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2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41.
结合劳动保护经济学理论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论述了股份制企业中实行目标管理,用宏观指标控制与具体指导相结合,量化考核,使安全管理工作有机地融于新机制的整体管理之中,为新机制的正常运转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2.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方法与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方法在使用中的利弊 ,指出了《冶金矿山矿井通风系统鉴定指标》中某些指标的缺陷 ,提出了修改意见 ,并根据国内冶金矿山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相似文献   
243.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的一大进步。本文从其涵义入手,简要介绍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44.
明晰生态补偿的价值目标,既是健全我国生态补偿政策体系、体现公共政策属性的关键,也是调动各方生态保护积极性、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现实需要。本文首先评述了关于生态补偿价值目标的研究进展,认为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比较欠缺,亟须补充;其次对于国际上生态补偿的价值目标选择,从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农民减贫脱贫、推动城乡生态公正以及提高农民生态参与意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反思国内生态补偿价值目标的问题,本文提出生态补偿机制完善与价值目标导向:①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面向多元价值目标构建生态补偿机制;②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③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④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促进城乡生态公正;⑤加强生态补偿政策宣传激发公民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245.
为应对CO2驱油过程中油井管材腐蚀严重、管线穿孔、破损现象,为油田优选缓蚀剂刻不容缓,针对油田某CO2驱注采井不同注采周期分析其井筒温度压力场,通过对现场使用的缓蚀剂A,开展缓蚀剂的室内评价,预测全井段管柱腐蚀速率,计算油管柱剩余强度和油管柱安全系数,评价该井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腐蚀失效周期,综合评价缓蚀剂防腐效果。结果表明:添加缓蚀剂后,油管安全生产周期明显延长,腐蚀速率控制在工程设计允值之内,该方法能有效评价缓蚀剂的应用效果,为现场缓蚀剂选择及管柱强度安全校核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46.
梅竹松  胡相华  吴伟 《化工环保》2018,38(5):599-604
针对某退役化工企业地块的关注污染物硝基甲苯一氯、二氯代物的历史形成、污染状况和土质特点,在小试技术验证的基础上,采用化学淋洗—H2O2-O3-UV复合催化氧化技术进行受污染土壤异位修复的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该技术能较好地适用于关注污染物的土壤修复工程,修复后指标明显优于目标值,且造价和运行费用较低,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47.
首先,将"零和收益"的博弈思想引入到SBM模型中,构建了基于零和收益的碳减排SBM效率分配模型(ZSG-SBM)。然后,基于"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整体碳强度降低18%的减排约束,从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费结构2个维度设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系统的4种发展情景,应用上述ZSG-SBM模型对碳减排目标进行了省际层面的效率分配。并通过对比各省经济发展现状和碳减排目标的分配结果,分析了各省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结果表明:采用ZSG-SBM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效率分配后,30个省份的投入、产出指标实现了有效配置,碳排放效率到达效率前沿。政府基于"公平"导向的行政分配方案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基于ZSG-SBM模型的效率分配方案更符合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要求。在碳强度约束的基础上,能源强度的再约束将迫使各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从而提升我国整体碳排放效率。"十三五"时期,我国有16个省份的碳减排目标分配结果大于18%的平均标准,各省应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选择差异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48.
Eun-sung Kim 《环境政策》2016,25(3):454-474
The climate change policy design of the Lee Myung-bak administration was the outcome of interest group politics around the greenhouse gas and energy target management scheme, carbon taxes, and the emission-trading scheme. Using qualitative methods, this research examines powerful stakeholders and their interests at play in Korea’s climate change policymaking processes. It also link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limate change policy to the legacy of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and examines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alism in the design of the three climate change policies. The Lee administration strongly promote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alism, which created a new growth engine in an environmental field, while bolstering manufacturing businesses and excluding the views of environment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from the target-management and the emission-trading schemes. The Lee administration also sought to facilitate pro-business measures such as low taxes, which led it to reject a carbon tax. Therefore,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alism was central to the politics of the Lee administration’s climate change policy design.  相似文献   
249.
在《巴黎协定》设置的混合减排机制下,中国的INDC尽管自主提出,但也受全球气候目标及全球减排进展的影响。本文基于气候公平的不同原则,建立了公平分配未来碳排放空间的综合性框架,并利用最新情景研究数据,分析了2℃和1.5℃目标对中国INDC力度以及长期排放路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比2℃目标,1.5℃目标对本世纪内全球累积碳排放空间、关键时点的减排目标、近期减排力度以及碳中和时间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根据公平分配方案的评估结果表明,2℃目标下,中国现有INDC在责任方案下能够满足减排要求,而在其他方案下存在排放差距。而在1.5℃目标下,中国在四个方案下均无法满足减排要求,且排放差距进一步扩大。第三,2℃和1.5℃目标对中国确定长期排放目标以及碳中和时间,也会产生显著影响。相比2℃目标,1.5℃目标下,中国2050年排放相对2010年下降率需要再增加约15个百分点,实现碳中和的时间需要提前15年左右。因此,中国需要根据公平分配研究给出的提高INDC力度要求的区间,提前准备《巴黎协定》后关于全球盘点和INDC更新议题新一轮谈判的应对策略,同时应尽早启动制定长期低碳发展战略的政策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250.
山地城市污水特细砂除砂系统目标粒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强  王琦  胡澄  徐志恒  李华 《环境工程学报》2014,8(7):2653-2657
三峡库区重庆段污水处理厂长期受污水特细砂影响;污水中特细砂平均粒径仅182.6μm,而传统沉砂池通常以粒径大于200μm砂粒去除率来衡量沉砂池除砂效果;参考国外传统除砂设备性能参数估算特细砂总去除率仅为51.2%,若考虑砂水分离器效率等因素,则实际去除率更低。基于重庆"特细砂"的粒径分布特征、除砂效率理论计算分析认为,特细砂除砂装置的设计研发时,除砂粒径分界点或目标粒径为100μm,并以粒径≥100μm细砂去除率来衡量沉砂池的除砂效果,能保证粒径分布曲线中70%~95%的特细砂得到有效去除,能满足污水处理厂对特细砂的去除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