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5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329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241篇
综合类   1028篇
基础理论   226篇
污染及防治   121篇
评价与监测   156篇
社会与环境   81篇
灾害及防治   92篇
  2025年   1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根据扬子地块西北缘、西南缘卡林型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可以将它们划分为三种矿床地球化学类型 :Au -As-(Sb)型、Au -Hg -(Tl或U)型和Au -Sb -黄铁矿型金矿床。Au -As-(Sb)型金矿床可以成为超大型金矿床。Au -As-(Sb)型金矿床的含矿建造富含有机质、沉积成因的黄铁矿和Au、As、Sb、Fe、S等。它们属于还原环境形成的黑色沉积岩系。其构造背景是被动大陆边缘的裂谷带和裂陷沉降盆地。Au -As-(Sb)型金矿床含矿建造的干酪根是Ⅱ型干酪根 ,其原始有机母质是还原环境中形成的海相菌藻类生物演化成的腐泥型有机质。大型或超大型金矿的干酪根的元素组成显示 ,含矿流体的脱碳作用和内生氧化作用在成矿过程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喀斯特石漠化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目前石漠化的扩展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在喀斯特石漠化灾害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应用上的一些问题,包括石漠化的成因、类型划分、预报与预警、以及综合治理方面的进展,阐述了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工作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持,更存在实践中的困难,需要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开展跨部门的联合防范与治理。加强石漠化灾害的理论研究,并有效应用于实际,是未来应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与优化布点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网格布点法对广安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第一次普查监测,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做出简易的现状评价,并评选出了一组优化点位作为日后大气自动化监测点位。  相似文献   
14.
环鄱阳湖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采集了鄱阳湖周边地下水,分析测定各单元的水化学参数.结果表明,环鄱阳湖浅层地下水整体偏酸性,呈低矿化度,局部地区出现微咸水.环鄱阳湖浅层地下水丰、枯水期的优势阴离子为HCO3-,阳离子为Ca2+和Mg2+.运用SPSS软件做离子相关性分析,各离子间均呈正相关性,说明可能有相同的来源.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整体表现为HCO3-Ca-Mg型,丰水期相对于枯水期出现较多的NO3-型和SO42-型水体,局部区域优势阴离子改变,出现了NO3-型、Cl-型地下水,可能受到农业化肥和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整体上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受当地岩石类型的影响比较大,个别地区受人为的活动干扰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15.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杨家沟小流域为例,选取6种土地利用类型样地进行试验,研究紫色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紧实度特征,为土壤质量评价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参考。通过多重比较检验分析土壤紧实度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差异,结果表明:(1)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紧实度值为竹林地园地灌木林地林地草地旱地;(2)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紧实度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但各类之间变化差异较大;(3)同土层而言,0~10cm土层旱地与其它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紧实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间底层土壤紧实度差异不明显;不同土层而言,0~10cm土层与其它3个土层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0~10cm土层受耕作、踩踏等外力扰动与其它土层差异较大。10~20cm土层与其它3个土层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各土层之间差异不明显。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紧实度差异较大,主要与人类活动扰动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齐玥  孙永光  马恭博  吴楠  付元宾 《环境科学》2020,41(7):3175-3185
以辽河口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影像数据、现状调查数据和历史监测数据,系统地分析了辽河口沉积物质量历史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异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不同海域使用类型和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对沉积物环境要素分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辽河口区域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各要素平均含量均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要求;沉积物营养元素呈现显著的带状分布规律,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具有一定随机性,未呈现显著规律;不同海域使用类型对沉积物污染物富集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显著性,说明重金属及污染物的分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植被不同演替阶段下主控因子具有显著差异,初级阶段主要受盐度控制,随着由盐生植被向陆生植被逐渐过渡,植被分布特征与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内在联系逐渐增大,同时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与植被群落内在联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现实工况下挖掘机尾气排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量化挖掘机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尾气排放特征,研究选取成都市不同建设工地在用的8台挖掘机,利用便携式尾气测量系统对其进行现实工况下的尾气排放测量,测试按挖掘机的不同作业特点分怠速、行走和作业进行.测量的尾气排放污染物包括CO、HC、NO和PM2.5.结果表明,挖掘机的尾气排放随工况的不同而不同,怠速时NO排放平稳,行走和作业时排放速率波动较大.满足不同尾气排放标准的挖掘机,其尾气排放也有所不同,例如,国Ⅱ阶段的挖掘机与国Ⅰ阶段的挖掘机相比,其在怠速、行走、作业工况下尾气排放的NO分别减小8%、35%和5%,PM2.5分别降低88%、87%和80%.另外,本研究中挖掘机尾气排放的实测结果与我国非道路机械尾气排放因子技术指南中推荐的用于排放清单估算的排放因子相比,也均有显著不同.这说明,开展非道路机械尾气排放现实工况下的测量,对于提高尾气排放清单精准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凯  樊守彬  亓浩雲 《环境科学》2020,41(6):2602-2608
利用车载排放测试技术对典型的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和农田建设机械实际工况下的尾气进行测试,建立了实际工况下农业机械的排放因子和2017年北京市农用机械排放清单.结果表明,不同的工作状态对农业机械尾气排放有较大的影响,怠速和行走时CO、NOx、HC和PM排放趋于平稳;而切地和翻地模式下的波动较为明显.根据各类机械的分类和排放标准对排放因子进行细化,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实际工况下的排放因子.根据农业机械排放因子和燃油消耗量计算出2017年北京市CO、NOx、HC和PM的排放量分别是2 566.60、 1 239.29、 563.08和538.32 t.拖拉机、运输机械和联合收割机的污染物总量占CO、NOx、HC和PM这4种污染物总量的98%、 95%、 95%和98%.因此,农用拖拉机、运输机械和联合收割机在农业机械污染减排中应作为重点控制对象.  相似文献   
19.
底泥中酸性挥发硫及同步浸提金属的测定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同步浸提金属与酸性挥发硫的比值在判断底泥重金属生物毒性方面有重要意义.描述了一套测定底泥酸性挥发硫和同步浸提金属的仪器装置和分析程序.从气体流速、反应时间、酸浓度、硫含量等方面研究了酸性挥发硫测定的最适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酸性挥发硫的测定回收率可达90%以上.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2μmol/g(干泥).  相似文献   
20.
利用臭氧观测仪(OMI)卫星遥感反演的大气边界层(PBL)SO2柱含量(PBL SO2)数据分析了自2005年以来中国PBL SO2柱含量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的原因.从长时间尺度上,PBL SO2柱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05年中国区域年平均PBL SO2柱含量为0.317DU,2016年为0.276DU,减少了0.041DU,大约为13.2%.SO2柱含量呈现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冬季浓度较高,夏季较低,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7和12月,分别为0.246和0.404DU.小波分析显示SO2的变化在10个月的尺度水平上存在明显的主振荡周期,在40个月的尺度水平上存在明显的次周期变化.中国区域SO2污染严重的高值区主要出现在京津冀鲁环渤海地区、关中平原(山西省和陕西省)、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最大的SO2柱含量值可达1.1DU以上.京津冀鲁环渤海地区的高值区已经延伸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向南延伸和珠江三角洲连在一起的趋势.由于地形和天气特征的影响,四川盆地地区SO2出现次高值区.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SO2浓度较低,呈现背景值特征,多年平均的SO2约在0.05DU的水平.中国区域SO2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变化的范围在-0.70~0.15DU之间.SO2出现逐渐减少的地区主要是在高值区,如京津冀鲁环勃海地区、关中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减幅最大的是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大约减少了61%.四川盆地2005~2016年约减少了0.55DU;珠江三角洲约减少了0.45DU.出现增长的地区主要是西部和北部地区,以及东南沿海除珠三角外的大部分区域,最大增长大约为0.15D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