支流的细胞密度分别为1.54×107~5.69×107,0.28×107~12.64×107,0.97×107~3.19×107和4.17×107~9.96×107 L-1. 综合水质评价结果:东汶河和蒙河为β-中污型—寡污型,涑河为β-中污型—清洁型,柳青河为α-中污型—β-中污型. 水质从优至劣排序为涑河>东汶河>蒙河>柳青河. 东汶河和涑河为温度制约型,蒙河和柳青河为温度和营养盐制约型. 相似文献
74.
随着国家对流域水质改善要求的逐渐提高,流域污染源管理变得日益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CPNTOOLS的辽河流域畜禽养殖行业污染源仿真技术,并采用CPNTOOLS软件对辽河流域内一家典型畜禽养殖基地进行了仿真研究,经过多次仿真与数据统计分析,分别得出了该畜禽养殖基地的CODCr,BOD5,NH3-N,TP,TN日排放量的正态分布均值在90%,95%,99%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并结合排水量分别计算出各污染物指标排放浓度的区间。结合BAT处理技术对污染物浓度削减进行了计算仿真,并得出了处理后CODCr,BOD5,NH3-N,TP,TN排放浓度的正态分布均值在90%,95%,99%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以及排放浓度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相似文献
75.
长江口滨岸水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通过测定长江口滨岸9个典型采样点上覆水与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水平,分析其组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枯季上覆水中PAHs浓度高于洪季,平均浓度分别为1 988 ng/L和1 727ng/L;表层沉积物中的PAHs也为枯季高于洪季,平均浓度分别为1 154 ng/g和605 ng/g;Phe是水和沉积物中PAH的主要成分.温度是控制上覆水中PAHs季节性差异的主要因素,而有机碳(OC)与碳黑(SC)则控制着沉积物中PAHs的富集;长江口滨岸复杂的水动力条件与各种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输入影响了PAHs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河口滨岸PAHs来源的复杂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长江口滨岸水-沉积物间的PAHs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该区生物造成潜在不利影响.其中,上覆水中个别PAH化合物的浓度水平已达到欧美等国生态毒理评价标准或超过了美国EPA水质标准,BaP浓度超过了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浓度;表层沉积物中部分PAH化合物的含量超过了ER-L值和ISQV-L值. 相似文献
76.
空中战场复杂电磁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信息化条件下,空中战场呈现出电子设备密集、电磁环境复杂的特征。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各武器装备受到来自不同平台、不同形式的电磁威胁。这些电磁威胁造成了空中战场武器装备性能下降,指挥控制难度增大,整体作战能力降低。在分析空中战场电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对空中战场的电磁威胁环境进行了研究,还分析了复杂电磁环境对空中作战的影响。并从强化电磁环境意识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7.
类比法在圆明园防渗工程环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以其复杂性、需长期监测的特点成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难点。文章采用了类比法,以圆明园防渗铺膜工程的生态影响评价为例,选取了铺膜1年的圆明园26#湖,铺膜3年的北京植物园湖,铺膜10年的中央党校湖,清淤未铺膜的颐和园昆明湖和未清淤未铺膜的密云水库作为类比对象,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底栖动物、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和水生维管植物进行了类比,为圆明园防渗工程的生态影响评价和预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实践证明,合理的类比法应用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工程项目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8.
针对畜禽养殖是造成农村水环境生物性污染的主要原因,指出用常规生化检测技术耗时长、效率低,不能满足环境管理的要求:应用PCR技术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高、敏感性强、耗时短,与常规分离鉴定方法比较,完全符合实验证明,PCR技术可很好的应用于沙门氏菌污染的调查与监测。 相似文献
79.
超高盐高磷废水磷酸盐还原系统构建过程中磷系统转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现有除磷技术存在的问题,以高盐高磷榨菜腌制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磷酸盐生物还原系统构建过程中磷形态的转化.结果表明,以3%的盐度(以NaCl计,下同)废水启动反应器,通过两阶段盐度逐步提升法,在进水有机负荷(COD)0.45kg.(m3.d)-1,磷负荷(PO43--P)5.0 g.(m3.d)-1,DO 6 mg.L-1,水温30℃,且未排泥的条件下,成功构建了超高盐(7%盐度)条件下的磷酸盐还原系统.通过该磷酸盐还原系统运行26个周期中,对磷平衡及污泥中磷形态转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中平均每日有41.8 mg.L-1的外源磷损失,而污泥中共有155 mg的内源磷通过磷形态转化以及磷酸盐还原途径损失,占外源磷损失量的14.2%,占系统磷损失总量的12.5%.系统构建过程中污泥的磷形态主要以Org-P→NaOH85-P→HCl-P→NaOH-P→BD-P→H2O-P途径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80.
介绍了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工程的特点和环境监理的现状;结合填埋场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实践,分析并总结了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要点,即制订切实的监理方案,对工程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做好巡视、旁站监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的监理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