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6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1093篇
安全科学   406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1363篇
综合类   2811篇
基础理论   942篇
环境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382篇
评价与监测   401篇
社会与环境   596篇
灾害及防治   28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386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1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采用全球气候模式Nor ESM1-M产生的RCP2.6、RCP4.5、RCP6.0和RCP8.5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和植物异戊二烯排放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异戊二烯排放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气候变化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气温上升,年降水量和辐射强度波动较大,呈增加或下降趋势.毛竹异戊二烯平均日排放速率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比基准情景下高约30μg·g~(-1)·d~(-1),在RCP8.5情景下比基准情景下高约48μg·g~(-1)·d~(-1);毛竹异戊二烯日排放速率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与基准情景下的差异在1~90 d和301~365 d较小,在91~300 d差异较大;相比基准情景,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毛竹异戊二烯日排放速率在1~190 d(平均增加15%以上)和271~365 d(平均增加20%)增幅较大,在191~270 d增幅较小,在RCP8.5情景下增幅最大(平均增加17%).另外,毛竹异戊二烯年排放速率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比基准情景下约高10000μg·g~(-1)·a~(-1)以上,在RCP8.5情景下比基准情景下约高13%.研究表明,未来气候变化将使毛竹异戊二烯排放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22.
针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径流及最大日流量变化影响的定量识别问题,以华南湿润区武江流域为例,分别采用HIMS(Hydro-Informatic Modeling System)模型和敏感性系数法,从日和年尺度定量模拟和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最大日流量和径流变化的影响过程及贡献率。结果表明:HIMS模型在武江流域适用性良好,日尺度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纳西效率系数分别为0.85和0.77,水量平衡误差绝对值分别为3.1%和3.3%;两种方法均表明气候变化是引起流域年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导致了流域径流量的减少,但贡献率较小。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导致了流域年最大日流量的增加,气候变化对年最大日流量增加的贡献率为94%,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则为6%。相较于年均径流量,气候变化对年最大日流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3.
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及其归因研究一直备受全球关注,现阶段研究多侧重于水文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针对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相互关系的研究不足。论文利用Mann-Kendall法、去趋势波动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探究长江源区1957—2012年水文气象要素趋势性、波动性和周期性变化规律,分析水文气象要素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的相关关系,通过研究水汽通量揭示大尺度环流因子对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长江源区气候暖干化,进入21世纪后,长江源区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序列具有正长程相关性,长江源区气候未来会继续呈现暖湿化变化趋势。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都存在着1~5、10~24和25~45 a三种时间尺度周期变化规律。南亚季风是影响长江源区降水量和流量较为重要的大气环流因子,南亚季风驱动下的西南方向气流是长江源区主导气流和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24.
利用磷吸附指数(PSI)、磷吸附饱和度(DPS)和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研究了2016年10月和2017年5月海州湾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及潜在释放风险.结果显示,2016年秋季PSI变化范围为99.58~199.39[mgP/(100g)]/[μmol/L],DPS变化范围为23.118%~34.289%;2017年夏季PSI变化范围是130.29~198.57[mgP/(100g)]/[μmol/L],DPS变化范围为25.545%~42.135%,两次调查中PSI和DPS均表现出相反的平面分布趋势.PSI和Alox、Feox呈显著正相关,说明Feox和Alox是影响海州湾表层沉积物吸附磷的主要因素,且Feox占主导作用;DPS与Alox和Feox分别表现出了显著负相关性和极显著负相关性,说明Alox和Feox含量的增大会降低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饱和度.2016年10月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的变化范围为11.59%~34.18%,2017年5月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的变化范围为12.86%~32.34%,从2次调查结果整体来看,海州湾表层沉积物的磷释放风险为中度风险.  相似文献   
25.
石墨烯在防腐涂料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叙述了石墨烯结构性能以及当前主流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概述了最近几年来石墨烯在防腐涂料中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石墨烯在涂料中的添加量、分散技术、原位改性等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涂层中分散均匀添加量适中的石墨烯可以对防腐涂料性能有较大的提升,探讨了石墨烯在防腐涂层中的应用机理,同时对石墨烯防腐涂料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6.
周燕  卢新卫 《地球与环境》2018,46(4):381-387
文教区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以及职工的身体健康。本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采集的西安市文教区表层土壤样品中的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进行含量检测,分析其组分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西安市文教区表层土壤中∑PAHs含量为0.290~4.147μg/g,平均值为1.515μg/g,7种致癌多环芳烃的含量为0.079~2.093μg/g,均值为0.593μg/g,土壤PAHs污染较为严重。其中4环的高环PAHs为土壤PAHs污染的主要物质,平均占∑PAHs含量的40.72%。源解析结果表明西安市文教区表层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燃烧、煤及生物质等的不完全燃烧。终生癌症风险评价表明西安市文教区表层土壤中PAHs污染对其生活在周围的人群产生的终生致癌风险性较小,但71.4%的样点达到严重污染水平,产生的间接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7.
阿图什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阿图什市“八五”至“九五”期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不同年度、不同季节及不同污染因子的动态变化趋势.结合当地能源结构、气候特征、城市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指出影响阿图什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为防治和减轻阿图什市的空气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多氯联苯的气相色谱/质谱/质谱(GC/MS/MS)法测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质谱(GC/MS/MS)法测定多氯联苯(PCB),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地表水样品检测时,样品只须进行简单的液液萃取-浓缩,不须任何净化过程即可上机分析,方法检出限低于ng/L级。  相似文献   
29.
Cadmium, copper, lead, nickel and zinc concentrations were analys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in surface soil and tree bark from different districts of Abuja, Nigeria,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atmospheric trace metal input in the area.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some of the studied metals were observed in the soil and tree bark samples from the commercial/high traffic areas of the city compared to backgroundvalues. In soil samples,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the metals were 0.6±0.4, 18.0±4.0, 281±39, 16±4 and66±23 g g-1 dry weight for Cd, Cu, Pb, Ni and Zn, respectively, whils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in tree bark were 0.3±0.2, 12±4, 133±32, 13±3 and 61±10 g g-1 dry weight for Cd, Cu, Pb, Ni and Zn, respectively. The trend in trace metal levels suggested that automobile emissions are a major source of these metals a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Pb and Zn were recorded in the commercial areas of the city known for their high traffic densities. The levels of metal in the study area were relativelylow compared to levels found in some larger and older cities in various countrie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30.
The Prairie Adaptation Research Collaborative (PARC) has implemented an Internet Map Server (IMS) at the PARC web site (www.parc.ca) to 1) disseminate the geo-referenced results of PARC sponsored research on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adaptation, and 2) address data,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within the PARC network of researchers and partners. PARC facilitates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adaptation to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Canadian Prairie Provinces. The web site is intended as a platform for sharing information and encouraging discussion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adaptation. The IMS enables scientists and stakeholders to apply simpl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to geo-referenced biophysical and social data, and dynamically create maps that display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With a limited capacity for spatial analysis, most geo-processing and the climate impact modeling is done offline within a GIS environment. The IMS will serve the output from climate impact models, such that the model results can be customized by the web site user and be most readily applied to the planning and analysis of adapt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