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7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407篇
安全科学   112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153篇
综合类   853篇
基础理论   233篇
污染及防治   230篇
评价与监测   316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邓勃 《干旱环境监测》2000,14(4):207-218,229
回顾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在我国环境、医学卫生和食品分析方面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92.
Simultaneous indoor and outdoor PM10 and PM2.5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in seven primary schools in the Athens area. Both gravimetric samplers and continuous monitors were used. Filters were subsequently analyzed for anion species. Moreover ultrafine particles number concentration was monitored continuously indoors and outdoors. Mean 8-hr PM10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equal to 229 ± 182 μg/m3 indoors and 166 ± 133 μg/m3 outdoors. The respective PM2.5 concentrations were 82 ± 56 μg/m3 indoors and 56 ± 26 μg/m3 outdoors. Ultrafine particles 8-h mean number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equal to 24,000 ± 17,900 particles/cm3 indoors and 32,000 ± 14,200 particles/cm3 outdoors. PM10 outdoor concentrations exhibited a greater spatial variability than the corresponding PM2.5 ones. I/O ratios were close or above 1.00 for PM10 and PM2.5 and smaller than 1.00 for ultrafine particles. Very high I/O ratios were observed when intense activities took place. The initial results of the chem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accounts for the 6.6 ± 3.5% of the PM10 and for the 3.1 ± 1.4%.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for PM2.5 are 12.0 ± 7.7% for and 3.1 ± 1.9% for . PM2.5 indoor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outdoor ones and the regression line had the largest slope and a very low intercept, indicative of no indoor sources of fine particulate . The results of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indoor and outdoor concentration data support the use of as a proper surrogate for indoor PM of outdoor origin.  相似文献   
93.
建立了用加速溶剂萃取仪(ASE)萃取、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多反应监测、同时测定土壤中17种有机氯农药和19种多氯联苯的方法.加标浓度在3.3μg/kg时的平均回收率在79.6%~93.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9%~13.0%之间,定量限在0.01~0.51μg/kg之间.在检测土壤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残留方面,Gc-QqQ-MS/MS相对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和GC-MS的选择离子检测(SIM)模式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低浓度水平的定性和定量方面.  相似文献   
94.
宁波市饮用水源地爆发蓝藻水华时微囊藻毒素的污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固相萃取净化,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水中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的方法,并用该方法监测了宁波市两个饮用水源地爆发蓝藻水华时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监测结果表明,姚江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污染水平低,MC-LR和MC-RR没有被检出;梅湖水库水体中MC-RR也未被检出,采取措施后,虽MC-LR有时被检出,但最高时也低于国家标准值(1.0μg/L).  相似文献   
95.
建立了水和气样中1-甲基-2-吡咯烷酮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连四极杆质谱测定方法。水样经0.45μm滤膜可直接进样,气样中的1-甲基-2-吡咯烷酮经活性炭吸附后,经30%乙腈水溶液洗脱后进样,最低检出质量达0.012ng;线性范围在0.001~2mg/L;方法灵敏度高,干扰小,定性能力强,快速简单,回收率良好。  相似文献   
96.
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环境水体中痕量锡和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锡和锌,优化了试验条件。锡在1.00μg/L~10.0μg/L、锌在20.0μg/L~2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锡为0.13μg/L,锌为1.76μg/L,锡和锌标准溶液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和4.0%,环境水样加标回收率锡为96.4%~106%,锌为92.0%~111%。  相似文献   
97.
研究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饮用水中二甲基异冰片和土味素的方法。结果表明,当选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萃取纤维萃取头,萃取温度为60℃,萃取时间为40min时,得到二甲基异冰片标准曲线方程为y=122.59+157.76x,相关系数(R)0.9998;土味素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14.847+180.99x,相关系数(R)0.9999;检出限为0.1ng/L,相对标准偏差在0.99%~4.05%之间,加标回收率86.4%~109.5%。  相似文献   
98.
由雾滴的表面的组分方程和能量方程入手,探讨雾滴在静止的高温环境中的热质交换及生存时间。应用折算薄膜理论,通过特征时间的比较,提出雾滴与高温环境主要通过沸腾机制实现热质交换;考虑滴径与速度变化的耦合作用,应用数值方法研究雾滴在强迫对流环境中与高温环境的热质交换情况。结果表明:对于滴径较小的雾滴不可能达到火焰区或可燃物表面实施火焰冷却和表面冷却,其灭火作用主要依赖于汽化吸热。  相似文献   
99.
基于岩体质量指标Q分类系统,应用Monte-Carlo模拟技术,研究了岩体质量风险分析方法。该方法视Q分类系统中各单因素取值为随机变量,建立了各单因素取值概率模型;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抽样计算,可获取所评价岩体实际Q值小于设计所采用Q值的概率;通过对比分析Q值累计曲线和岩体质量分布图,可得到任意Q值对应的风险概率,查清岩体中可能出现的质量等级以及每个质量等级所占百分比的情况。本文研究成果已在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中得到应用,并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0.
基于岩体开挖卸荷过程中力学参数变化理论的分析研究,建立卸荷岩体有限元分析模型,运用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岩体进行一维卸荷数值仿真研究。根据有限元数值分析计算成果得到岩体力学参数与主卸荷方向累计开挖卸荷量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岩体开挖卸荷过程中,岩体力学参数变形模量、泊松比、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等呈现出随开挖卸荷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征,随卸荷量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但它们不是从初始值一直减小到零,而是随卸荷量的增大减小到一定的量值后,岩体的裂隙张开、结构面的扩展到一定的程度,岩体的力学参数保持一定的量级不再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