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148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为提高消防服的热湿舒适性能,减少消防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的热应激反应,基于现有消防服用织物材料的物性参数和单项热湿舒适性指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消防服各层材料的热湿舒适性能,研究各外层材料的单项热湿舒适性指标与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黑色芳砜伦为外层材料、Goretex为防水透气层材料、Nomex针刺毡为隔热层材料、Nomex/FR-VISCOSE(50%Nomex,50%阻燃黏胶)为舒适层材料的消防服热湿舒适性最好,并得出织物的吸湿速率常数、透湿率和干燥率与物性参数之间的显著多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222.
肖峻  汪亚峰  时鹏  陈利顶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1):2027-2034
以油气管道经过的乌鲁木齐荒漠草原地区为研究对象,选择施工前、施工期以及恢复期3个不同施工阶段的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地表植被类型,采用象元二分法提取植被覆盖度,通过比较时间上植被覆盖格局和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分析油气管道建设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范围和特点.研究发现:不同建设时期管道两边荒漠草原区土地利用类型差异较大,草地面积持续降低,共计减少32.53%,灌木林地面积增加到24.61%,建设用地面积在建设期增加,植被恢复期降低.研究区复杂程度提高,原有生态结构发生改变;建设期管道施工作业带及两侧10m范围内植被覆盖度显著低于其他区域,而管道两侧50~100以及100~200m范围内的植被覆盖度无明显差异,但与200~300m范围相比差异显著.管道建设主要影响范围为管道上方施工作业带以及两侧10m的范围内,间接影响范围为施工作业带两侧200m内;恢复期人为措施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影响范围为施工作业带;管道建设改变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是管道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和荒漠草地系统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人为恢复措施无法使受影响区域的植被恢复到建设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223.
为解决交流输电线路对油气管道电磁日益突出的干扰问题,减少电磁干扰带来的危害,针对500 kV单回线路,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中建立线路与油气管道模型,综合我国现行关于管道受电磁干扰的安全标准,计算得到线路稳态和暂态时,不同土壤电阻率下线路与管道的安全相对位置。研究结果表明:线路稳态时,随着管道长度增加需增大两者交叉跨越角度或并行安全间距,当管道交叉跨越段长度超过20 km或并行段长度超过25 km时,所需交叉跨越角度或并行安全间距趋于稳定;线路单相短路故障时,不可忽略感性耦合影响。当土壤电阻率不超过50Ω·m,该工况并行安全间距要求小于线路稳态工况,当土壤电阻率大于等于100Ω·m,该工况并行安全间距要求更高;线路雷击工况时,当土壤电阻率不超过50Ω·m,线路与管道无安全间距要求,当土壤电阻率为100,200,500Ω·m时,安全间距分别为8.9,19.8,50.9 m,且管道并行段长度对安全间距几乎无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拟建管道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4.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and controlling the spread of the coronavirus between persons. We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an advanced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method on controlling the transmission of airborne SARS-CoV-2-laden aerosols in the breathing microenvironment between two persons during interactive breathing process by combining the limited space air stability and a ventilation metho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a full-scale ventilated room with different limited space air stability conditions, i.e., stable condition, neutral condition and unstable condition. Two real humans were involved to conducted normal breathing process in the room and the exhaled carbon dioxide was used as the surrogate of infectious airborne SARS-CoV-2-laden aerosols from respiratory activities. A correspondent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visualize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contaminated field in the test room.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a ventilation system on removing infectious airborne SARS-CoV-2-laden aerosols from the interpersonal breathing microenvironment is dependent on the limited space air stability conditions. Appropriate ventilation method should be implemented based on an evaluation of the air conditi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otal volume ventilation methods are suitable for unstable and neutral conditions and local ventilation methods are preferable for stable conditions. This study provides an insight into the transmission of airborne SARS-CoV-2-laden aerosols between persons in ventilated rooms with different limited space air stability conditions. Useful guidance has been provided to cope with COVID-19 in limited spaces.  相似文献   
225.
于2020年7月1—31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开展VOCs在线监测,对VOCs浓度、污染特征、反应活性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青岛市夏季VOCs浓度为(24.78±11.69)×10-9,其中烷烃浓度占比最大(44.79%),醛酮(21.98%)和卤代烃(16.85%)次之;烯烃对臭氧生成潜势(OFP)和羟基反应速率(L·OH)的贡献较大,分别为37.10%和55.63%,丁烯、正丁烷和丙烯为对OFP和L·OH贡献较高的3类物种。使用正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对VOCs进行了来源解析,识别出5个来源,包括液化石油气(LPG)/二次生成源(31.1%)、固定燃烧源(22.6%)、移动源(20.6%)、橡塑生产源(18.1%)和工业溶剂源(7.6%),LPG使用是青岛市大气VOCs的控制要点。后向气流轨迹聚类结果表明,青岛市夏季主要受省内城市气团、东北方向远距离海上气团、东—东南方向海上气团的影响,其中来自省内的短程气团对青岛本地VOCs浓度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26.
南半球海洋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的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技术分析了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期间采集的大气气溶胶单颗粒样品,获得颗粒物的形貌特征、混合状态、成分组成及数量分布等信息.结果表明,航渡区域海洋上空的颗粒物主要表现为4类:海盐颗粒、矿物颗粒、富硫颗粒和含碳颗粒,其中海盐颗粒占主导,本研究将海盐颗粒又分为新鲜、部分老化及完全老化的海盐颗粒.部分和完全老化的海盐颗粒占海盐颗粒总数的86%,且部分老化的海盐颗粒表面及完全老化的海盐颗粒以长条状Na2SO4成分为主.同时,发现两处采样点(印度洋中东部和南极内陆)的样品中富硫颗粒较多,根据后向气团轨迹判断这些富硫颗粒主要来源于海洋地区,推测是由海洋表面浮游生物释放的二甲基硫(dimethyl sulfide,DMS)经过大气氧化形成.本研究表明,南半球海洋大气中海盐颗粒老化是由海洋表面释放的DMS控制,这不同于北半球海洋大气中人为源影响的海盐颗粒老化现象.  相似文献   
227.
基于T-S模糊故障树的输气站场设备失效可能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缺乏输气站场设备失效数据库的特点,同时考虑到设备具有不同的故障程度,提出将指标评价引入至T-S模糊故障树分析中,对设备进行失效可能性分析。首先构建设备的T-S模糊故障树;其次对故障树底事件进行指标评价,转化成当前工况下的故障程度;再次对设备的故障可能性值进行计算;最后,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将故障可能性值转化为失效概率,并参考API 581中的失效概率等级对设备进行失效可能性等级划分。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不仅比传统故障树分析更切合实际,又能够避免指标评价法淡化关键指标的不足,且兼具定量评价与半定量评价的优点。  相似文献   
228.
为研究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电力区域调配的污染物转移效应,构建了电力传输的污染转移模型,并以SO_2和NO_x为例对2006、2015年数据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5年电力行业SO_2、NO_x排放强度分别由2006年的4.03、2.18 g/(kW·h)下降到0.69、0.77 g/(kW·h)。2015年,16个电力净输入区通过电力跨区域传输的SO_2、NO_x转移量分别为47.8×10~4、53.0×10~4t,占这些地区电力行业SO_2、NO_x排放量的24.1%、24.2%;14个电力净输出区通过电力跨区域传输的SO_2、NO_x转移量分别为-54.6×10~4、-52.1×10~4t,占这些地区电力行业SO_2、NO_x排放量的26.5%、22.8%。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区域物质流动所隐含的污染流动,全面认识区域污染物排放格局,制定合理的区域污染减排目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29.
输电线路建设触发的水土流失常引发各类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山西省输电线路走向,结合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和改进型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1],展开对山西省特定地貌特征的输电线路建设工程水土流失预测研究,得到适用于山西省地貌特征的水土流失参数及计算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山西省输电线路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0.
目前关于输电铁塔基础结构安全评价的文献较少。针对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安全评价问题,首先,确定了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判断法构建了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安全评价模型,详细分析了材料表观、环境及材料等多重指标,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安全评价方法。采用该方法,先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再用模糊综合判断法进行安全评估。结果表明,输入铁塔基础结构的表观因素、环境因素及材质因素等,可对其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级评价,确定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的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