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8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387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101篇
综合类   774篇
基础理论   207篇
污染及防治   222篇
评价与监测   307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1.
Eichhornia crassipes (Ec) and Lemna minor (Lm) are aquatic plants. They are considered as weeds of the water and approach being a scourg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choking waterways and hindering transport upon them. 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known to readily remove heavy metal ions from water.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use of non-living plants as novel and inexpensive bio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As(V) from watersheds. In the first place they were conditioned and characterised to determine their physicochemical and surface properties and in the second place their adsorption properties for As(V) from aqueous solution were evaluated considering the toxicity of this metalloid in the environment. It describes the methodology to prepare the non-living biomasses;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by SEM, XRD, FTIR, TGA analyses and surface characterisation of Ec and Lm by specific surface, hydration kinetic, point of zero charge determination by mass titration, active site density and XPS analysis are described. Both studied biomasses were found to be potential bio-sorbents for arsenic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ir efficiency to remove arsenic, they can be used in a very low cost metalloid ions removal system.  相似文献   
212.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鱼体中的全氟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UPLC-ESI-MS/MS),建立了检测1种贝类和2种鱼类的肌肉组织中11种全氟化合物(PFCs)的分析方法.采用碱液消解做为样品前处理法,选Carbon/NH2双层SPE小柱做为净化小柱,并以ACQUITY UPLC BEH C18为分析柱,甲醇和2 mmol.L-15%甲醇乙酸铵溶液为梯度淋洗液.所选定的11种全氟化合物在6 min内就可以达到良好分离,外标法定量.平均回收率在72.1%—93.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6%—9.5%之间,实际检出限在3.4—26.7 pg.g-1.  相似文献   
213.
An authentic mixture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was measured using a short wide-bore capillary column for the group separation of major components present in an actual sample of Kanechlor.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were improved by ca. 2 fold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btained using a conventional capillary column, since the retention time was reduced and the amount of analytes introduced into the mass spectrometer per unit time could be increased. On the other hand, surface-water and sediment samples containing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river located in the vicinity of a waste water treatment plant. Even acenaphthylene, a minor component of the mixture could be measured for the sediment sample, and the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for several heavy PAHs. As demonstrated, a technique involving laser multiphoton ionization/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was useful as a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analytical tool for the trace analysi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in an environmental sample.  相似文献   
214.
应用中流量采样器TSP-PM10-PM2.5对我国肺癌高发区宣威地区6个乡村19家农户进行采样,运用滤膜称重法来分析不同燃料类型室内及相应室外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特征.结果显示,各村庄室内、室外PM10质量浓度比值(I/O)变化范围为1.74~2.87,说明室内PM10污染主要由室内污染源引起;做饭时段室内PM10污染比其他时段严重,尽管烟囱可以将大量的污染物排出室外,但室内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依然较高.室内PM10质量浓度依燃料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块煤用户>型煤用户>燃柴用户>用电用户,室内PM2.5质量浓度依燃料类型从高到低表现为块煤用户>燃柴用户>用电用户;块煤、型煤用户的室内PM10的质量浓度平均值(442.49μg/m3、399.14μg/m3)超过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日均值150μg/m3,污染严重;燃柴和用电用户室内PM10的质量浓度平均值(145.50μg/m3、119.91μg/m3)低于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日均值150μg/m3,污染较轻.块煤用户PM2.5质量浓度日均值(132.58μg/m3)超过2012年2月29日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75μg/m3,而燃柴和用电户PM2.5的质量浓度(55.24μg/m3、65.02μg/m3)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75μg/m3,说明块煤用户室内细颗粒污染较重,用电和燃柴用户室内细颗粒物污染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215.
为了更好地保障长输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长输管道当中的跨越结构进行了应力分析与计算。基于管道跨越结构其结构的特殊性,极容易受到断层、土体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影响。因此建立了跨越段埋地管道与土壤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力学模型,分析了30°、40°、50°、60°跨越结构和不同范围土体发生沉降时,管道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当跨越结构中斜管段的角度确定后,便可计算出相应的安全沉降长度;当斜管段角度为50°时,沉降长度控制在13.6m以内,可保证跨越结构不发生塑性变形。通过研究为管道跨越段的安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方法可应用在类似的管道跨越结构的应力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216.
温念慈      倪少权      陈钉均      张慧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7):48-54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突发大客流下的客流控制应急决策的制定与调整,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进行分析,将协同矩阵与多目标规划理论运用到突发大客流下多车站协同客流控制应急决策研究中。在协同车站间路网拓扑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分别考虑各车站协同与不协同、协同车站加入或退出、协同车站评价标准变化等情况下,初始应急决策的制定与动态方案调整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能够表达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间协同作业的各种状态,实现突发客流冲击情况下的路网多车站动态协同应急决策的制定与动态调整,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协同作业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7.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测定废气中二英类物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二噁英类生物检测法的主要目的是简化二噁英类分析流程,并找出快速检测的结果与HRGC-HRMS(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结果之间的换算系数,从而可以利用快速检测的结果和换算系数来推算HRGC-HRMS的结果. 介绍了CALUX(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分析废气中二噁英类物质的原理,并采用该方法分析了我国27个废气样品,以期找出其测定结果与HRGC-HRMS结果之间的换算系数. 结果表明,这2种测试方法数据相关性显著,R2为0.994 8,数据间的换算系数为0.379. 试验表明,CALUX法具有很好的推广性,如果再适当增加废气样品的数量,对换算系数进行适当的优化,则所得换算系数可推广.   相似文献   
218.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分布着可塑性强的耐荫植物,其叶片应对外界干扰的防御对策至少有物理性防御和化学性防御两种,这两种防御代价在一定的昆虫取食压力下在理论上应该存在权衡.为检验这种权衡是否普遍存在,分别测定了重庆缙云山4个常绿物种——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a)、四川山矾(S.setchuensis)、四川毛蕊茶(Camellialawii)和细枝柃(Eurya loquaiana)在林窗和林下两种对照光环境下个体叶片的光饱和下的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干重和部分化学防御物质含量.结果表明,4个物种生活在林窗的个体单位叶面积干重、叶片氮含量和单位面积净光合速率通常高于林下的个体,但是单位质量和单位面积的总酚含量和C/N值却低于林下的个体.蛋白质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不同生境中没有显著差异.因为不同物种叶片对光照条件的响应不同,不同参数的变化在两种生境间的差异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物种在林窗和林下分别倾向于采取物理和化学性防御对策,并初步证实了两种防御强度之间存在权衡关系.图4参40  相似文献   
219.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饮用水中的五氯苯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饮用水中五氯苯酚(PCP)。选用ZORBAXXDB-C18柱(50mm×2.1mm,3.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V(甲醇):V(纯水)=88:12,流量为200μL·min-1;质谱条件选用气动辅助电喷雾离子源(ESI),检测方式为负离子多离子反应检测(MRM);PCP标准曲线线形范围为0.1~100μg·L-1;方法加标回收率达到90%以上;相对标准偏差为2-31%-2.92%(n=5);方法检测低限为0.1μg·L-1。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特异,适用于饮用水中PCP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220.
针对现有单颗粒气溶胶质谱技术的颗粒物快速来源解析方法不能提供基于质量浓度单位源解析结果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单颗粒快速源解析算法ArtPMF.选择淮河平原某能源工业城市2021年2~3月的单颗粒质谱监测数据对ArtPMF算法进行应用.结果表明监测期间二次源、工业源、机动车尾气源、燃煤源、扬尘源、生物质燃烧源和烟花燃放源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