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0篇
  免费   2502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安全科学   480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1472篇
综合类   5957篇
基础理论   1081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96篇
评价与监测   666篇
社会与环境   1480篇
灾害及防治   421篇
  2025年   116篇
  2024年   244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410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377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432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539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533篇
  2012年   667篇
  2011年   686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447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588篇
  2006年   586篇
  2005年   504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9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河流生态用水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完善河流生态用水综合评价,从水循环中河流生态用水角度出发,以河流水量收支平衡规律为理论基础,考虑河流本底水质,采用本底水质、排放水质和河流控制目标污染物浓度表达河流生态新污径比,并推导出污水排放允许极限值,深入探讨了河流生态用水的质与量综合评价,改进了二元循环下河流生态用水的水量水质计算方法和河流生态用水的综合评价新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河流生态用水质与量综合评价模型。用此模型对黄河2002~2005年为例进行实力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污水一级达标排放和不调水情况下,黄河生态用水水量比例在335%~545%,在Tennant等级中为较好状态,但水质不满足要求,bo>Blim;②在污水深度处理达到95 mg/L(COD),不调水情况下,黄河生态用水质与量满足生态环境需水要求,综合评价合格;③在污水一级达标排放和南水北调调水40亿m3情况下,黄河生态用水水量比例有较大提高,综合评价合格。这说明,黄河生态用水问题不仅是水量短缺,而且水质问题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12.
从城乡、产城、区域和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衡量长江经济带105个地级及以上市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性,并运用泰尔系数和探索性空间分析考察协调性的空间差异和时空演化,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协调性存在明显的反地势分布和\"城市圈俱乐部\"特征;东、中、西部城镇化协调性差异随时间越来越明显,东部城市主要体现在非省会城市之间的差异,中部主要体现在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的组间差异,西部主要体现在省会城市之间以及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之间的组间差异;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协调性表现出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协调性高的区域开始集聚在一起,这种趋势随时间不断增强并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213.
南京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准确地评价地区农业资源,对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系统论观点出发,将地区农业资源分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能够较好地反映系统结构特征、不同样点差异及满足易于收集、便于数量表示和定量处理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选择了若干评价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区位商法等评价方法,对南京地区的主要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与社会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资源优势度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部小区的农业资源具有整体优势,南部和中部的资源利用较为合理,北部小区则具有较为丰富的后备资源。最后,根据各地资源要素的不同组合,简要给出了较适宜的开发途径,为该地农业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14.
On the Solovetskiye Islands, subtundra forests and forest-tundra crooked forests are considered to be zonal biocenoses, as this region is intersected by the 12°C isotherm for July, which mark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northern taiga and forest-tundra zones in northern Europe. The formation of extrazonal tundras on the islands is attributed to the cooling effect of the sea and the prevalence of cold northeasterly winds in the growing period. Herbaceous and herb-bilberry forests similar to their middle-taiga counterparts develop in this region due to a convective heat flow anomaly of high intensity (up to 40–50 W/m2). The phenomenon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an active heat source in the crust under the archipelago. This source is probably a diapir fold involving the upward movement of the mantle.  相似文献   
215.
“十五”计划是我国21 世纪的重大发展计划,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十五”计划和2015 年远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改变“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发展模式,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国民经济体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本文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十大目标  相似文献   
216.
根据三峡库区初期水位涨落情况,以空间代替时间法,连续两年对典型消落带区域地上植被进行调查,通过计算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来分析不同水淹时间下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水淹区段在未水淹时,植物生态位宽度普遍较窄,此时生态位明显特化,而第二年水淹极大的增加了适应干湿变化的物种的优势度。水淹前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只有12对,小于0.2种对为189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103对;水淹后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有24对,小于0.2种对为53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6对,说明生境由干燥到湿润的变化,对湿润环境相对适应的物种存活,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明显增加。经两年水淹区段中,第一年以毛马唐的生态位宽度最高,其余17种物种生态位宽度小于0.2的物种占优势物种的61%,第二年以雾水葛和鳢肠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余15种物种生态位宽度小于0.2的物种占优势物种的50%,共同出现的物种仅有8种。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由5对上升到17对,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种对由10对减低到2对,说明连续水淹产生更加均一的生境类型,对资源要求相似的物种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217.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社会信息技术的传输,使大量的要素(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城市群空间内集聚与扩散,加密城市群空间内城市联系。在基于公路运输、普通列车、高速列车以及百度指数4个要素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流\"网络结构特征进行探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内城市联系虽具备了网络化规模,但城市间的联系不均衡,以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为多中心的协调网络发展格局特征明显;(2)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空间流\"特征呈现三角形网络结构,其三角形的顶角分别由上海(沪)、南京(宁)与杭州(杭)3个核心节点城市构成。在空间结构内部,形成若干次级城市网络连线;在空间分布上,北翼网络化程度较高于南翼线性联系程度,区域联系强度以\"沪—宁\"、\"沪—杭\"沿线向两侧递减;(3)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5个核心城市排名处于网络中心的前列,扬州、南通、泰州、舟山等周边城市相对靠后,这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吸虹效应\"有关,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中心城市会向周边地区提供服务与经济辐射,完善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18.
:通过对阿斯旺高坝和尼罗河的实际考察和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 ,介绍了埃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官员和专家对阿斯旺工程的看法 ,对阿斯旺高坝及其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评述。认为阿斯旺工程是一个成功的工程 ,它对埃及发挥的巨大影响和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确被很多批评者盲目地夸大了 ,其中也包含有政治因素。中国在修建水利工程时 ,要对环境的影响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 ,并采取措施把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阿斯旺高坝运行近 30年 ,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数据 ,这些成果和结论对三峡工程具有直接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19.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恢复与可持续经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在空间上发展不均匀,无明显垂直分带,且分布分散,人为干扰严重。目前,在70多个植被类型中,森林类型占25个,江岸两侧海拔800 m以下地区森林已经很少。森林类型中,马尾松、柏木林的分布面积最大,并在许多疏林中成为主要树种,主要是飞播或人工种植。库区大于25°的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17.5%。库区薪炭林仅能满足农村用能总需求量的10.78%。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对森林的不合理砍伐导致脆弱的土壤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生产力下降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库区土壤年侵蚀量达到2.9亿t。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对库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影响将是长期的。调查结果同时表明,库区植物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种类在5 032种以上,而且乡土树种多。分析认为,只要抓住三峡工程建设的契机,紧密结合国家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充分利用良好的生物学基础,科学地封山育林,分带逐步恢复,同时,因地制宜,退耕还林,发展森林能源,建设多目标复合和多种模式并存的林业经营体系,发展经济,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森林经营环境,实现森林恢复,形成合理布局的水库森林防护系统,促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20.
长江经济带是世界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生态屏障是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以金沙江区段为主的长江上游地区在流域生态屏障建设中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实地调研,以地处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滇川黔3省结合部的昭通市为例,分析了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屏障建设的互动机理。首先分析了昭通市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指出优化产业结构是昭通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昭通市应通过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以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屏障建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