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04篇 |
免费 | 1311篇 |
国内免费 | 13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63篇 |
废物处理 | 93篇 |
环保管理 | 1768篇 |
综合类 | 4620篇 |
基础理论 | 1054篇 |
环境理论 | 10篇 |
污染及防治 | 367篇 |
评价与监测 | 538篇 |
社会与环境 | 972篇 |
灾害及防治 | 26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4篇 |
2024年 | 206篇 |
2023年 | 249篇 |
2022年 | 296篇 |
2021年 | 306篇 |
2020年 | 300篇 |
2019年 | 237篇 |
2018年 | 235篇 |
2017年 | 367篇 |
2016年 | 365篇 |
2015年 | 360篇 |
2014年 | 342篇 |
2013年 | 518篇 |
2012年 | 552篇 |
2011年 | 581篇 |
2010年 | 451篇 |
2009年 | 415篇 |
2008年 | 376篇 |
2007年 | 532篇 |
2006年 | 581篇 |
2005年 | 447篇 |
2004年 | 375篇 |
2003年 | 352篇 |
2002年 | 352篇 |
2001年 | 262篇 |
2000年 | 274篇 |
1999年 | 214篇 |
1998年 | 131篇 |
1997年 | 146篇 |
1996年 | 91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7篇 |
1975年 | 6篇 |
1973年 | 6篇 |
1971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人工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工纳米材料(MNMs)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性质能满足当前工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近年来获得迅速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MNMs已被投放市场,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进步.但是有关MNMs是否对环境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同样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通过总结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资料,一方面探讨了生物对MNMs的暴露途径;另一方面,从MNMs对动物细胞、肺组织和脑组织的毒性效应,MNMs在生物体内的转移、积累以及皮肤对MNMs的吸收等角度,对MNMs的生物效应进行综述.同时,发现MNMs本身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MNMs的表面修饰是影响MNMs生物效应的重要因素.此外,借鉴超细颗粒的研究结果探讨了MNMs生物效应可能的作用机制.最后展望了纳米毒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72.
本文已经提出了如果将环境安全作为人类安全被实现。那就需要较好的环境治理。环境安全可以被理解为一系列的价值观、原则、政策、技术、体制和程序,由此,社区与社会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以透明、负责任的参与和公平的方式克服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安全是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还需要进一步论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常常解释为实际的产出。社会性学习对于应对有关的不安全环境,并导致不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至关重要。社会必须利用信息共享、传播和共同的理解改进决策而发展适应改变的能力。这只有通过发展学习型社会才能成为可能。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社会性学习的产出,而且所有相关方利用创新方法的环境友好政策,是基于环境安全和环境治理的原则为基础的,大大地推动了生态系统的管理、性别公平、尊重人权、解决冲突、建立社区信任为应对未来的意外或潜在风险和新的挑战需要适应性管理,建立社会和生态系统恢复。应集中努力改进人们的生活质量,不要使用超过环境所能承受的自然资源能力。 相似文献
673.
水环境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预测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几种金属生物毒性预测模型,如FIAM、GSIM和BLM等模型。金属与生物有效性和毒性之间的关系,是制定金属的水质标准的依据,随着对金属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关系研究的深入,产生了很多的机理描述模型。描述金属与生物作用的现存模型有多种,分别从多种角度解释了环境因素对金属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毒性的影响,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给出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信息,但都存在缺陷,不能完全替代毒性实验。建立合理的金属毒性预测模型,为建新的水质标准提供依据,正是国际环境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74.
目的 通过腐蚀加速试验,研究航空电连接器在某岛礁环境下的腐蚀特点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航空电连接器腐蚀后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方法 根据该岛礁环境特点,设计腐蚀加速试验环境谱,基于此环境谱开展腐蚀加速试验,观察不同试验周期航空电连接器的腐蚀形貌,测量其接触电阻,研究腐蚀机理。然后设计电路,测量方波信号通过不同腐蚀程度电连接器的波形特征,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腐蚀对信号传输的影响。结果 5个腐蚀循环周期后,电连接器插针表面开始出现微孔,接触电阻位于3~11m?;10个周期后,插针表面微孔数量增多,且坑蚀变深变大,接触电阻位于7~19 m?;15个周期后,插针表面部分镀金层脱落,接触电阻位于15~36 m?。电连接器腐蚀程度越深,信号相位差、上升时间和过冲的测量值就越大;信号频率增加,这3个测量参数也相应变大。结论 盐雾和交变湿热加电应力环境对航空电连接器接触表面腐蚀作用明显。潮湿盐雾侵入电连接器内部是导致接触电阻升高的直接原因。接触电阻并不能完全反映出腐蚀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当接触电阻较小时,电连接器腐蚀程度越大,信号失真就越明显;信号频率越高,信号失真越明显。 相似文献
675.
简要介绍了我国地漏的现状与问题,并结合SARS病毒在香港淘大花园传播的原因,说明了地漏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根据香港城市大学的实验,提出了利用洗脸盆排水保护地漏存水弯水封,从而解决地漏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676.
677.
为评估工业水污染物减排潜力、探究污染防治技术模拟在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限值等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按照\"原料-工艺-技术-产品\"的耦合关系建立了\"工业污染物减排潜力分析及环境管理\"模型,集成自下而上建模和情景分析等方法在我国造纸行业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在政策组合情景下,废水、COD、氨氮在2015年的减排潜力分别为7×108t、39×104t、0.3×104t,2020年分别为13.8×108t、56×104t和0.5×104t;2010~2020年期间加强末端治理仍然是主要减排途径,但2015~2020年间行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将逐渐提升,并使行业产污水平在2015年和2020年基本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废水和氨氮指标在2015年和2020年基本满足排放标准,但COD难以达标. 相似文献
678.
用便携式颗粒物浓度测定仪(DustTrak Model8520)和CO测定仪(Q-Trak Model8551),于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对广州市区11个代表性公交车站的PM2.5和CO暴露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公交车站7:00~19:00时间段PM2.5的平均浓度范围为206~348μg/m3,总体均值达288μg/m3,显示公交车站PM2.5污染问题突出;CO平均浓度范围1.5~4.0mg/m3,总体平均2.8mg/m3,有六个站点平均浓度超过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4.0mg/m3或3.2mg/m3)。大多数站点工作日与非工作日PM2.5与CO水平差异不大,部分站点则受车流量和客流量变化影响呈现差异。同一站点PM2.5日变化特征不如CO明显,一次污染物CO变化受交通高峰影响呈双峰特征,而PM2.5水平影响因素复杂,一般白天较低,夜晚21:00出现峰值。不同站点CO与车流量未见显著相关性,表明车流量并不是决定公交站点CO水平的唯一因素,而扩散条件及公交车排放可能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与CO不同,不同站点PM2.5与车流量表现出显著相关(p0.05),可能侧面反映路面扬尘对公交车站PM2.5水平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679.
嗜热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嗜热微生物处理高温排放废水是一项很有前任的废水处理技术,文章对嗜热微生物好氧处理废水及厌氧处理废水的发展进程和研究现状做了综述,例举了嗜热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论证了一定工艺条件下高温废水处理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最后对嗜热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80.
文章分析了武宜运河沿线4个例行监测断面2011年至2013年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武宜运河水质污染情况逐年减轻.在武宜运河流域布设了42个监测断面,其中武宜运河沿程布设14个监测断面,相关河流布设28个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表明,武宜运河全线水质属于Ⅴ类~劣Ⅴ类,水质总体上表现为宜兴段稍好于武进段.相关河道水质基本属于Ⅲ类~劣Ⅴ类.目前该区域水质污染以总氮污染为主,且总氮超标最为严重.掌握了武宜运河小流域河网地区的水环境质量现状,从工业、生活、农业面源、船舶污染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建议对策,为开展综合整治奠定了基础,对改善流域水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