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49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紫外光协助高锰酸钾降解四环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锰酸钾氧化法在实际水处理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和降解能力相对有限,为此提出了以外加紫外光照射协助高锰酸钾氧化的方法。以四环素作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四环素浓度、高锰酸钾浓度、反应时间、初始pH条件和不同紫外光照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能够氧化并去除四环素,紫外光照射明显提高了高锰酸钾对四环素的降解效果,并且254 nm紫外光照射对降解的促进作用远大于365 nm紫外光。在所考察的pH范围内,无论紫外光照射与否,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的降解效率最高,中性条件较高,碱性条件次之。  相似文献   
232.
研究了石油醚的吸收光谱 ,分析了泥沙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污染物的影响 ,探讨了消除泥沙影响的方法 ,提出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河多泥沙水体中油污染物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33.
紫外光消毒法是一种重要的污水深度处理方法,消毒器内部辐射强度的分布情况、微生物的停留时间及其运动轨迹对灭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次在国内系统介绍了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手段对紫外光消毒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路线,指出辐射强度的计算和停留时间的确定是其中的关键。以特定结构的紫外光消毒器为对象,对其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讨论了挡板位置不同所引起的消毒器内部速度场的变化情况;应用离散坐标辐射模型(DO)对紫外光辐射强度分布进行了模拟,同时加入离散粒子模型(DPM)来模拟消毒器内微生物的停留时长和运动轨迹,为最终计算微生物所受紫外光辐射剂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34.
水样中二甲基乙酰胺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双波长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法。对前3种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单、使用广泛;双波长法能消除硝酸盐对二甲基乙酰胺测定的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对复杂水样中的二甲基乙酰胺进行测定,但仪器昂贵。3种方法各有特点,要根据具体所测的水样特征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35.
不同垃圾渗滤液组合处理工艺中DOM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表征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特性变化,分别采用紫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对2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不同单元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二级RO和厌氧+好氧+MBR+NF+RO工艺对渗滤液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8.7%、99.0%和98.8%、98.6%。随着处理过程的进行,2个处理工艺中DOM的SUVA254、E253/E203分别由0.74、0.33和0.46、0.12下降至0.015、0.014和0.010、0.012,有机物的芳香性和不饱和性下降,脂肪链芳香烃化合物开始增加。不同处理阶段渗透液DOM三维荧光光谱表明,随着处理过程的进行,类富里酸和类蛋白物质的含量逐渐下降,芳构化程度开始降低。其中二级RO系统对渗滤液中类富里酸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而厌氧-好氧-MBR-NF-RO工艺中,类酪氨酸物质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去除,NF和RO膜对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物质的截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36.
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技术,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UV波长(UVA 365 nm、UVB 308 nm和UVC 254nm)、温度、p H、催化剂(Ti O2)、抑制剂(Bu OH)和氧化剂(O2、H2O2和O3)对油田采出水中多环芳烃萘和芴降解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出单因子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萘和芴降解有不同的影响,但其效果都随波长减小和酸度降低而得到增强。当其他条件为一致最优时(T=90℃,Ti O2=0.5 g/L和Bu OH=0.03 mol),当H2O2=0.01 mol或O2=30 m L/min时,萘的降解率最高,而当H2O2=0.1 mol或O3=30 m L/min对芴的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37.
O3、UV、H2O2及其组合工艺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3、UV(紫外光)、H2O2及其多种组合工艺处理乙酸有机污水,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进行比较和探讨,结果表明:组合工艺较之单独氧化剂具有优势,其对乙酸的去除能力为O3/H2O2相似文献   
238.
以金针菇F19为出发株,通过制备菌丝断片悬液和紫外线照射(3—14min)来筛选突变株。结果发现,12min处理使菌丝体生物量减少了5.14%(p>0.05),但富锌量提高了18.78%(p<0.01);在连续3代的遗传稳定性实验中,菌丝体生物量为1.342—1.419g/100ml,富锌量为49.78—50.45mg/g,与原代差异均不显著(p>0.05)。PAGE技术测定发现,EST是金针菇遗传分析最适标记之一;高锌通过提高EST、POD的合成和活性来促进有机锌的转化和菌丝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239.
紫外-微臭氧处理饮用水中有机优先污染物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自来水水质下降,研究开发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刻不容缓。本文采用新型紫外—微臭氧工艺处理自来水中常见的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邻-二氯苯、对-二氯苯、1,2,4-三氯苯和六氯苯等6种优先污染物。处理结果表明,与紫外—臭氧工艺相比,本项技术作为自来水深度净化手段,具有效果基本相等,设备大幅度简化,运行费用低廉,更易于推广的优点。光化学氧化,紫外微臭氧,优先污染物,饮用水处理  相似文献   
240.
水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剑水蚤孳生,进入供水系统后威胁供水安全.为高效控制剑水蚤污染风险,通过适当增加NaClO灭活CT值(NaClO浓度与接触时间乘积)范围,系统研究了NaClO对剑水蚤灭活动力学过程,同时探讨了紫外照射对灭活效果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NaClO对剑水蚤的灭活动力学过程符合迟滞型两阶段准一级动力学过程,灭活反应活化能为3774J/mol;pH值对灭活动力学过程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溶液中HOCl和ClO-物质的量及其化学稳定性来实现.当灭活CT值超出70mg min/L时,中性条件下NaClO对剑水蚤的灭活效率最高,碱性次之,酸性最差;浊度物质会削弱NaClO对剑水蚤的灭活效果,浊度物质会迟滞NaClO从液相主体向剑水蚤体表边界层的传质过程,被剑水蚤体表吸附后也会阻碍NaClO向剑水蚤体内的渗透过程.紫外照射尽管无法实现对剑水蚤的灭活,但可以强化NaClO对剑水蚤的灭活效果,经紫外照射后,剑水蚤灭活迟滞期消失或缩短,同时灭活反应速率常数增加.当pH值为6、7和8时,紫外照射预处理后,各自灭活反应速率常数分别由0.0093、0.02185和0.0206提高至0.0105、0.02673和0.02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