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93篇
综合类   196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30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城市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着重分析城市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512.
钟天昊  吕梦瑶  张宁  陈燕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2):4390-4399
本文针对上海2017年夏季的一次臭氧污染过程,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了海风环流在臭氧输送、聚集和消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白天的海风在沿海区域对500 m高度以下的近地面大气起到清洁作用,但海风环流上支离岸气流也会将海风辐合带的高浓度臭氧输送回到近海的边界层中上部,同时,海风环流和热岛环流的加强效应有助于臭氧前体物(VOC和NO2)在辐合带和近海边界层中上部的聚集,从而加快生成臭氧的光化学反应,进一步地加剧臭氧高值区的臭氧污染.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敏感性实验分析了城市化和海温的贡献.结果发现,城市化会加重上海地区边界层上部的臭氧污染,白天城市热岛环流对海风环流存在正向叠加作用,增强近地面的向岸风;而海温升高会削弱海风,对臭氧的分布产生很大的影响,进一步证明海风环流在臭氧分布的变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13.
中国省会城市紧凑度与城镇化水平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紧凑型城市建设作为新时期有效避免城市无序蔓延发展、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新途径,探明城市紧凑度与城镇化的关系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以中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值法和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测度省会城市紧凑度和城镇化的综合水平,并分析了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发现:(1)2006-2016年间中国省会城市紧凑度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东部省会城市水平最高,整体紧凑度随时间呈增长趋势;(2)高低紧凑度城市逐渐减少,中低紧凑度城市逐渐成为主体;(3)我国大多数省会城市紧凑度与城镇化关系整体以濒临协调为主,总体由失调状态向协调状态演变。  相似文献   
514.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自然资本利用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文聚焦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自然资本利用演变,从生产性视角定义了土地足迹和土地承载力的核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一个区分自然资本流量与存量、可以进行“产品—地类—区域”尺度转换的三维足迹模型,对2000—2014年贵阳市的土地自然资本利用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过去15 a贵阳市的土地自然资本流动性提高了39.4%,存量消耗强度降低了15.7%。耕地自然资本的流量占用规模和存量消耗强度均为最大,农业生产结构逐渐由粮食主导型向蔬果主导型转变;林地取代草地成为自然资本利用第二大地类,其生态盈余是区域自然资本流量增加的主要来源;草地自然资本的存量-流量利用比虽有大幅回落,但仍存在较大的反弹风险;建设地对自然资本流量的占用规模超越草地仅次于林地,并与城市化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水域的自然资本利用占比最小,且由以存量消耗为主过渡到以流量占用为主。论文从区域和地类两个层面揭示了城乡土地利用变化与自然资本流量占用和存量消耗之间的关系,为提升足迹核算与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标准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15.
城市化导致城市面积扩张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从而影响了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本文以成都-温江这一典型"中心城-郊区-卫星城"梯度带为研究区,探讨绿地表层土壤重金属Cu、Pb和Zn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帮助.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Cu、Pb和Zn含量均值分别为47.77、39.98和89.65 mg·kg~(-1),其中土壤Cu和Pb含量均值超过土壤背景值.3种重金属含量在"中心城-郊区-卫星城"梯度带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区内不同绿地类型土壤Cu和Zn含量差异显著(p0.05),Pb含量在各个绿地类型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3种重金属含量随距城市中心距离增加而极显著降低(p0.01);缓冲区分析表明,土壤Cu、Pb和Zn含量受局部范围内的建筑密度和道路密度影响,且随局部范围内建筑密度和道路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土壤Cu含量主要受建筑密度影响,Pb含量主要受道路密度和绿地类型影响,Zn含量则受绿地类型、道路密度和建筑密度的共同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化造成土壤重金属在一定程度上累积,距城市中心距离、绿地类型、建筑密度和道路密度均会影响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516.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防洪策略--以2002年欧洲特大洪灾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不合理地改造自然、城市化进程加剧以及人们的思想松懈等原因,世界上城市洪灾发生较为频繁,给各国城市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城市防洪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此,以2002年8月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特大洪水为例,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景观规划中的防洪策赂,希望它能对我国的城市防洪事业和城市景观规划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17.
ABSTRACT: We analyzed data from riffle and snag habitats for 39 small cold water stream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watershed urbanization in Wisconsin and Minnesota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s of urban land use and instream habitat on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tream temperature and amount of urban land use in the watersheds were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s determining macroinvertebrate assemblages. The amount of watershed urbanization was nonlinear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rcentages of Ephemeroptera‐Plecoptera‐Trichoptera (EPT) abundance, EPT taxa, filterers, and scrapers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ilsenhoff biotic index. High quality macroinvertebrate index values were possible if effective imperviousness was less than 7 percent of the watershed area. Beyond this level of imperviousness, index values tended to be consistently poor. Land uses in the riparian area were equal or more influential relative to land use elsewhere in the watershed, although riparian area consisted of only a small portion of the entire watershed area. Our study implies that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restrict watershed impervious land use and protect stream riparian areas for reducing human degradation on stream quality in low level urbanizing watersheds. Stream temperature may be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through which human activities degrade cold‐water streams, and management efforts that can maintain a natural thermal regime will help preserve stream quality.  相似文献   
518.
ABSTRACT: The Hydrologic Simulation Program‐Fortran (HSPF) was calibrated and used to assess the future effects of various land development scenarios on water quality in the Polecat Creek watershed in Caroline County, Virginia. Model parameters related to hydrology and water quality were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using observed stream flow and water quality data collected at the watershed outlet and the outlets of two sub water sheds. Using the county's Comprehensive Plan, land use scenarios were develop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trend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future developme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or the various land use scenarios indicate that runoff volume and peak rate increased as urban areas increased. Urbanization also increased sediment loads mainly due to increases in channel erosion. Constituent loads of total Kjeldal nitrogen, orthophosphorus, and total phosphorous for Polecat Creek watershed slightly decreased under future development scenarios. These reductions are due to increases in urban areas that typically contribute smaller quantitie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as compared to agricultural areas. However, nitrate loads increased for the future land use scenarios, as compared to the existing land use. The increases in nitrate loads may result from increases in residential land and associated fertilizer use and concurrent decreases in forested land. The procedures used in this paper could assist local, state, and regional policy makers in developing l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at minimize environmental impacts while allowing for futur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519.
城市化必须同时伴随着城市生态化,或者说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过程。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19世纪前城市化过程往往是只注重城市化而忽视生态化,甚至以牺牲生态来实现城市化,以致城市变成了生态的对立物。严峻的城市环境迫使人们反思以往城市建设模式和理念,上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理念的提出,使人们有可能从城市生态化的视角来审视城市化,把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统一起来。这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20.
实现新农村规划,彻底改变以前农村分散庭院式居住的落后面貌,实现农村生活城镇化、现代化、居住楼房小区化,饮用经过处理达标的饮用水,炊灶利用现代化的清洁能源。楼房有利于实行集中供热取暖,改变过去落后的能源使用方式,可节省大量能源,减少碳排放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建立农村美好的幸福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