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1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839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65篇
环保管理   276篇
综合类   1687篇
基础理论   305篇
污染及防治   232篇
评价与监测   258篇
社会与环境   9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9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Cu添加浓度下,在小麦生长不同时期,小麦根区土壤与非根区土壤中总量Cu和有效态Cu的浓度,以此揭示其迁移转化特征。研究发现:小麦生长可以对土壤中的Cu进行吸收,拔节期小麦吸收能力最强;Cu添加有利于小麦对土壤中Cu的吸收,在试验水平下,添加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在200 mg/kg Cu添加浓度下,成熟期土壤中Cu含量较幼苗期减少了79%;小麦生长使土壤中有效态Cu占总量Cu的比重增加,并且使非根区土壤中Cu向根区土壤迁移。  相似文献   
692.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沿海河口无机氮浓度空间分布特征解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  许勇  张鹰  李欢 《环境科学》2010,31(6):1435-1441
利用39组样本的野外实测光谱结合Hyperion影像资料,建立了高悬沙含量沿海河口可溶性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的高光谱定量遥感解译模型,实现DIN浓度空间分布规律的遥感反演及动态监测.研究发现,当悬沙浓度0.1kg/m3时,DIN浓度与悬沙含量之间呈显著的倒数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为0.617.据此首先将重采样处理后的野外实测光谱与同步DIN浓度数据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筛选出2个对DIN浓度变化敏感的波段,中心波长分别为630nm和804nm;然后利用波段反射率R804和R630计算出仿泥沙遥感参数因子R804×R630/(R804-R630),建立其与实测DIN浓度的非线性遥感模型,29组建模样本和10组检验样本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46和0.67,DIN浓度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09.07μg/L和147.58μg/L.将该非线性遥感模型应用于Hyperion影像,获得了射阳河口DIN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DIN浓度的变化范围为52~513μg/L.可以看出,在以悬沙为主要悬浮物的沿海河口,遥感解译得到的DIN浓度扩散趋势与潮流的运动以及悬沙的运移规律密切相关.因此,在无需了解水动力状况的条件下,高光谱遥感是对DIN浓度进行动态监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93.
东江流域水环境中颗粒态和胶体态金属元素的分布和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连续流离心机和切面流超滤分离技术,从东江流域的水库、河流、河口3种水体中分离了大量的悬浮颗粒物(0.45μm)和胶体(1 nm~0.45μm),并用元素分析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有机碳和金属进行了表征.通过对比3种水体中颗粒态金属的含量(μg·g-1)和浓度(ng·L-1)发现,水库颗粒物有更高的重金属含量,与其在有机碳上的富集有关;河流颗粒物有更高的金属浓度,与地表径流和人为排放有关.另外,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湖泊水体中多种重金属的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关系,显示了生物富集和生物稀释的双重作用.从东江中游到河口样品,Mg、Ti、Co、Ni等元素在颗粒物中的含量依次升高,Cu、As、Cd、Sn、Sb等元素则依次降低,这与海水的稀释作用以及与盐度变化引起的絮凝沉降有关.河流中胶体态金属的含量与浓度均大于水库,显示了河流受到更多的人类活动影响.虽然重金属主要分布在颗粒物中,但对比各种重金属的含量在颗粒态和胶体态中的顺序变化,发现地表径流带来的地壳元素倾向于分布在颗粒态中,而人为排放来源的金属倾向于分布在胶体态中.  相似文献   
694.
悬浮颗粒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降低了其表观生物富集系数,这一过程是否同时能够减弱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却少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选取海河干流二道闸沉积物为悬浮颗粒物,以阿特拉津为目标污染物,斑马鱼为目标生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无悬浮颗粒物时,阿特拉津对斑马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96h-LC50)为29.06 mg·L-1,95%置信区间为24.41~40.70 mg·L-1,悬浮颗粒物浓度为7500mg·L-1和15000 mg·L-1时这一指标分别为30.74 mg·L-1和39.51 mg·L-1,对应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27.17~40.91 mg·L-1和30.43~126.93 mg·L-1.并且无悬浮颗粒物、7500 mg·L-1悬浮颗粒物、15000 mg·L-1悬浮颗粒物3组染毒系列中出现的最大无效应浓度分别为3、9和15 mg·L-1.研究表明,悬浮颗粒物的存在降低了阿特拉津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695.
鄱阳湖水体颗粒物对3种典型藻类的生长及絮凝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鄱阳湖水体颗粒物对3种典型藻类的生长及絮凝作用.以铜绿微囊藻(蓝藻)、四尾栅藻(绿藻)和菱形藻(硅藻)为研究对象,鄱阳湖采集沉积物为悬浮颗粒物,利用500 m L玻璃锥形瓶作为小型、光照均一体系,于此体系中研究了颗粒物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使用混凝试验搅拌仪分别研究了颗粒物粒径、浓度和体系p H对颗粒物絮凝沉降藻细胞的影响.在小型光照均一体系中,20 mg·L-1(鄱阳湖悬浮颗粒物低浓度)和80 mg·L-1(鄱阳湖悬浮颗粒物高浓度)颗粒物对3种藻类的生长影响均较小.在颗粒物投加量为0.02 g·L-1时,60~300目颗粒物均促进藻类的絮凝沉降,并且随着颗粒物粒径(D50)的增大,藻细胞的絮凝沉降效率逐渐减小,而且粒径在1~25μm部分的颗粒在此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当颗粒物投加量由0.02 g·L-1升至1.28 g·L-1时,3种藻的絮凝沉降效率随之提高.在颗粒物投加量为0.02 g·L-1时,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和菱形藻的絮凝沉降效率仅为11.08%、15.87%和7.50%,当颗粒物浓度升至1.28 g·L-1时,3种藻的絮凝沉降效率分别达42.33%、41.72%、28.98%.在p H值6~10范围内,随着p H升高,颗粒物对蓝藻、绿藻的絮凝沉降作用逐渐减小,絮凝沉降效率分别从p H为6时的36.10%、35.07%降到p H为10时的16.25%、12.59%;而对硅藻的絮凝沉降作用不明显.由此可见,鄱阳湖水体颗粒物影响藻类的絮凝沉降过程,使藻类的群落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96.
为设计适合国人的防护口罩,利用定量适合性检验和人体头面部尺寸测量的方法,探索影响口罩适合因子(FF)的因素。对4种颗粒物防护口罩(3M8210,3M8210v,3M9332和3M9010)的FF进行检测;测量口罩佩戴者的形态面长、面宽、两耳屏间宽、两下颌角间宽、鼻高、鼻长、鼻宽和两耳屏点间颌下弧长等头面部尺寸数据;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探讨头面部尺寸、BMI、性别及口罩型号对FF的影响。研究表明:显著影响口罩FF的因素是头面部尺寸和口罩型号,其余因素对FF无显著影响;设计防护口罩应考虑我国人群头面部尺寸特点。  相似文献   
697.
哈尔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哈尔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和特征,根据哈尔滨市2002 2012年的农业统计资料,利用输出系数模型估算了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总氮(TN)、总磷(TP)年输出负荷.对估算结果分不同污染源、种植类型、畜禽种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N和TP的年输出总负荷基本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影响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为土地利用,其中,农业种植用地是TN、TP负荷的最大贡献者;畜禽养殖的污染贡献仅次于农业土地利用;由农村居民生活带来的面源污染也不容忽视.因此,哈尔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大力开展防控工作,以改善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98.
A new method for numerically predicting the total sediment load in a river is proposed. The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total sediment load with information on channel geometry and slope, flow, and bed materials.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uses a 1D approach that assumes the channel has a wide rectangular shape. However, the proposed method computes depth‐averaged velocity over the width and predicts the total sediment load based on the flow computations. The new method, therefore, is expected to predict better if the flow changes significantly in the lateral direc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ree large sand‐bed rivers in Korea, wher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regarding suspended sediment. Five formulas were tested of use in making total sediment load computations, namely Engelund‐Hansen's, Ackers‐White's, Yang's, Brownlie's, and Karim's formulas. The predicted total sediment loads are compared not only with measured data but also with results calculated using the 1D approach. Discrepancy ratios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measured total sediment loads are given and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99.
浮床栽培蕹菜根际脱氮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床栽培植物是一种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根际微生物作用来改善水质的生物修复技术.本研究以温棚内浮床栽培蕹菜试验为基础,采用PFU法定期监测脱氮细菌变化情况,并与水中总氮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在浮床栽培植物情况下脱氮细菌的特征及其与水中总氮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栽培蕹菜有利于脱氮细菌的稳定生长;2)脱氮细菌的生长与总氮的去除有良好的相关性.研究为浮床栽培植物净化水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表5,参10.  相似文献   
700.
用国标方法HJ636-2012测定地表水中总氮的过程中,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钠在220 nm对吸光度有干扰.为了消除其影响,建立过硫酸钾消解-离子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总氮的新方法.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总氮的浓度.总氮校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达0.999 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7,加标回收率为94.8%~105%,方法检出限为0.01 mg/L.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能满足需求,适用于地表水中总氮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